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习(研究生学业规划及目标)

研究生学习,研究生学业规划及目标

进入8月

不少2024考研人逐渐进入备考阶段

按照往年惯例

各院校会在8、9月份公布招生简章

从近期发布的最新研究生招生简章来看

不少高校从2024年起

延长研究生学制

  • 7月20日,上海体育大学发布关于2024年硕、博研招考试调整的通知,其中明确,从2024年起,博士生学制统一改为四年。

  • 7月10日发布的《陕西理工大学2024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显示,该校所有学科专业(全日制及非全日制)学制均为3年。

长期以来,专硕学制2-2.5年

学硕学制3年的惯例

已经被大众所熟悉

如今,硕士3年起步、博士4年起步

这样的“基本学制”

或将成为未来主流?

其实,这并不是今年的新变化。过去几年,国内多所高校已经开始对研究生学制进行调整,延长学制,尤其是专硕学制,成为了一种趋势。

东南大学在《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章程》中表明,学校硕士研究生所有专业的学制均为3年。中南大学也在《2023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中提到学校的研究生学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学制三年,全日制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五年,非全日制研究生的最长学习年限为六年。这也就意味着,中南大学的专硕已经与学硕一样为3年学制。除了将全部专业型硕士的培养周期调整到3年的学校外,还有一些高校先行在部分专业实行专硕3年学制的改革。如,南京师范大学在去年8月发布的招生公告中,就拟将2023年国际商务、汉语国际教育、翻译、新闻与传播等专业硕士的学制由之前的2年更改为3年。

同样的,博士“四年学制”在国内高校中也屡见不鲜。山东大学《2023年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章程》明确,本科直博研究生基本学制为5年,硕博连读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3年,申请-考核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北京理工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也提出,博士研究生基本学制为4年,最长不超过6年,本直博、硕博连读基本学制为6年(含硕士),最长不超过8年……从多所“双一流”高校在研究生学制变革方面的动作可以看出,研究生学制延长已逐渐成为常态。

为何高校纷纷延长研究生学制?同济大学教育评估研究中心主任樊秀娣认为,高校延长研究生学制,应该是现实需求的反映。当今社会已进入第四次工业革命,需要更大的知识储备,既然要做研究,就是要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对学生知识积累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现在的工科学生,做实验就需要花很多时间,再加上写论文发表,本身就需要花很长的时间。因此,社会发展至今,对研究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学生角度而言,一些转专业读研的,还有一些研究生推荐免试入学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需要大量时间补基础知识。此外,现在的学生面临着更多机会,比如出国进修、参加比赛等,这些也会占用他们的学习时间;还有一些学生到了研究生的年龄段,自己的事情也很多,比如怀孕、家里老人生病等,或者边工作边读研的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学习。有的学生自己也不愿意提前毕业,因为如果学制过短,别人会质疑他的专业水平、学术水平;有的学生一边做论文,一边考公务员,有的甚至需要考几轮,也是很忙碌的,他们也愿意学制长一点,可以有更多时间享受应届生的就业政策。

樊秀娣指出,理想的应对措施,还是推行弹性学制,提供更多的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和方案,让学生根据自身的需求、学业完成情况等来综合考虑,并决定自己的学业年限。由于专硕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之分,博士也有直博、硕博连读、普博之分,无论哪一种学制,学生的背景情况都不一样、需求不一样、生活状态各不相同。有的学生已有了工作;有的学生需要找工作;有的学生单身,学习时间、精力比较能够保证;有的学生已结婚成家,需要花较多的时间、精力抚育小孩;有的女生可能正处于孕期或哺乳期。总而言之,学生完成学业所需的时间长度不一样,硕士、博士阶段的学制采取完全统一的做法,不太可取。

因此,多数教育专家认为弹性制更为合理。只要学生完成了培养计划,达到了毕业要求,或短或长完全可以按实际情况来定。与调整学制相比,当下更需要去做的事,是健全培养方案、加大扶持力度、规范双导师制等。

事实上,部分高校在发布延长学制消息时同步公示了新的培养方案。以河海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为例,专硕调整为3年学制后,在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上,学位课程由20学分增加至23学分,非学位课程则从12学分减少到9学分。课表显示,基础课程方面,原有的6门里剔除了社会政策和社会研究方法;专业课程、人文素养课程、创新创业与职业素质课程分别在原来2门、3门和14门的基础上添加了3门、1门及4门,创新创业类课程的学分由选修10学分更改为了至少选修6学分。

江苏大学研究生院则于去年1月发布了《江苏大学研究生双导师工作办法》,工作办法提出为了进一步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强科教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鼓励教学科研团队合作指导研究生,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由校内指导教师(主导师)和校外实践指导教师(副导师)共同指导。在学校共建的联合培养基地中进行科教产教联合培养的研究生也由双导师共同指导。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原创稿件,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作者:李蕾

微信编辑:皮小姐

校对:纳米

更多精彩内容,请点击下载

研究生学习(研究生学业规划及目标)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