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在选择考研辅导班的时候,首先,我们要看这个辅导班的师资力量是不是好,因为比较优秀的考研辅导班除了提供教材之外,还会注重学生的基础巩固和模拟强化,在学生备考的每一个阶段,都为学生提供应有的帮助。这就要求考研辅导班需要有比较强的师资力量。其次,在选择考研辅导班的时候,最好是选择一些大的机构,因为大的机构相对来说是口碑好且配套服比较好的机构,比如高途考研。最后关于考研时要不要选择报班,最好是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考虑,如果说自控力不是特别好的话,最好是报一下考研辅导班来帮助自己进行系统化的学习,如果说个人学习能力就比较强的话,可以选择在家自学。 由于如今考研的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的比例越来越大,所以也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二战考生,甚至是三战、四战的考生,而很多考生自然也是希望自己在经历过一次失败之后就能够取得成功,所以选择改变自己的复习方式,从自学变为报名专门的考研补习班,从而让自己能够顺利上岸。而对于一些一战考生而言,一战成硕所付出的时间自然也会更少,而且连贯性地进行学习,也能够避免自己完全忘记本科阶段所学习的知识点。总而言之,如今报名考研补习班也逐渐成为了考研复习阶段之中的一个趋势,那么考研补习班究竟有哪些具体的优势呢?
《刹那》
橘子洲尾的沙滩公园正在举办音乐节。严密的安保区域之中,赫然出现了一具尸体。待到嫌疑犯被捉拿归案,他却保持着沉默,读者只能不断地回望一段在1992-2014的长沙及其周边城乡中发生的故事,来探究事实的真相。本书使用了“现在-过去”交叉的叙事结构,探讨了人与人、人与城市的关系。
以《鹌鹑》为代表作的社会派推理小说作者郭沛文最新长篇小说名为《刹那》,这也是作者的“长沙三部曲”(《鹌鹑》《刹那》《远逝》)之二。郭沛文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到,其实自己并不算寄情于推理小说,反而希望自己不局限在任何类型或者领域。在目前,他使用文字表达的核心常常与伤害、死亡和悲剧有关,自然会成为了大部分读者分类中的社会派“推理”或者“悬疑”类小说作品。很多时候,自己是在记录和描述,而没有答案。
《与父亲的奥德赛》
丹尼尔·门德尔松的父亲、81岁的科学家杰伊·门德尔松报名参加儿子给大一新生讲授的奥德赛课程。显然,丹尼尔认为奥德修斯被呈现为完全令人钦佩和英雄,而父亲则表达了与他儿子的观点相反的观点。课程之余,两人还乘坐地中海游轮,追溯了奥德修斯的神话之旅。他们旅行时,丹尼尔惊讶地看到他父亲善于交际、风度翩翩的一面,而这与在家中显得冷漠的男人身上几乎看不到。杰伊就像奥德修斯,也许也像是我们所有人一样,有多重面貌。在旅行回家的几个月之后,父亲摔了一跤,随后就是中风,去世……
书中直言不讳地谈及了作者对父亲的愤怒、焦虑和尴尬,同时也描绘了双方的深切感情和他对父亲的哀悼。这本书中,文学分析和个人回忆交织在了一起。作者把游轮部分和医院部分植入到了研读课的叙事中去,并且在其中采用了荷马史诗的经典叙事技巧——环套结构,有时候他会忽然偏离路线,看起来似乎漫无目的,但是在带着读者了解了更多背景之后,又会回到最初离题的部分。
《婚难时代》
日本人结婚难不是新鲜事了,有媒体专门提出“婚难时代”一词,来记述这个显著的社会现象。每四名男性就有一名终身未婚,每六名女性就有一名终身未婚。本书由三位日本记者筋野茜、井上词子及尾原佐和子创作,前两位是出生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资深记者,分别关注日本社会当下的相亲现象以及生育、生殖医疗技术的发展。尾原佐和子出生于1962年,是日本《男女雇用机会均等法》生效后的第一代女性记者,她撰写的章节聚焦于老年人的婚恋热。
在作者们看来,新冠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教育模式和求职方法。她们如实记录下疫情前后的婚恋状况——政府举办“相亲移居旅行团”活动促进婚恋、寺庙举办活动促成相亲、AI帮助人们相亲、连“信息该怎么发”都有人手把手地指点、很多女性沉迷于恋爱手游,此外,父母代理相亲、老年婚姻、精子银行、冻卵等问题想必也能得到中国读者的共鸣。作者们认为,在人生最敏感的时期经历了新冠疫情剧变的年轻一代还很可能会形成新的价值观,其中也包括新的婚恋观。“至于他们会追求多样性,还是会变得更加保守,我们尚不知晓……每个人都能切身感觉到,四平八稳的未来已经不复存在。”
《卿云:复旦人文历史笔记》
