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
海南日报记者 黄媛艳
11月24日,三亚崖州湾科技城3号综合楼3楼实验室内,南京农业大学三亚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博士陆少奇走到实验台前,开始了一天的忙碌。他申请的博士课题——大豆百粒重相关基因功能研究正处于关键阶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以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集聚力量进行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提高大豆的单产和品质,优化品种结构,对于保障大豆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据了解,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已搜集研究大豆地方品种7000余份,在大豆主产区东北、黄淮和南方地区选育新品种30个,目前已携手海南省崖州湾种子实验室,重点攻关研发大豆分子设计育种芯片,建立大豆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体系,开展大豆低纬度地区育种工作,培育高产优质大豆新品种;推动一年五代大豆育种研发工作,快速提升育种进程,服务国家种业战略。
实验室研究不停歇,大田育种试验也在加快前期准备工作。当前,三亚崖州区坝头基地正进行土地平整等工作,为今冬大豆南繁育种提供良好基础。
2021年,研究院落户崖州湾种子实验室后,高位嫁接所在院校优质学术资源,首次将南京农业大学热带大豆选育团队引入坝头基地开展大豆产量试验工作。团队当年3月在三亚对1356份大豆种质资源进行适应性鉴定,并遴选新近育成的大豆品种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其中4份大豆品种亩产超过500斤,远超国内平均亩产270斤的水平。同年12月进行第二次试验的亩产同样高达500斤,成绩喜人。
“我们去年在三亚进行的大豆种质筛选和品种试种,对于我国南部、东南亚等低纬度地区新品种选育及扩大大豆种植,优化进口来源结构,保障我国大豆产业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副教授张焦平透露,在去年筛选出30份农艺性状综合表现较好且具有高产潜力种质资源的基础上,团队今年还将在三亚鉴定近1000份的种质资源,继续大豆低纬度适应性筛选,以期获得更多优异的种质,同时将开展耐盐、耐旱等环境耐逆性种质筛选及遗传研究工作。
“毛豆是海南重要农产品之一,试验成功的大豆品种将有望助力当地种植具有自主产权的大豆品种,赋能产业安全。”陆少奇说。据了解,研究院正着力探索推动大豆产业在海南由南繁加代转变为鲜食大豆的全年育种研发、由育制种向鲜食大豆产业链、由季节性农业产品向全年供给性产品拓展,探索打造服务全国鲜食大豆生产基地和制种基地,为推动海南南繁产业发展、加快农业转型升级提供助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充分发挥海南的地缘优势、资源优势,依托海南南繁选育的优质热带大豆品种,南京农业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联合国内外多家单位成立“‘一带一路’国际大豆产业科技创新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品种比较试验,为进一步推进“一带一路”大豆产业在东南亚地区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2021年,我们筛选出19个中国非转基因大豆品种在缅甸3个点进行示范种植,获得亩产超过500斤的高产品种,比当地品种增产83.68%,这表明我国南方一些大豆品种广适强。”张焦平透露,今年该团队和老挝的企业合作在当地进行试种,目前大豆长势良好。(本报三亚11月24日电)
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院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