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经历了疫情考验,本届新生多了一种往届学子都未曾有过的人生体验,当这种体验凝结为经历,经历升华为气质,见识转化为胆识,之后就获得了节制的品德。”华东政法大学校长叶青在9月29日上午举行的华东政法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寄语新生。

今年,华政迎来国内外的3365名本科新生和1980名研究生新生。开学典礼设松江校区富田体育馆主会场和长宁、松江两校区52个分会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进行。典礼上,学校还为12位当天过生日的同学送上祝福。

华政党委书记郭为禄以“野蛮体魄 文明精神——努力在青春的赛道跑出最好的成绩”为题,为青年学子讲授“开学第一课”。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发表题为“铸就华政青年的独特气质”的讲话,寄语全体华政新生。

郭为禄开宗明义地指出,成为具有现代精神的青年,锻炼强健的体魄,进而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全面的素质,拥有幸福的人生,并担当有为、胸怀天下。

带着关于大学的意义、人生的意义之思考,郭为禄就培养当代青年应有的情怀和气度围绕“三个希望”进行了授课,并以李大钊同志以生命书写的“青春之歌”与大家共勉。

一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理念,锻炼健康之体魄。华政是一所拥有浓厚体育文化底蕴的学校,有一群热爱运动、体魄强健的青年人,华政学子参加的奥运联合队与上海队分获冠、亚军,各类运动队屡创佳绩。健康是“1”,新华政人要在运动中充分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二是要培育健康之心灵,在最美的校园中遇见最好的自己。从苏州河畔到佘山脚下,华政校园之美延续传承。新华政人要勇往直前,发现和创造大学的美好,遇见并造就更美好的自己。大学是人生的“紧要处”,需要追求真学问,练得真本领,爱人爱己,做社会正义与社会公德守望者。

三是要涵养大学之理想,把激扬的青春融入对事业和信仰的追求中。大学在崇尚学术自由的同时,承担着对国家、民族、世界和人类的责任。“帐篷的故事”“雷经天的故事”“麦地小学的故事”,阐述了华政人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志在国家强的光荣传统和自觉追求。幸福是奋斗出来的,要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叶青在讲话中强调,“笃行致知,明德崇法”是华政的校训,经过七十年风雨兼程的跋涉,经过海派文化的熏染和沧桑岁月的沉淀,校训精神成为代代华政人精神特质的生动写照,这既是学校历史文脉的一个缩影,更是激励华政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叶青寄语新生在今后的治学、为人中时刻保持这独特的气质,做到对懒散状态的节制,做到对内心欲念的节制,做到对消极情绪的节制,勇毅果敢、积极奋进。

他希望,新华政人要能够以自己踏实的态度认真实践,积极探求科学知识,追求科学真理;崇尚完美的德行,把个人对法治精神的追求与中国实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略相衔接。新华政人要以家国为念,潜心钻研、静心求学,用不凡经历来造就属于青年一代的独特气质。

“华政,对我来说,是一份长达三年的憧憬。”本科新生代表、政府管理学院郑唯一在发言中这样表达对华政的爱与坚持。从仅仅只是路过长宁校区时的惊鸿一瞥,到如今圆梦华政并亲身感受校园的一草一木,三年的艰辛付出终化作“令人心动的offer”,奖励这位追梦成功的女孩。

她也以此激励自己与全体新生,既已根系华政,定会珍重这份荣誉,接过时代重任,不负韶华,做新一届温暖正义的华政人。“做一名严谨理性、有专业素养、有正义感的法律人,也做一名浪漫温情、有责任担当、有使命感的社会人。”

研究生新生代表、国际法学院博士生胡程航这样与新同学们共勉。他以“过来人”的经验劝诫大家不必陷入“内卷和躺平”的漩涡,而是专注于自己的个性,找到自己真正的热爱,在积极进取中实现青年的价值,在锐意进取中弘扬华政人的精神。

右手握拳,将公平正义攥在手中,庄严宣誓,将民族大任担在肩上。“笃行致知,明德崇法”!在激情澎湃的集体宣誓后,校领导、校党委常委、院长为新生代表佩戴校徽。方寸校徽,承载着华政代代相传的精神,时刻提醒新华政人要以校为荣,为校争光。

“芳草地,红砖墙……”全体师生一起唱响校歌《明珠之光》,开启新学期的新航程。

以下为华东政法大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叶青 在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上的致辞全文——

亲爱的同学们、老师们、家长们:

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们在这里举行华东政法大学2022级新生开学典礼,我谨代表学校,向来自国内外的3365名本科和1980名研究生新同学,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祝贺!

