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习近平总书记一贯推崇实干,多次在不同场合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党员干部坚持“实”字当头、“干”字为先,创造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实绩。当前,随着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实干兴院、实干兴邦的氛围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愈燃愈旺”。该院秉承“求实创新”的院训,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把开展主题教育同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起来,同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回应新时代之问,破解新时代之题。

“医”心“医”意为患者

年门急诊量超过897万人次,出院患者近30万人次,手术约20万台次。以上这些数字,来自华西医院上一年工作统计,患者来自全国各地。

医生的每一次接诊,触及的是民生。如何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看病就医急难愁盼问题,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在全院主题教育动员大会上,该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强调:作为国内大型公立医院的排头兵,华西医院要在改善群众看病就医体验上持续发力,提高医疗效率,进一步减少群众不便。

7月中旬,进入华西医院的患者发现,检查项目在手机或自助服务机上便可进行一键式预约。“这是主题教育期间,我们针对患者就医痛点,对医疗服务流程进行的一次再造,一键式预约检查项目达到1085个。”该院副院长郭应强介绍。

患者拿到医生开出的检查单后,先缴费再到项目检查点预约,面临多次排队、预约点分散、报告领取点分散等困扰。尽管这在全国很多医院是常态,华西医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却认为非改不可。为此,医院全面梳理检查项目,升级改造预约系统,并贴心地为患者提供“时间最早”“跑路最少”“手动自选时间”3个可选择方案。除了线上预约,接下来华西医院还会将分散的线下缴费点、预约点、检验检查报告领取点集成化,力争为患者提供一站式缴费+检查预约、一站式取报告服务。

与此同时,华西医院党委在全院大兴调查研究,积极开展“十百千万行动”,即“十二项重点课题深调研·破难题”“百名书记讲党课·促担当”“千名党员学思想·强党性”“万众医心办实事·建新功”,持续深入开展主题教育。

“工作再忙,也要参与。我们定期切换角色,把自己当作一名患者,由此提出提升患者门诊体验的金点子。”华西医院门诊部主任万智说,门诊经常有患者因遗失身份证、医保卡、钥匙等,出现焦虑情绪。如何才能更好做好失物招领?门诊部医务人员开展头脑风暴,推出按图寻物新办法:将医护人员拾的各类物品进行拍照、分类、编号,在做好隐私保护的前提下,发布在门诊部微信公众号的“失物招领”板块,大大提升了失物找回效率。

“患者的事再小,对医院而言也是大事。做实做细每项工作,才能‘医’心‘医’意为患者。”华西医院院长李为民介绍,在优化门诊预约流程上,华西医院落实实名制预约、分时段就诊、智慧化诊前病史采集、线上线下门诊互约、老年人“关怀预约”、危重疾病优先“及时预约”、罕见病患者优先“多元预约”、基层(社区)转诊优先“分级预约”等创新举措,并成立“门诊患者沟通”专项小组,提升医患沟通的有效性。

知难而进强能力

以满足患者实际需求、提高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大力开展临床新技术,一直是华西医院的追求。

主题教育期间,当一位65岁男性喉癌患者提出能否通过手术保留气管通气及发声功能时,华西医院的医务人员给出了“全力以赴”的回答。

“谢谢医生,给了我第二次生命。”6月5日,在华西医院“亚洲首例喉移植新闻发布会”上,这位患者用新移植的喉咙一字一句地表示感谢。40天前,华西医院为喉癌术后复发需要全喉切除的他,移植了全新的喉、气管和甲状腺,他因此重新获得发声、吞咽、呼吸等功能。

据了解,这是亚洲首例成功实施的异体喉—气管—甲状腺联合移植手术。“为了开展这次手术,我们准备了17年。”华西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陈飞教授介绍,不同于相对成熟的肝肾心肺等大器官移植,此前喉移植在全球仅有3例详细报道的成功病例,并没有太多资料供查阅,也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

术前,陈飞团队联合华西医院的多学科专家,共同梳理手术中可能面临的难关:供体稀缺,且供体血管情况特殊,涉及多根血管和神经,术前无法充分检查明确;需要在尽量短的时间内完成供体的灌注,但缺少专用灌注工具;喉是个“污染”器官,而受体和供体的细菌谱可能不一样,有可能出现感染……

面对难关,是只做保守的全喉切除术,还是通过喉移植让患者回归正常生活?陈飞坦言,在评估手术方案时,他想起了17年来的上百次手术演练,想要“依靠顽强斗争打开事业发展新天地”。

每一个细节都影响着患者的生命安全。“我们绝不能拿患者的生命安全做赌注,决定开展这次手术,一定是有了充足的信心和把握。”陈飞表示,术前,手术团队开展了一系列配型和准备工作,并与器官移植中心、重症医学科的专家反复讨论;术中,来自各科室的40余名医生、护士,历时9个多小时完成生命接力;术后,在医务部协调组织下,16个科室组成的医护团队多次进行多学科讨论和联合查房。

“这是一次突破,也是对华西医院主题教育成效的一次检验。”华西医院党委书记李正赤表示,公立医院是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窗口,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是华西人的不懈追求。医院以强化理论学习指导发展实践,以深化调查研究推动解决发展难题,持续为医务人员营造担当作为、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在慕强登高、持续创新、知难而进的过程中干实事、真干事、敢干事,促进我国医疗技术水平的提升。

驰而不息助发展

采访中,陈飞提到,国内需要喉移植的患者数量众多,今后的一项主要工作便是经验总结和技术推广。“你知道深夜的华西医院有多美吗?那时候,门诊大楼是空的,大楼外的人行道上基本见不到患者,只有花花草草安静生长。”陈飞想起,他凌晨2时才走下手术台,6时20分便到医院上班,然后就沉浸在门诊室、手术室、病房。

因此,陈飞自称是“夜行者”,这也是主题教育期间华西医院很多医务人员的共同形象。所有的坚守,带来的是人民健康水平的持续提升,也为世界贡献出更多“中国方案”。

5月,在德国慕尼黑举行的第九届欧洲卒中组织大会上,一项关于急性脑出血后的组合性管理方案引起参会专家关注与热烈讨论。这项方案由华西医院神经外科游潮教授团队和澳大利亚乔治全球健康研究院的合作伙伴共同提出,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医学期刊《柳叶刀》上,被视为“历史性突破”。

该研究覆盖了中国、印度、越南等10个国家的121家中心,纳入超过7000名脑出血患者。“从规模、区域、病例数来看,都是脑出血领域全球最大的随机对照试验。”游潮表示,研究结果令人振奋——在急性脑出血症状发作后数小时内强化降压联合对其他生理参数的组合性管理,可以改善脑出血患者的功能预后。按最保守估计,每35个急性脑出血患者就有1个可因组合性管理获益。这意味着全球每年新增300多万名脑出血患者中,有接近10万人能够降低病死率、致残率。

“十年磨一剑。这项研究从初步想法到设计、最后完成,历时10年。”在研究团队成员、华西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翼教授看来,该研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是由中国专家团队牵头发起的高质量临床研究,由中国团队进行整体研究设计,70%以上的患者都是通过中国大陆地区的医疗中心入组。“在全球脑出血领域发出了华西人的声音,作出了中国专家的贡献。”刘翼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如今,在深化主题教育过程中,华西医院致力于通过实现更多的科研产出,为不断壮大我国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华西医院主题教育领导小组向全院医务人员发出号召,紧紧围绕主题教育“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践行“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实际举措,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持续把主题教育引向深入。

文:健康报首席记者 叶龙杰 通讯员 袁婧

编辑:李诗尧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

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四川大学考研分数线2023)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