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核研院,清华大学核研院在清华本部吗
好的考研培训品牌,能够给考生朋友补充更多的学习能量,在知道考研网课一般在哪里买,并且成功购买课程以后,也能够全身心投入到专注的学习中,不断突破更多的学习难关。在进入备考阶段之后,导师还会提供初复试同步规划的帮助,做好全面准备,才能成功考研。 1、考研不能光看成绩好不好
4月20日
清华大学求真书院
成立一周年之际
担任求真书院院长的丘成桐
正式宣布全职加入清华工作
这位享誉国际的数学家
已经决定与求真书院共同成长
这位世界知名的数学家
自小热爱数学、心系祖国
为中国培养数学领军人才
是他长久的愿望
如今,他受聘为清华讲席教授
希望依托丘成桐数学科学中心
及求真书院
实现“兴中国基础之学问”的夙愿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
五年来
清华大学坚持党管人才
深入实施人才强校核心战略
厚植人才发展沃土
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孜孜追求不止、探索步履不息
明方向 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在国外做博士后的五年里,我深切感受到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2017年6月,归国近十年,每天与细胞、病毒打交道的清华大学生命学院教授王新泉在入党发展会上吐露心声。
2020年春节,王新泉与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张林琦等合作,快速投入、日夜攻坚,在世界上率先解析出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的高分辨率晶体结构,对研发新冠病毒阻断药物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在有限的生命中发挥出最大潜能和优势,将个人的奋斗置身于国家命运和人民需求中,就是绽放自我。”王新泉朴素的语言直抵人心。
追求进步,是青年最宝贵的特质,也是党和人民最殷切的希望。
过去五年,清华大学坚持和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引领和政治吸纳,源源不断把更多优秀的学术骨干和青年教师吸收到党内来,成为清华大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内在要求。
2021年11月,清华大学召开人才工作会议
2018年5月,清华大学成立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学校对“领航工作站”的青年教师实行学校党委、院系党委和党支部三级联系机制,定期开展谈心谈话,并由所在院系党委和党支部共同商定,选派一位党员学科带头人作为其入党联系人兼“成长导师”,在思想认识、学术创新、领导管理等方面助力全面成长。工作站在定期举办成长发展讲座和学习交流活动之外,每年组织成员前往改革开放前沿、艰苦地区、革命老区、红色教育基地等地参观学习,增强青年教师对党情国情社情的了解。
青年教师骨干领航工作站参观怀柔空军某部队二营“英雄营”荣誉室
炽热的入党志愿书,蕴涵着共产党人不绝如缕的精神血脉,贯穿着清华人矢志不渝的理想与坚守。越来越多的清华大学才俊汇聚到党旗下,用实际行动朝“四个面向”进发——
计算机系教授刘洋召集学生组建攻关队伍,自主研发智能翻译系统,以科研创新成果服务国家需要;电子系副教授姚铮多年担任本科生班主任,积极发挥党员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所带班级获评“优良学风班”“甲级团支部”等称号……
教师大计,师德为本。过去五年,清华大学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位置——
成立党委教师工作部,并在全国率先成立教师工作委员会;
全面修订各院系《教师聘任管理办法》评聘标准,更加突出质量贡献,强化师德师风、教育教学等多方面的考察内容和评聘程序,制定完善师德师风制度体系;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专项行动和专项巡视;
选树宣传教书育人典范,实现教师理论学习、警示教育“全覆盖”;
将政治把关和师德师风考评工作贯穿人才引进、教师聘用、晋级晋升、年终考核、评奖评优等全过程……
学校在机制建设、教育引导、典型示范、严格管理等方面常抓不懈,推动“师德师风第一标准”入脑入心入行。
胸怀“国之大者”,坚持立德树人,是清华人铭刻在基因里的代代师承。清华大学鼓励人才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心怀“国之大者”,为国分忧、为国解难、为国尽责。
5万张图纸,10万页文件,15000多台套技术含量高、质量要求严的核岛设备,设备制造国产化率高达93.4%……2021年12月20日,全球首座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首次并网发电。
