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核心提示: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在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F:13.352)上在线发表了研究论文,首次系统阐述了乙唑螨腈在作物中的吸收和代谢转化规律及机理,预测评估了其代谢产物的理化性质和生态毒性,为新农药代谢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指导。……(世界食品网-www.shijieshipin.com)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农药应用风险控制创新团队在环境领域TOP期刊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IF:13.352)上在线发表了题为“Insight into the uptake and metabolism of a new insecticide cyetpyrafen in plants”的研究论文,首次系统阐述了乙唑螨腈在作物中的吸收和代谢转化规律及机理,预测评估了其代谢产物的理化性质和生态毒性,为新农药代谢机制的研究提供思路指导。
乙唑螨腈是我国创制的新型吡唑类杀虫、杀螨剂,可有效控制园艺和农作物中的多种害虫、螨虫,已在我国大范围应用。然而其母体及代谢物在作物中吸收、迁移、分布和代谢转化行为机制并不清楚,阻碍了其应用风险性的准确评价。本论文首次开展了乙唑螨腈在生菜和水稻中的吸收、累积、代谢规律及相关机理研究,发现根部施药后乙唑螨腈主要在作物根部累积,揭示了水稻和生菜根部对乙唑螨腈的吸收方式主要为被动吸收,且无水通道蛋白及阴离子通道参与。利用高分辨质谱非靶向筛选技术解析了乙唑螨腈在作物中的10个Ⅰ相和3个Ⅱ相代谢物,主要代谢途径包括水解、羟基化、脱水、脱氢、糖基化、结合谷胱甘肽等反应。揭示了细胞色素P450酶、羧酸酯酶、糖基转移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过氧化物酶参与乙唑螨腈在作物中代谢反应。利用计算毒理学软件预测发现乙唑螨腈的Ⅰ相代谢物对水生生物具有较高毒性,其中代谢物M-391、M-409-1、M-409-2和M-407与母体毒性水平相当。研究结果为乙唑螨腈的高效安全应用提供了重要基础数据,为新农药在作物中的代谢行为机制研究提供方法技术参考。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为论文的完成单位,李如男助理研究员为本文第一作者,李 远播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论文研究工作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中国农科院创新工程和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的资助。
原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envint.2022.107522
日期:2022-10-09
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