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2022
赵敦华:“照着讲和接着讲”的“新逻辑”
安启念: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杨庆中:《周易》古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姚新中:中西伦理学的两种自我观
赵汀阳:形而上学路径与存在论事件
向世陵:儒家博爱视野下的“天下一家”与“一体之仁”
江怡:哲学的未来与未来的哲学
谢地坤:从否定神学到否定哲学
丰子义:时代的理解和把握
李景林:儒学的价值观念与价值系统
陈波:哲学作为一项认知事业
张学智:牟宗三“良知坎陷说”新论
陈少明教授谈“庄子观梦:物我与生死”
姚大志:两种实践概念
赵敦华:“照着讲和接着讲”的“新逻辑”
照着讲和接着讲”是冯友兰先生在《贞元六书》之《新理学》一书中对其做哲学方式的一种概括和总结,“照着讲”指的是照着朱熹的原义讲,“接着讲”指的是接着朱熹,建立一种新理学的体系。“新逻辑”和“旧逻辑”的区分则是西方在12世纪下半叶做出的,它是相对于亚里士多德三段式演绎的“旧逻辑”而言的新的逻辑体系,“新逻辑”体系包含了指代、称谓、周延、限制、例解、扩展六个要素。
安启念: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
安启念指出,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是现实的唯物主义、历史的唯物主义、实践的唯物主义、以人为中心的唯物主义,这是新唯物主义的四个基本要点。人、自然、社会,在劳动实践活动基础上相互作用、协同进化,在我们的面前形成了一副无比宏大的总体性的画图,而这幅宏大画图只有用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才能够解释。
杨庆中:《周易》古经对孔子思想的影响
首先,“观其德义”与经典诠释的问题,《周易》本为筮占之书,孔子却借其贯通天地人,并立足于人,下学上达,讲出宇宙人生的大道理,这是经典诠释史上的一个壮举。对周公思想的扬弃,对老子思想的超越,在当时可以说是一个思维方式的革命。其次,“下学上达”的宇宙论背景,指出中国哲学中的宇宙论目的不在于研究宇宙,而在于研究人在宇宙中的位置,孔子透过“观其德义”开显《周易》的解释空间与此有关。
姚新中:中西伦理学的两种自我观
姚新中指出,古今中西的伦理学对“自我”的研究有所不同,不过,两种自我观并非截然分离,当代伦理学中也呈现出统合两种自我观的倾向,如社群主义、儒家德性论、道德心理学、应用伦理学,等等。没有自我以及对自我的意识和反思就没有哲学,道德心理学与实验伦理学都是基于“自我”这一基石之上;自我性与道德是难分的;们通过文明互鉴,通过自我观的确立和共识,实现不同自我观的良性互动,达成共识,以确保人类的自我得以真正地实现。
赵汀阳:形而上学路径与存在论事件
通过递归溯源的方法可以找到本源,那就是“我行故我在”(facio ergo sum)的“我行”,以此为起点几乎所有的哲学问题都能够由此生成。但是,也应看到“我行”有一些局限性:第一,未必能够解释所有类型的真理,比如说数学;第二,它对私人性无说明。
向世陵:儒家博爱视野下的“天下一家”与“一体之仁”
中国古人基于自身的视野有着不同于其他民族的“家国天下观”。传统儒家则通过对众多史实与经典的理论发明来进行论证。《诗经?北山》中“溥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句即表明了家国天下同构的观念,但这一观念实际上已不适用于《礼运》的时代。
江怡:哲学的未来与未来的哲学
重新提出“哲学有未来吗”这个问题的意义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这是对哲学性质的重新规定。长久以来,我们误认为学习哲学就是学习哲学史,但这是对黑格尔“哲学就是哲学史”命题的误读,是哲学史属于哲学,而不是把哲学等同为哲学史。因此,这就引出第二点,未来哲学是对哲学史的哲学反思。第三,未来哲学是从未来出发对哲学性质的重新理解,以往的哲学都是“回溯式的”,但从哲学性质上看,哲学应当是“预言式的”。
谢地坤:从否定神学到否定哲学
第一,在西方哲学发展的两千多年中,否定性思维是推动哲学不断前行、不断丰富自身的理论自觉,没有否定,就没有肯定。从积极意义上讲,否定不是一味地摧毁,而是不断追求真理、探索真理、发现真理的过程,是为哲学范式的转换、哲学自身的建构和发展创造条件。第二,将这种以否定性思维为核心的哲学理论推向人类活动的实践领域,是哲学作为时代精神的显现,它为人类解放思想、打破一切陈规陋习的束缚奠定理论基础,更为人类社会进步指明方向。
丰子义:时代的理解和把握
选择“时代的理解和把握”这个题目,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哲学与时代的关系。哲学不能离开时代。二是现实的背景。从现实情况来看,任何一个国家的存在和发展都不可能离开历史时代。要顺利推进我国的社会发展,必须对时代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和判断,然后才能作出相应的“谋划”。而要对时代有一个全面、准确的把握,必须增强时代意识、确立正确的方法论。
李景林:儒学的价值观念与价值系统
人就在这种超越、立体的关系中实现人我之间通达的道德的价值,这就是上达。儒家通过旁通而上达的方式,把上达这一极贯通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使我们的日常生活都有了超越的价值和意义。李景林指出,这一点是儒家实现自身价值、达到形而上学的途径和方法,同时也表现了儒家价值系统的特点。
陈波:哲学作为一项认知事业
陈波认为大学(包括哲学院系)有两个身份,即学术研究机构和教育机构。作为教育机构,哲学院需要传授知识、传承文明、培养人才,因此优秀的本科生课程是重要的、可靠的哲学史讲授和研究是重要的。但是,哲学院并不仅仅是个教育机构,它还是一个研究机构,这就要求哲学院承担起创造思想、生产知识、促进文明发展进步的作用。
张学智:牟宗三“良知坎陷说”新论
张学智具体阐述了牟宗三的“良知坎陷说”。“坎陷”一词出自《易经》中的坎卦,意含“从高处跌落下来”,而所谓“良知坎陷”是指在王阳明的良知中,道德理性是根本的、基础的、占上位的精神要素;其余精神因素则是辅从的,是在道德理性统领下对它的填充、丰富,所以坎陷不是平列的两种要素的转换,而是良知从高位上落下来,退让一步,让本已包含的知识理性开显出来。
陈少明教授谈“庄子观梦:物我与生死”
陈少明谈到,要理解庄子的梦,需要把它置于前诸子时代深厚的梦文化背景来考察,并对占梦、究梦、思梦、观梦等说梦现象进行区别:如果说,占梦说是通过占想沟通神人,究梦说循自然,思梦说讲道德,那庄子的说梦就是观人生。无论是蝴蝶梦还是髑髅梦,都没有道德含义,儒家人士心目中的正邪之分,根本就不是庄子关心的问题。此观为以道观物之观。以道观物,所观之结果依然是道。
姚大志:两种实践概念
姚大志全面地阐述了“本源的实践概念”。关于理论哲学和实践哲学的区分发端于古希腊,而由康德发扬光大。理论哲学关心的是解释世界,解释世界的关键是真理;实践哲学关心的是改造世界,改造世界的关键是价值。每个人的实践理性当中都存在着一些关于人的信念、道德信念和政治信念,这些信念如此重要,以致于我们必须将它们实现出来。
编辑:齐泽垚
中国人民大学考研(中国人民大学考研分数线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