首先,祝贺你们还是成功地预判到了我的预判,我要向今天过生日的12位新生寿星道贺,他们是:法律学院的杜庆华,经济法学院的王子卓、梁瑜璠,国际法学院李煊苇,刑事法学院的杨人宇,外语学院的顾玲丽,政管学院的张蓥文,商学院的蒋茹、郭翰杰、胥心怡,知识产权学院吴冠达,社会发展学院的周子熙。学校为你们准备了专属生日礼物,祝你们生日快乐!

在这里,我想问全体新生一个问题:大家为什么选择华政?有人会说我为一纸本科或研究生文凭而来,有人会说读大学是为获得一种谋生的技能,但是谋生手段很多,并不一定非要进入大学才能获取。更何况律师、法官、检察官或记者、会计师、工程师的培养之所甚多。

大家选择上大学,就意味着选择使自己成为具有专门知识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选择到华政来读书,就意味着选择认同华政的校训。

“笃行致知,明德崇法”是华政的校训,经过七十年风雨兼程的跋涉,经过海派文化的熏染和沧桑岁月的沉淀,校训精神成为代代华政人精神特质的生动写照,这既是学校历史文脉的一个缩影,更是激励华政人不断前行的强大动力。

所谓“笃行致知”,就是以自己踏实的态度认真实践,积极探求科学知识,追求科学真理。所谓“明德崇法”,就是要崇尚完美的德行,把个人对法治精神的追求与中国实行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的方略相衔接。

前几天我又一次读到我国现代美学奠基人朱光潜先生的名句——“以出世的态度做人,以入世的态度做事”,我想这句话为校训精神的理解提供了一个全新视角——节制的视角。

在我看来,未经充分论证和实践就不发表带有主观色彩的观点,这是个人内心层面的节制,是以出世之态度做人。除了明私德外,还要进一步尚公德,尊崇法治不仅不能怠于行权,更要防止权力滥用,不仅不能枉法裁判,更要杜绝依法妄判,要努力在司法实践中实现法理情三者的统一,这是社会实践层面的节制,是以入世之态度做事。

受新冠疫情影响,今天这场开学典礼是近年来举办时间最晚也是主会场规模相对较小、分会场最多的一次。但是我觉得,各位也不必为此而感到惋惜,其实大家是多了一种往届华政学子都未曾有过的人生体验。

同学们,我认为你们是比较特别的一届学生,持续近三年的新冠疫情贯穿了你们各位的上一个学段,想必你们或多或少都有着线下与线上两种学习体验。当这种体验凝结为经历,经历升华为气质,见识转化为胆识后,你们就获得了节制的品德。

因为线上学习和自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个人的学习计划和学习节奏,这就需要强大的自控力,你们能够考入华政,说明大家在自我节制方面都是强者。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其名著《法律篇》中多次提及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节制。社会生活中,节制不仅要求我们调节好自己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行为模式,更要求我们改造思维方法,克服一切偏好、偏见,做到对人对己的中立无私,事业追求的张弛有度。

作为你们的校长、师长,我希望你们能够在今后的治学、为人中时刻保持这种独特的气质。

一是做到对懒散状态的节制。

大学生活充满了自由,但自由并不是独立无边界的。集体生活中,社会规范内驱的自制是自由的底线,享受个人自由以不影响他人自由为边界。

当你想要熬夜刷剧时,你要想到自己就寝的室友和早八的课程,因此保持健康作息习惯和充沛的精力;当你想要赖床、宅宿舍不去参加核酸检测大筛时,你要想到数据缺失对整个学校疫情防控工作的影响,所以要应检尽检;当你想要隔着校园外墙栅栏收取外卖时,你要想到把外来病毒带给自己和老师同学的风险,故而要多去食堂炫饭。

当然,学校也在想尽一切办法提升食堂餐饮品质、种类和口感,相信不久之后即将整修一新的第三食堂会和一、二食堂一起为大家带来更优的用餐体验。

二是做到对内心欲念的节制。

虚荣心理、攀比心理、饭圈文化、流量经济或是近来流行的共享经济,都在某种程度上把大家拉入了消费陷阱,使人陷入到对享受或便利的沉迷之中,胜负欲、功利心、占有欲、权力欲、表现欲也是“乱花渐欲迷人眼”,让人在小格局中迷失了大方向。

