录而不读,32名研究生放弃“法大”入学资格,背后原因一言难尽
大学毕业之后,是参加工作还是继续提升学历?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
要是考上了公务员,或者被知名企业录取,放弃读研也就没有什么顾虑;但需要指出的是,现在的工作并不好找,考编制的难度很大,有不少人都会一边考研,同时又参加公务员、教师的编制考试,或是参加企业的招聘,为的就是让自己有多个选择。
要是考研成功,同时又考上了公务员或教师编制,选择多了,难免就会出现选择困难。近日,32名研究生放弃中国政法大学的入学资格,就引起了网友们的关注和热议。
录而不读,32名研究生放弃“法大”入学资格
研一新生与大一新生入学报到是一样的,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入学报到,如果被录取的新生未请假、请假未获批准或者请假逾期不报到的,一般都会被学校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中国政法大学录取的32名研究生,就没有及时去这所高校入学报到,被这所大学公开公示。
根据法大公示的内容来看,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名单中,15人是内地硕士研究生,7人是内地博士研究生,4人是港澳台地区研究生,还有6人是外国来华留学的研究生。
虽然这是双向选择,但被录取了不去报到,无疑会打乱高校的招生秩序,浪费高校的教育资源,毕竟,从考试到录取环节,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有的网友就说,如果这些人一开始就不考,有的学生就不会落榜,导师也不会没有生源,现在就算补录一批学生,也会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在一项如何看待研究生“录而不读”的调查中,一共有17756人投了票,就有4959人认为“浪费了资源和名额很可惜”,还有5359人的投票是“有空缺后学校能及时补录吗”,占比是30%,对于法大的研究生资格,很多人还是很在乎的。
考上法大的研究生为何放弃?背后原因一言难尽
按理说,中国政法大学是一所“211高校”,还是“双一流”高校名单中的重要成员,有实力也有影响力,学习氛围也很不错,是很多人想考都考不上的学校。
但是这32名研究生,录取了却不去读,让人感到很难理解,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1)个别专业冷门,没有优势可言
内地放弃入学资格的15名硕士研究生中,有7个人是商学院的,专业是工商管理。在以前,这个专业比较热门,但随着选这个专业的学生过多,现在这个专业已经不被人看好,甚至变得冷门,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大家想一下也知道,虽然学历很重要,但企业招聘人才除了看学历,也需要看阅历和工作经验,试想一下,企业是招一个有工商管理经验的本科生,还是招一个没有工商管理经验的研究生呢?答案显而易见,大多数HR都会选择前者。
因此,这些学生被工商管理经验录取,很可能是被调剂的,对专业不满意,放弃入学资格也就可以理解了。
(2)获得了出国留学的机会
现在很多学生,除了有考研的打算,也有出国深造的计划。
这些放弃入学资格的研究生中,应该有一些人是获得了国外高校抛出的橄榄枝,相对而言,国外的高校在培养人才有其独到的一面,而且,出国留学“镀金”更受家长、学生欢迎,留学背景还能让这个人受到器重。
尤其是港澳台的学生,更加青睐国外的大学,在国外的高校读书会是他们的首选。
(3)已经找到了好工作,读研只是退路之一
除了上面两种原因,我认为更多的人已经找到了好工作。现在的工作很难找,很多人都会一边考研,然后又会考编制,有机会的话还会参加知名企业的面试。
如果考取了编制,或者被知名大企业录用了,选择的天平就会向工作倾斜。要知道,现在就算读了研究生,工作也不是那么好找,既然已经获得了有编制的工作,又何必舍近求远呢?
要知道,即便研究生毕业,也不一定就能考取公务员或教师编制,那还不如及时参加工作更加省心,读研就成为了很多人最后的退路而已。
大家看了这3个原因之后,对于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的原因,是不是会觉得一言难尽呢?事实的确如此,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当你追求编制或稳定工作的时候,就必须放弃继续深造的机会。
在我看来,虽然放弃研究生入学资格是个人选择,但录而不读的行为,还是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该怎么降低影响,我觉得学生和高校都应该认真思考。
如果学生确定放弃入学资格,是不是可以提前跟学校报备,让学校可以把教育资源留给更需要的人。
学校也可以提前摸清学生的入学意向,如果能够及时补录,是不是就不会造成教育资源的浪费呢?或者调整录取流程,像高考一样进行志愿征集,及时挽损,择优录取,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吧!
互动话题:
32名研究生放弃“法大”入学资格,大家认为是什么原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录而不读,32名研究生放弃“法大”入学资格,背后原因一言难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