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怎么样)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怎么样
  关于考研要不要报辅导班是因人而异的,但是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说,最好是报一个培训班进行考研,因为培训班有很多不可替代的作用。  (1)机构选择

春秋易序、薪火相传。东北师范大学自1946年建校以来,历经栉风沐雨,伴随新中国一同成长七十余载,培养了一大批名留典则的教育家、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一大批治国兴业的杏坛赤子、科技精英、人民公仆和商海俊杰,他们在广阔的天地间书写着东师精神和“四实品格”。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一位优秀校友——孙昌璞院士。

孙昌璞,东北师范大学1980级物理系校友。理论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现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北京计算科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和量子信息理论的研究。1984年本科毕业后,师从吴兆颜老师从事数学物理的研究,1987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89年在南开大学师从葛墨林教授和杨振宁教授攻读博士学位,1992年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继续在杨振宁教授指导下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理想源自学习的积累

孙昌璞主要从事量子物理、数学物理和量子信息理论的研究。由他发现的环境诱导的量子退相干效应和量子相变环境的动力学敏感性,在2008年和2009年已被德国、加拿大实验组分别证实。孙昌璞在2005年有关热振子与电荷量子比特耦合的致冷机制的理论探讨,与德国冷却LC介观电路的实验原理一致。他还与日本理化所小组合作发现,反演对称性破坏的约瑟夫森结系统,会发生自然原子电偶极选择定则所禁戒的跃迁,从而形成循环结构的三能级人工原子,并于2008年被日本和德国联合实验证实。

身为理论物理学家的孙昌璞坦言,自己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是在学习过程中慢慢衍生出来的。大学时代的孙昌璞想做一个科普作家,于是看了很多科普类型的东西。读书期间发表了三篇文章,渐渐地,他觉得自己可以进行科学研究了。孙昌璞说:“有些时候,一些大人物并不是一开始就抱有伟大的理想和目标的。只是在不断的学习过程中,慢慢衍生出一些想法,不断地在学习和历练中找准自己的定位。”

师从大家,师者传承

孙昌璞一直非常感恩对他人生产生影响的导师们。吴启颜教授告诫孙昌璞要走学术研究这条路,要成为一名好的大学老师,就必须做到“实事求是”这一点。吴启颜教授的高风亮节对孙昌璞一生都产生巨大影响。葛墨林教授是一个做事情很有方向的人,他认为做科研要抓住重点,会为孙昌璞安排很多方向性的指导,令他获益匪浅。而在博士论文撰写过程中,孙昌璞与杨振宁教授每一周都会有一整天的时间在一起讨论论文。孙昌璞说,杨振宁教授是一名伟大的科学家,不仅能高瞻远瞩,有非常好的洞察力,并且时常反省自己,70多岁还在做科研。

导师们追求“真正科学创新”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孙昌璞,并且在他指导学生的时候,也用这种孜孜以求的精神激励他的学生。他常对学生说,要想有真正科学创新,不能简单地追求高影响因子的杂志,过分地追求影响因子会导致科学研究目的的“异化”,追求不够高雅的“好评”,偏离探寻自然真谛和推动生产力进步的目标。

科研团队的领头人

作为科学团队的“领头人”,孙昌璞有许多优秀的学生,有一些学生的论文还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孙昌璞说:“我认为,我对我的团队和对一些同行的影响,更多的是自己的学术风格和科学态度。”个性是理论物理研究创新的动力,科研的目标是要做真正有原始创新性的工作,而不应该简单跟踪时髦,要去做一些更有特色的东西,而不应简单追求文章的发表。此外,作为学术带头人,孙昌璞在学术道德方面也是严格要求、身体力行、以身作则。只要署名,就要对文章负责,必须做出一定贡献。不管具体情况如何,都应该严格要求。

孙昌璞常教导学生,在团队协作中要学会作出牺牲,淡泊名利,在与他人合作时,要肯吃亏,这样才有更多人愿意与你合作,才能有更大的收获。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东师桃李”用实际行动传承了东北师大的精神与文化,同时也为广大在校学子树立了榜样!

欢迎关注"东北师范大学招生办"头条号,获取关于首批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东北师范大学的最新精彩资讯!

素材来源:东北师范大学官微、东北师范大学校友官网、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官网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生院怎么样)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