本书是文史作家、媒体人、复旦校史研究者读史老张继《相辉:一个人的复旦叙事》之后的第二部作品,两本书都是以文史散文的形式串连校史的作品,而本书“更为注重细节考证,力图从扑朔迷离的表象中去还原历史”。
本书标题“卿云”出自《尚书大传·卿云歌》,与“复旦”校名同源。除此之外,卿云楼也是复旦校园(邯郸路校区)东南角两栋老房子的名称。复旦大学创办于1905年,建校之初还只是一所私立学校,经过几代复旦人艰辛努力,现已成为百年名校,其中必然有许多值得记录的故事。本书分为四编,分别从“往事”、“列传”、“地理”、“手记”等不同角度,记录下复旦从1905年到1949年之间的奇人轶事,其中就包括教授、作家、外国友人……也发掘出立校地标、校舍、国福路、江湾车站、滇池路等老地标中与之对应的人物与往事。作者既把校史文献当作考证资料,也在自己在1978年至1982年记录下的“复旦日记”中寻找线索,还在生活中与相关人物打交道,这些往来对话促进了作者对校史的理解与写作。
《宋代文人的精神生活(960-1279)》
人们常常会认为宋代理学昌盛、佛教边缘化,其实佛教在宋代深深扎入了中国文化的土壤,最明显的就在于无处不在的佛寺。佛寺戒律的森严、环境的简陋,以及僧人持之以恒的毅力,都赢得了士大夫的敬重。美国汉学研究者何复平(Mark Halperin)在此书中从文集和方志里筛选出了相关的寺院碑记,关注寺院的各种建筑及其周边的环境情况,描绘了宋代文人学士如何看待作为佛教中心符号的寺院。
一直以来,人们往往更加关注佛教的学说、教义,忽略佛教物质性方面的问题,即使关注佛教的建筑,也更加强调文人对佛寺的大肆修建是如何反感。但本书作者看到,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文人们不但关注建筑如何华丽,也关注这些建筑如何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相结合。
《饮食与中国文化》
近年来,一度被置于边缘的饮食文化研究成为了热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王仁湘写作的本书则是通过考古来研究饮食的。本书在1994年初次出版之后,曾经加印或再版过多次,这次的再版则是全彩修订版。
在王仁湘之前,做饮食考古比较著名的还有考古学家张光直,他在七十年代开始研究中国古代饮食,写过一篇文章《中国古代的饮食与食具》,后来又与其美国同事创作了“Food in Chinese Culture: Anthropological and Historical Perspectives”,按照朝代排序,探讨饮食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王仁湘的饮食考古则始于四十年前,是从进食具筷子、勺子、叉子等的考古开始的,然后谈及了烹饪方式、饮食掌故,并由此通往了礼俗和观念。在王仁湘笔下,传统文化中许多深层的东西,都会在饮食活动中明确地显现出来。
《资本论>的读法 : 资本及其创造的现代世界》
杨照出生成长于一个曾把马克思和《资本论》当作“大毒草”的外部社会。在彼时中国台湾地区,他只能偷偷从日本岩波文库的日译本和《资本论》英译本学习。到今天,他研读《资本论》已经有四十年。
2005年,杨照曾经在台北的开设《资本论》课程,他发现,想要完整地呈现马克思,这个课程还有不足之处。近年来,他又开设了《你好,马克思先生》的音频节目,本书脱胎于这一节目,用普通读者也能够了解的语言讲解《资本论》,杨照从经济理论开始,认识马克思的思想与动机,谈及马克思的社会理论与历史观、人道探索与哲学关怀、文化理论,并探讨马克思在今天的意义。在杨照看来,马克思有两种读法:一种是历史的读法,透过马克思,我们可以理解到资本主义是如何从19世纪的残暴不仁,变成了今天的慈眉善目;另一种方法,我们则可以跟着马克思来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生命。
《人类仰望星空时: 繁星、宇宙与人类文明的进程》
都市中的我们似乎生活在温度可控、人工照明的泡泡之中,我们无需像古人一般,关注日出日落、月圆月缺,似乎已经能够脱离自然的循环。然而这些做法不仅让人类付出了巨大的健康代价,也在伤害着其他物种。科学记者、作家乔·马钱特在本书中试图呼唤我们重新关注一度被现代科学和医学切断了的生命与宇宙之间的联系。
科学解释中的现实是庞大且精密的仪器,是由数学公式和定律支配的,我们的学校不讲解对宇宙的敬畏,只教授数学公式。马钱特则在本书中回顾了人类的宇宙观——他选取了历史上人类仰望天空的12个时刻,从最早的、承载了人类对宇宙本质和生命起源最初思考的岩画和环形石阵开始,谈到信仰、民主、科学等传统的诞生,并来到更为晚近的对外星生命的探索和太空之旅。在本书中,被抽象了的数学时空网格再度被人类的经验填满。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