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人数(考研人数趋势近五年)

考研 人数,考研人数趋势近五年

#考研经验大家谈#

据报道,2022年考研报名人数已连续7年上涨,2022年报名人数更是高达457万,据国内头部教育机构保守估计,2023年考研人数将达到520万人,虽然招生人数已连续11年上涨,但仍比不过报名增速,最新测算显示2021年考研的报录比为3.37:1,2022年考研则将扩大至3.8:1,平均每四人中三人落榜,考研学生表示,虽然都知道考研难度高,但是找工作也很难,很多人的想法是还不如先花两年时间读研再去找工作,竞争力会更强;

考研真的是未来的出路吗?未来的人才标准是怎样的?看完以下内容,将彻底颠覆你的认知:

目前我国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人数已经达到2.1亿人以上,当今社会人才无限内卷之下,大学本科生毕业找不到工作,只能选择考研或考公延后工作时间,目前在岗的大学本科生因为内卷岗位学历无竞争力,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在职本科生也会选择再深造考研考博,这样的普遍现象持续十年后,会发生什么?

1、2022年大学本科毕业生1076万,首次突破1000万,而2022年报考研究生的人数就高达457万接近500万,研究生招生依然在每年扩招,然而随着人口增长拐点的出现,社会老龄化现象逐渐来临,人口逐渐减少;按照这样的政策继续下去,未来十年,我国研究生和博士生加起来的人数很可能会超越大学本科生,出现严重的人才倒挂,人才结构由原先的金字塔形变成橄榄球形,博士和本科生很少,而研究生过多,而绝大部分无法就业的研究生只能选择继续考博或考公,研究生也将成为压力最大的一类人群,导致研究生将成为社会中最难就业的一类人;

2、美国高科技企业中,平均每4个研发人员,2个为中国人,1个为印度人,一个为美国人;为什么大部分的顶尖人才都去了国外,这和大学里如今的学术氛围不好有很大的关系,高等人才除了天天搞科研,还要为中国固有的人情世故、人际关系勾心斗角,大学里每年考核导师、教授的指标国际期刊、论文的数量占了一大半,但中国科学家却鲜有获得诺贝尔奖,鲜有创造出国际惊人成就,正是因为没有创造力,没有突破思维,绝大多数学术研究教授想着如何挣钱、如何完成论文、国际期刊、如何拿奖炫耀、如何搞人际关系升职拿国家基金,这样的学术氛围如何能激发创造力?这就是为什么真正有才、有追求的高端人才很难留在国内,因为学术氛围不允许,这样的人才一心只会搞科研,心理想着如何为人类做出贡献,没有心思和时间去勾心斗角,自然无法忍受国内的学术氛围,只能出走国外去找相对简单的科研环境;中国各行各业对于人才的定义过于看重学历,各行各业的创新已经被学历彻底绑架了,认为学历即等于能力,而国内有学历的人绝大部分又没有创新能力,而真正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又绝大部分没有研究生、博士学历,这就致使中国目前浪费了大量的大学本科创新人才,这也将成为未来束缚中国各行各业持续创新发展的主要矛盾;

3、众所周知,我们创新所需的绝大部分知识、能力在大学就已经全部学习完毕,而研究生、博士生只是大学基础上做无限细分领域的研究而已,越高的学历,越是遵循老师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主要以自学为主,并且我国目前研究生、博士生培养方式主要是写论文、出国际期刊、帮导师做项目,其实从形式上更像是提前在给导师打工的打工人;我国的研究生、博士生的含金量并不高,甚至因为在校园里长期接受应试教育,虽然专业钻研的能力很强,但是创造和创新能力几乎完全丧失,并且与社会长期脱离,思维比较封闭;十年后,越是学历高的人才创造能力越是枯竭,而大学本科生反而会成为社会中创造力、思维能力最强的一类人才,因为他们敢做敢想,没有太多的教科书束缚,但却有充分的学识和胆量,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并且思维不像研究生、博士生那么死板,并且大学生具备优越的学习能力,可以在工作中自学成才,并不断为企业开疆扩土,且成本更低,更容易管理,更容易合群,更容易放低姿态打拼事业;因此,大学本科生很可能将成为社会中最有用、最容易就业的一类人群;

4、未来,人类很可能彻底掌握人类脑机接口技术,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所需要掌握的任何知识、研究方法都可以通过脑机接口瞬间完成,每个人都能轻松获取和掌握需要在大学里十年才能完成的学习内容,未来评判人才的标准不再是学历、名校,而是人的悟性、思想、创造力、世界观;——这将成为人与人最本质的区别;

也许你现在觉得以上看法难以置信,但是这些在不远的未来都会成为现实,未来的社会和人才结构都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会彻底颠覆你的认知和三观!拭目以待!

考研 人数(考研人数趋势近五年)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