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啃老”出现了?很多父母被蒙在鼓里,还认为子女很“优秀”
提起“啃老”,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就是一直呆在家里、没有工作、只依靠父母生活的成年人。这一行为也一直被人们看作是一种负面的表现,体现出了一个人的不成熟、不独立。
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逐渐出现了一种“新型啃老”。从表面上看,父母不仅仅不认为这是一种“啃老”行为,反而会以此为自豪,认为子女十分之优秀,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
一、 以升学为借口的“糖衣炮弹”
啃老的主要体现为依靠父母生存,个人有着找工作的能力,却不去找工作,在家中坐吃山空。
在过去,年轻人到了一定的年龄就需要自己独立工作、拥有一份能够养活自己的事业。而现在随着大多数岗位的就业市场趋于饱和、再加上疫情下各个行业所遇到的发展平台期,找工作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可谓是难上加难。于是在这种情况下,参加考研、考公等一些大型考试的人数不断上涨。
越来越多人将考研纳入自己的未来规划,只是因为想要逃避“毕业即失业”的困境,不敢面对找不到工作的现状,而不是真正想要提升自己的科研能力,提高自己的学术造诣。
以升学为糖衣的“新型啃老”就是这样形成的。表面上看,许多家长可能认为这是自己的孩子渴望求学、渴望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的表现,只有孩子自己知道,这用来备考的时间里向父母一次又一次以“购买学习资料”为理由,要来的钱花在了哪里。
2020年的一项有关我国“啃老族”的调查就显示:我国60%左右的家庭中存在啃老现象,啃老的年轻人大约有2.7亿人,而同时我们要知道,全国在18-23岁的人才只有3亿左右。
2020年我国考研人数为341万,2022年考研报考人数为457万。仅仅几年时间人数就上涨了一百万左右,数据也能够反应出考研的确成为了越来越多人的选择。
与报考人数节节升高不同,考研的录取率一直都并不高,一直在30%左右。这也意味着有许多人会选择2次,甚至是3次考研,而在这期间的花销大多也是来自于父母。
当然,在这457万报名的人中也有着每天日夜学习、真正想要依靠考研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对未来生活有自己追求的人的,考研与啃老并不能够直接划等号。
二、“孝心”下地“啃老”
我国的传统文化中,百善孝为先,而近年来,一种打着孝顺的幌子,实则是啃老的行为也越发常见。这种情况多数发生在成年后仍然与父母居住在一起,同时还需要依靠父母的退休金养活的成年人身上。在外人看来,可能会认为孩子这么大了还在身边,可以每天陪伴老人,降低老人的生活压力。
但是有的时候这也会适得其反,往往和父母居住的成年人并不会主动承担家务,而是都让父母做了,尽管已经成年,仍然会心安理得的享受着父母的照顾与付出。
另一方面,还有许多人们在有了孩子后,直接将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照顾,不仅仅不负一点儿为人父母的责任,对孩子的成长漠不关心,而且还给自己的父母又增加了一重压力,让本应该享受退休生活的老人再次成为小孩子的“家庭保姆”。
诚然,每个人的人生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挫折,但是我们也不提倡,一遇到困难就想要让父母解决的做法。每个成年人都应该有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的义务,而不是一味地依赖父母。
三、 啃老频繁的原因
在我国,到了18岁成年年龄的孩子往往都是刚刚结束高中的学业,参加高考后的学生。前面长达十几年的学生经历,并不能够让孩子们在短暂的时间内,完成从未成年人向成年人的过度。
同时我国社会中,18岁后上了大学依旧依靠父母给的钱生活是十分正常的现象,往往会维持到大学毕业。这也大大模糊了处在这个年龄的人对成年的定义,即使到了成年的年龄,也很难完全独立的生活。
而对于已经有了孩子的人而言,为了更好地平衡自己的生活与事业,将孩子交给父母,也是他们为数不多的选择。
结语
整体来看,“新型啃老”已经成为了一种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越来越多的人都有着或多或少的啃老的行为。这也不能够完全归咎于个人的原因,整体的大环境也是造成现状的一大不可忽视的原因。那么你身边有“新型啃老”的行为出现吗,你又是怎么看待这个社会现象的呢?
“新型啃老”出现了?很多父母被蒙在鼓里,还认为子女很“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