凭着三代清华核能人、数百位科学家“三十余年磨一剑”的努力,清华大学核能与新技术研究院硬是将我国核电技术“堆”上了能够代表世界先进生产力的科学高地,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超越。
“我们扎根于中国这块大地,就要踏踏实实地去帮助解决13亿人过上小康生活所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保持中国第一的水平。当这个国家成功时,我们就肯定是世界一流了。”核研院院长张作义始终如此相信。
戴琼海团队秉承“理学思维融合工科实践,交叉领域践行原始创新”的理念,树立“基础研究领跑科学前沿,科技报国培养一流人才”的目标,研制了“两芯一器”,在人工智能、脑与认知和光学计算与成像等交叉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我们要努力做0到1的原创突破,让清华的科研精神和使命担当代代有传承。”清华大学成像与智能技术实验室教师团队负责人、自动化系戴琼海院士谆谆教导科研人员要“以国际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为重”。
聚育人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
“世间上百年名校无非育人,天下第一等职业还是教书”。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邱勇曾在清华大学首次长聘教授聘任仪式上如此殷殷寄语长聘教授们。
清华举行首次长聘教授聘任仪式
“长聘教授”是清华大学教师人事制度改革的关键词之一,如今学校基本形成以教师分系列管理、准聘长聘制度为核心的教师队伍管理体系,指导各院系初步建立与教师系列、学科特点、岗位职责相适应的教师评聘学术标准和分类评价方式。学校与遴选出的学术志趣高、学术潜力大的优秀人才建立长期聘用关系,鼓励教师从事长周期、基础性、前沿性研究,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截至目前,清华大学已举办6次长聘教授聘任仪式,共计223人晋升为长聘教授。
“在长聘教授遴选过程中,学校坚持从过去和未来两个向度考察,一方面从对教育界、学术界和行业界的贡献考量,关注每位教授过去所取得的学术成果、在教书育人方面的突出成绩以及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另一方面,也特别看重每位教授未来的发展潜力,包括把握学术前沿、为同行制定研究规划的判断力和在学术界、教育界、行业界的领导力,希望每一位长聘教授都能成为各自领域公认的领袖。”清华大学校长王希勤在今年长聘教授聘任仪式上表示。
周树云是清华大学物理系的长聘教授,也是第十三届“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的获得者。在学校的支持下,周树云得以组建起先进的实验室,与学生们投身于凝聚态物理实验的研究,并取得重要突破。
周树云接受央视采访
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通过制度设计和机制保障,激励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人才培养,是清华大学人事制度改革的目标之一。学校完善教师学术评价制度,建立重师德师风、重真才实学、重质量贡献的评价导向,同时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水平。
过去五年,清华大学遵循“引进与培养并举”的方针,主动参与全球人才竞争,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2019年,清华大学公布新的讲席教授、冠名(副)教授管理办法,全面推进全职讲席教授、冠名(副)教授制度,旨在通过多样化的经费来源,激励各学科高层次人才,创新人才引进机制,推进顶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人文学院教授黄德宽、教育研究院教授石中英被聘为首批“清华大学人文讲席教授”,交叉信息研究院教授段路明被聘为首批“清华大学基础科学讲席教授”。
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包括菲尔兹奖获得者考切尔·比尔卡尔、顶尖数学物理学家尼古拉·莱舍提金等一批全球顶尖人才入职清华。各项人才计划入选总数居全国高校首位,19名在职教师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23名教师入选清华大学文科资深教授。
考切尔·比尔卡尔入职清华
瞄准基础前沿,用事业打造人才集聚平台。过去五年,清华大学先后与北京市共建北京量子信息科学研究院、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和启元实验室等新型科研机构,深入推进有组织科研,推动学科“大交叉”、承担国家“大项目”、打造攻坚“大团队”,充分发挥人才协同效应。
助成长 创新人才成长支持体系
8月29日上午,迎着徐徐秋风,180余名清华大学新进校教师走进蒙民伟音乐厅,参加“迎新大会”。他们在此聆听职业生涯“第一课”,开启教书育人的漫漫旅程。
这是2022年清华大学“新教师导引计划”迎新周活动之一。作为申请教师资格证的必要环节,“新教师导引计划”包含迎新周活动和涵盖师德思政、教育教学、学术研究、教育领导力四个模块、为期一年的后续计划。
