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大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录而不读”现象频发,教授呼吁要警惕
19日,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院发布公示,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资格。
高等教育是教育系统中重要组成部分,这不仅是学生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媒介,同时还关系到社会未来发展。
通常,高等教育指的是大学教育,其实更严格来说,高等教育是指接受本科及以上通过参加高考进入全日制大学学习所接受的教育。
高考时,每个学生都想考上名校,而名校的门槛不是一般的高,每年不知道有多少考生留下了遗憾。
不过没关系,考名校的机会不是只有高考才有,学生可以通过考研的方式报考名校,毕业后照样拿着名校研究生的文凭。
大学生考研动机不一
本科毕业以后,很多大学生都有了考研的需要,有的学生想通过考研提高自己的竞争力,有的学生则是单纯的想学习更多的知识。
前者只是单纯的希望研究生毕业后找工作能更顺手一些,而且企业开出的基本工资也要高于本科生。
后者考研是因为想去探索更多的知识,他们平时学习成绩优异,在班级里乃至全校都是学霸一般的存在。
其实不管大学生考研的动机是什么样的,最后他们都把自己变得更好,实现了自己的目标,所以也值得后辈们学习。
而在大学生当中,还出现了一类考研群体,他们经过层层筛选,也如愿被录取,但最后却放弃入学资格,这种行为让人不解,也给导师带来了很大的麻烦。
法大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
中国政法大学始建于1952年,是我国政法类大学中的顶流,培养出无数个优秀的法学人才。
根据法大历年的高考分数线,基本都维持在620分以上,能考上的都要尊称一句“学霸”。
法大是无数学子心目中理想的大学,一些学生高考没考上法大,大学毕业后,于是打算考法大的研究生。
而在今年,法大研究生招录工作却进展的不是特别顺利,起因就是前面提到的,今年有32个研究生放弃法大入学资格,引发考研党不满,被质疑浪费公共资源。
“录而不读”现象频发,教授呼吁要警惕
据悉,研究生“录而不读”现象已经连续多年出现,原因诸多,教授表示,虽然能够理解,但是这种行为会危害到高校的招生秩序,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浪费,应该引起重视。
考生被研究生院录取之后,是否选择入学是考生个人的权利,因为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不过在考研之前,其实学生就要想好,因为这不仅仅是学生个人的事,还关系到学校和导师的安排,影响到下一年的招生情况。
对此情况,网友也呈现不一样的意见:
有网友认为,对于“录而不读”,这件事从本质上就意味着这两年的名额浪费了,项目组面临少人的情况,工作无法顺利开展下去。
还有网友表示,考生是靠自己的实力考上的,不想去就不去,这没什么。
对于放弃法大的研究生入学资格,很多人还是很意外的,毕竟法大的实力和名声都在这里摆着,不去读研太可惜了。
研究生放弃入学,可能读研只是学生的备选项
随着学历不断贬值,大学生毕业后考研已经很普遍了,为了保持研究生学历的含金量,我国高校对研究生也进行了缩招。
本来对于考研,学生是非常坚定的,给人一种无论如何都要考上的感觉。
研究生门槛的提高,加大了对大学生的考验,备考一年的艰辛恐怕只有学生自己知道。
而好不容易考上了,最后却放弃入学,而且其中不乏名校研究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其实,放弃入学的这部分学生,可能只是把读研当成自己的备选项,要知道,他们能考上研究生,就说明能力肯定是非常突出的。
而这部分学生可能是“两手抓”,一边考研一边考公,如果公务员上岸了,可能就会直接放弃研究生的入学资格。
当考生认为自己有了更合适的选择后,即便面前是名校研究生,也会毫不犹豫的放弃。
其实,学生不需要着急,考研上岸不容易,在今年457万名考生当中,最后只有100万考上研究生,既然考上了,学生还是珍惜这个机会,如果个人原因暂时无法报到,可以申请休学。
研究生学历在这个时代是非常吃香的,学生现在放弃,将来后悔也晚了,而且还打乱了高校招生秩序,所以还是三思而后行。
话题讨论:你如何评价“录而不读”的现象?
(以上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法大32名研究生放弃入学,“录而不读”现象频发,教授呼吁要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