医学临床考研,医学临床考研考试科目
北京医院核医学科是以PET/CT肿瘤、心脏核医学为专业特色、兼备核素诊断和治疗的综合性医技科室,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大学研究生培养学科、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药理试验基地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亚太地区合作项目中国协调员单位。
核医学科成立近50年来,在陈雅清、屈婉莹、姚稚明、刘甫庚4位科主任的带领下,求实创新、砥砺前行,始终践行“忠诚保健事业,心系人民健康”的院训,尽心竭力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完善学科体系建设
扎实推进人才培养
2021年,在科主任刘甫庚的设计和推动下,核医学科积极引进医护技人才,新进博士2人,完成了神经、心血管、呼吸与消化、泌尿生殖、内分泌与血液、核素治疗与骨骼系统等6个亚专业方向的组织构架设置和人才梯队建设规划,并按亚专业发展方向积极推动青年医师参与医院多学科MDT团队。甄选副高级职称的优秀青年医师任组长,在主任带领下问诊接待、报告书写及部分会诊,扎实培养保健后备人才。科室全员获得GCP证书,积极开展药物临床试验,以期为患者带来新的诊治手段。此外,核医学科与医院相关影像科室共同完成北京市重点专科的申报工作,并获批卓越项目。
注重患者就医体验
持续提升服务质量
以患者为中心,服务临床科室。为了方便患者和临床工作,2021年核医学科全面推行图文报告,逐步取消普通核医学检查胶片;严把放免试剂质量关,多措并举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核素诊疗,质控先行。加强制度管理,加大医疗质控和质管工作力度,将全员、全工作、全过程纳入质控管理体系,每月检查小结,及时优化整改。在2021年度北京市质控检查中,科室得分名列前茅。
提升效率,优质服务。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的基础上,科室优化流程,坚持程序化管理,大幅缩短预约和报告时间,检查预约时间缩短至2日内;PET/CT报告时间缩短为2天,SPECT和放免分析缩短至0.5-1天。
巩固传统优势项目
培育发展前沿技术
全身骨显像、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和PET/CT肿瘤显像是核医学科的传统优势检查项目,多年来在临床和科研上硕果累累,其中“核素骨显像在肿瘤和非肿瘤疾病的临床研究”荣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以PET/CT诊断肺癌为主题在我国开展多中心研究,承担多项省部级研究课题和重点课题;在诊断肺部早期肿瘤和浸润前病变方面位居国内领先水平。
在传统优势基础上,核医学科近期开展了“SPECT心肌血流定量在冠心病中的应用”和“基于18F-FDG PET/CT深度度量学习无创性预判肺腺癌高危病理亚型的研究”两项新技术及科学研究,以期解决心肌核素显像中微循环病变、三支病变的假阴性和肺腺癌高危病理亚型预判难题,为临床提供精准诊断,让患者得到及早治疗、更好预后。
教学相长协同发展
人才培养不遗余力
科室拥有多层次的医师培养平台及完备的教学团队。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教学任务和研究生培养工作,重视中青年教师培养,教学团队成员多次被评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2014年核医学科被评为首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并在北京市基地评比中荣获第一名。科室承担医、技、护人员进修学习任务,2021年成功举办5次国家级继续教育等培训项目,尤其是第十三届PET/CT影像诊断及进展培训班,精心打造出国内同行高度认可的“京医品牌”,在业内颇具影响力。
重视党建 培育文化
科室凝聚力持续提升
刘甫庚作为核医学科党支部书记,不断探索党建工作融合并促进业务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开辟微信话党建专栏,梳理党支部历史脉络,开展“学党史,铭初心”系列党课活动,党员讲党课。2021年正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党支部举办“同贺百年华诞·共谋时代新篇”主题活动,邀请多位离退休老党员讲述“光荣在党60年”的个人经历和科室发展历程,荣获北京医院2021年“十佳主题党日活动”。
注重科室历史和文化建设,回顾梳理了科室近50年发展历程和历史脉络。科室还发动职工设计并全员投票选出科徽,鼓励大家在科室报告和课件背景中使用,彰显科室特色,增加科室凝聚力。
栉风沐雨,玉汝于成。展望未来,PET/MR、医用回旋加速器的引进上马和高效应用,将为患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诊疗手段;青年医师亚专业分组的稳步推进,将不断优化与提升科室人才梯队。作为历史积淀丰厚、引领行业发展的科室,我们致力于在新时期推动医、教、研齐头并进,矢志实现科室再创辉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我们一直在路上!
撰稿:核医学科 李旭、朱辉
审校:核医学科 刘甫庚
宣传处 孟令芸
主编:孔竞 监制:李赵城
编辑制作:宣传处 吴一楠
医学临床考研(医学临床考研考试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