“我更加明确了教师这一职业所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立德树人的坚守也让我不断鞭策自身、追求卓越。”2019年新进校教师、美术学院助理教授刘亚对“新教师导引计划”中教育理念、教学示范课等模块的培训印象深刻。
让新教师站上讲台、青年教师站稳讲台、骨干教师站好讲台、资深教师引领讲台,过去的五年,清华大学多措并举,持续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矢志爱国奉献、勇于创新创造、与世界一流大学相适应的优秀教师人才队伍。
青椒职业发展训练营
2017年,清华大学成立教师发展中心,以“引领、陪伴、支持”为使命,围绕师德思政、教育教学、学术研究和教育领导力四大方面,构建全周期、全覆盖的教师发展体系。
“教与学”教师分享会、清华名师教学讲坛、“课程思政1+X”、青年学者月度沙龙等特色活动开展如火如荼,逐步形成线上侧重广覆盖、线下侧重深交流的清华特色模式。
“第一次真正站上讲台讲课时,感受到的不是紧张,而是急切,急切地想要和台下每一位同学进行交流。”土木系教师班慧勇认为,自己在教学上的成长,离不开清华对“以赛促教”的重视和长期形成的“青教赛精神”。
2020年,在土木系冯鹏与航院薛克宗、电机系朱桂萍、土木系李威四位老师组成的学校青教赛工科组教练团队的帮助下,班慧勇开始全力备赛,最终获得全国青教赛工科组一等奖。
在清华,像班慧勇这样在叱咤讲台数十年的资深教授带领下,从走上讲台的青涩到如今游刃有余,完成教学生涯的“脱胎换骨”之旅,并不少见。
“从初上讲台对教学的一无所知,到对教书育人摸索出自己的理解、有了深厚的感情。这是我留校任教十年中最大的成长与转变。”土木系副教授吴璟用十年深耕三尺讲台,点点滴滴汇聚为三门精品课、一门标杆课的沉甸甸荣誉。
为各类人才成长全方位搭“桥梁”、竖“阶梯”。
在今年举行的冬奥会上,为越野滑雪队员制作第二层“肌肤”的,便是一支年轻的清华科研团队。在90后团队负责人、柔电中心博士后陈毅豪的带领下,团队找到了最优解决方案,助力冬奥。“在这么短时间内完成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任务,不仅得益于团队在柔性可穿戴电子技术方面的积累,同时得益于清华校地合作模式框架下,探索并打造的‘校内虚体,校外实体’的创新性科研成果转化机制。”陈毅豪说。
过去五年,清华大学设立“水木学者”计划,大力支持和鼓励博士后队伍建设,目前全校在站博士后2700余人,145人入选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引进项目,156人入选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入选总人数居全国高校首位;2021年博士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39项,获得国家社科基金15项(1名博士后获得重点项目),获得博士后基金355项,获资助数量居全国高校首位;出站博士后60%以上去往高校和科研院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20%以上去往企业从事高水平研发工作,已成为高层次青年科技人才的骨干力量。
学校还成立职工发展中心,实施专职研究人员和职工队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岗位体系、评价体系、激励体系、发展体系相辅相成的现代化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
段燕梅在清华电机系工作已有20多年,主要负责人事管理工作,积极参与人事制度改革工作,在许多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组织参与多轮调研、座谈和讨论,参与起草和修订了《电机系人事制度改革与教师聘任管理办法》,最终该改革方案获得了97%的同意率。
段燕梅在工作中
秋高气爽,华灯初上
结束了一天工作的清华教师们
步入清芬园食堂三层的教师餐厅
透过玻璃映入眼帘的是
近处的礼堂穹顶和远处的西山苍苍
百十余年的厚重积淀
改革创新的崭新发展
给予清华人自信和力量
面向未来,清华大学将以
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更实举措
做好人才工作
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贡献应有的力量
●
●
●
文 | 曲田
排版 | 牟蕙
封面 | 魏明伦
编辑 | 赵姝婧
★
精
彩
回
顾
★
▲一朝清华人,一生家国情!
▲ 一图读懂!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
▲国势之强由于人,人材之成出于学
▲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第十五次党员代表大会胜利闭幕
清华大学版权所有,联系邮箱thuxwzx@tsinghua.edu.cn
你“在看”我吗
清华大学核研院(清华大学核研院在清华本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