但节制欲念并不意味着放弃进取,不是两手一摊后的无所作为,而是顺势而为、因势利导,更加专注于主责、主业。刚刚1999级校友、全国三八红旗手张玉霞律师作为校友代表进行发言,前几天“华政青年”微信公众号也推送了她获评“2022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称号的喜讯。

她刚讲到“帮助弱势群体维护公平正义是当年选择法律这个专业的初心。”我认为她最感动我的就是她对初心的坚守,是她坚持十余年的法律援助服务。

对一名资深律师来说,接手法律援助案件往往无名又无利,对拓展案源、提升收入和影响力无甚帮助,张玉霞校友本可以用同样的时间去代理收益率更高的案件,却能够坚持对名利之欲的克制,坚守“公益律师”“精神层面的意义”。

当然,欲望有时候也会以考研上岸、创业成功、谋求升迁等貌似合理的、更加进取的方式呈现出来,这个时候大家更应当审慎,树立更适合自己的、脚踏实地的目标,切不可好高骛远、莫衷一是、心猿意马、欲壑难填。

三是做到对消极情绪的节制。

人总是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外部环境上的、身体上的或是心理上的,你永远是逃不掉的,躲是躲不了的,那还不如积极地应对、坦然地接受,一旦你的情绪从消极转为积极,你的身体就会接受积极的信号,调动全部的力量去面对困难。

努力的人,总不会被辜负!成长总是伴随着伤痛。在追求完美的路上,永远没有十全十美,因此不必患得患失。在我看来,对抗消极情绪的最佳办法就是让自己行动起来。

国际金融法律学院的退伍兵研究生朱浩文同学在结束志愿服务后总结道:“只有和教授博导们一起去为同学们搬过饭、运送过牛奶,我才能切实感受到学者的腰为学生而弯的师者风范;只有和志愿者、老师们一起在食堂、核酸现场维持过秩序,坚持过一站五六个小时,见识过一眼望不见尽头的人群,但还要提醒着他们保持两米距离,我才方知安全和效率的监管博弈在真实世界中实践的难题;只有在防控楼里担任过副楼长,熬夜制定过洗澡时间排班表、生活垃圾倾倒方案,协调过物资分配,解决过同学们切实的诉求,我才明白法律所追求的公平理念是多么的难能可贵。”

小朱同学在今年的疫情期间做遍了学生志愿者的几乎所有“工种”,他能够感受到疫情期间校园管理中人力、物力、运力上的各种匮乏,但他并没有人前人后的抱怨、嘲讽,而是将对华政的热爱和期盼都转化为积极的志愿服务行动。

上面我讲了这三点节制,就是希望同学们不要被怠惰扰乱了规划,所谓因小失大;不要让欲望蒙住了双眼,这是利令智昏;不要让消极情绪捆住了双脚,就此画地为牢。

勇毅果敢、积极奋进,应是新时代青年的独特气质;懂得节制、进退裕如,可以成为你们这代华政人的处世哲学。与此同时我也深知,青年这个概念既无法被社会定义,也无法被法律定义,它是一定时代背景下年轻群体总体精神风貌的集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希望广大青年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眼睛发现中国精神,用耳朵倾听人民呼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把对祖国血浓于水、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情感贯穿学业全过程、融汇在事业追求中。”

新一代华政青年学子要以家国为念,潜心钻研、静心求学,用不凡的经历来造就属于青年一代的独特气质。

再过不到50天的时间,母校华政也将迎来她的70岁生日。作为中国第一所主动全面开放的历史风貌校园,华政园里留存着近代中国高等教育的重重印记,镌刻着新中国七十年法学教育的道道辙痕,在这里盏盏明灯将照亮你们的人生新赛道,在这里朗朗书声会激昂你们青春新乐章!

同学们,加油吧,人生时刻需要奋斗,躺平不可取,躺赢不可能,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新长征。祝大家终有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祝广大师生国庆快乐!

谢谢大家!

  作者:储舒婷

  编辑:吴金娇

责任编辑:姜澎

图片来源:华东政法大学供图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华东政法大学研究生院)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