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择校,考研择校app
刚刚决定考研的同学,大家需要搜集的信息都不少,除了那些有明确考研目标的学生,剩下的大部分同学可能在最初考研的时候都不知道要怎么选择学校——是选择名校好,还是选择普通的、自己努努力就能考上的学校?是选择热门专业,还是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看这些考研择校建议。
1、要科学择校/数据说话
科学择校其实相对的就是盲目而言的,就是大家在择校之前一定要充分的用数据说话,比如要查到对应的要考的学校客观数据,然后用数据进行对比,主要有:统招的人数、分数线、最高分、最低分、总成绩分布情况、公共课成绩分布情况、专业课成绩情况、专业课成绩分布情况、报录比、学长学姐录取情况、专业课范围及真题、复试比例及难度,还有其他数据比如研究方向、就业情况等等。
2、避免盲目名校情结
名校,是很多同学从读书开始就有的情结,名校光环也确实扎实地吸引着每一位同学。甚至还有很多同学考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自己当年没有如愿进入名校的梦,因此,这些同学也将考研作为自己“翻身”进名校的绝佳机会。
再加上拥有名校毕业证就能抬高日后的就业竞争力这种观念,名校渐渐成为大家都在追求的目标,随之而来的便是直线上涨的考研压力。
这时候,小编就有问题了:
你了解北大的报录比么?了解题目难度么?了解为什么北大很多专业分数看起来低么?
所以,大家应该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自己是否适合某个学校,从自身公共课的基础,专业课的把握程度等多方面进行分析,而不是凭借一腔热血。
3、避免盲目跨专业
分析目前跨专业考研的动机,大体有以下三种:
第一,为了谋个好职业。所跨专业是热门专业,就业前景看好;
第二,为了混个硕士文凭。所跨专业竞争小,门槛低,容易录取;
第三,为了摆脱现有的专业背景,所跨专业是自身兴趣所在。
盲目跨专业不仅学习困难而且就业也困难,有些跨专业学生还在专业学习上出现了严重的“水土不服”、“消化不良”。比如说,项目做不了,编程编不出,写科研论文不熟悉学术话语、缺乏创新思维……
跨专业报考有风险,这需要考生对自己有明确的认识,在决定跨专业的时候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
我希望考上以后,读研出来,我的人生有什么样的转变?
报考哪个专业?这个专业能改变我的现状吗?
这个专业是我能潜心去继续学习的吗?
这个专业是否热门?历年的分数线是多少?
4、区分压分的情况
考研压分一直都是个话题,对于初试进复试,考研压分并不会造成影响。但对于调剂生来说,考研压分确实会使他们处于劣势。其实,所谓压分,也是部分高校为引进优质生源采取的一个对策,只不过对部分失利的考生不利。
5、最好有要目标院校的直系学长学姐带路
目前很多院校因为保护本校学生考研的原因,真题重难点等很难获取,外校学生跨考的时候很被动,所以这种情况下学长学姐尤其重要。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要考的专业招生比较少,比如北大的很多专业招生就很少,资料没地方买,就只能是求助于学长学姐了。
6、院校是否保护一志愿
保护一志愿是指复试后优先录取一志愿考生,一般有4种情况:
①不接受调剂,即使有专业没有招满,也只录取一志愿的考生;
②不接受校外调剂,生源不足的专业从本校相近专业的一志愿考生进行调剂;
③接受校外调剂,但是一志愿考生优先复试,并且调剂名额不占一志愿录取名额;
④接受校外调剂申请,但是优先为报考本校的一志愿考生进行调剂。
大家在择校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区分,避免踩坑,尽量选择保护一志愿的学校。
7、区分是否存在歧视
有些院校会为了优质生源,优先录取95、211院校的考生,如果一些出身不太好的同学,哪怕初试分时考的高分,可能也还是会被刷的,不过这也是少部分院校才如此,大家不确定之前一定要多问。
8、区分分数线与实际录取分数
很多学校的分数线低,但是这种低的人很少,所以大家一定要以具体的录取分数为准,尽量以录取成绩单中位数来判断,不能盲目用分数线判断。
9、复试难度和比例
初试和复试的占比其实也是总成绩的计算方式,有的院校初试分数占总成绩的70%,那复试就占30%,但是有些院校则是初、复试各占总分数的50%。其实两种占比各有利弊,这也是为什么会有考生明明初试的分数不高,但是因为复试表现出色,分数高最终被录取,而初试分数高,复试分数低的反而被刷。
在这里面还有一点就是很重要的,那就是复试比例。复试比例其实指的就是录取人数和进入复试人数的比例,大部分院校的复试比例是1:1.2,也就是说,如果录取10人,就会让12人进入复试,最后刷2人。但是有些院校的复试比例是1:1.5甚至是1:2,但是复试比例越高的就代表复试的竞争越激烈,风险也越大。
10、提前了解专业课难度
专业课的难度是我们后期复习的拦路虎,尤其是考好学校的同学,一定要多注意。我们可以找学长学姐问问或者在网上找找对应的真题回忆看一看,看看自己是否能够学会,能不能考到一个合适的分数。
考研择校是一个大工程,是需要用科学的思维,借助数据和他人的力量来得出自己的最终结论的。所以希望大家在择校过程中,多理性分析多求助学长学姐和相关老师,做出自己最合适的选择。
了解更多考研资讯,请点击下方链接前往查看~!
考研择校(考研择校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