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林大学考研(浙江农林大学考研分数线)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浙江农林大学考研分数线

浙江农林大学附属小学

从“农林特色”到“未来教育”

2020年下半年,学校确定了“育农林特色,创天目名校”的品牌创建目标,经过两年创建成效明显。2022年下半年,学校依托马溪省级未来社区创建,打造省内首个“零碳校园”,各种现代技术设备大量引进校园,成为未来教育的优势资源。由此,我们觉得原有的“农林特色”已不足以涵盖我们的办学愿景,我们迭代升级为2.0版的“未来教育”。

初创:农林特色

这个阶段主要围绕“农林”“科技”两个关键词,以“育农林特色,创天目名校”为办学目标,围绕“崇自然、善求是、做真人”的办学理念,主张依托浙江农林大学的资源,办一所有农林科技特色的区级名校。

建设具有农林科技特点的校园环境

建成富有农业科技的、现代化气息浓厚的大厅,大厅里有循环水流、无土栽培装置、各种自测器械、学生科技作品等;将校园一角的种植园打造成为融学生学习、欣赏、实践种植体验于一体的校内花园式田间基地;将原报告厅改造成为少科院研究基地即农林德育基地,里面摆上学习资源供学生学习农林知识;将一楼走廊按不同主题布置成学生书画、科技作品展示区。做到让每面墙都说农林科技话,每个点都有农林科技文化,整个校园处处洋溢着农林科技气息。

设立农林科技校内外实践基地

借助农林大学师生资源,创建了校内“农林实验室”。依托农林大学资源,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与农林大学不同学院设立学生校外实践基地。不同年级的学生都能从中学到具有科技含量的知识并通过实践习得知识。

开发农林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重新整理和调整原有拓展课程,增加突出农林科技的新课程,形成有农林科技特色的课程群。

成立课程开发小组,邀请农林大教授专家参与技术指导,共同研讨编撰了几本具有农林特色的校本课程。其中,我校邵瑾老师的《创意铁丝》被评为杭州市精品课程;陈华锋老师的《养育幸福鸡》被评为浙江省精品课程。

在农林文化的背景下,我校设计了具有趣味性、知识性、探究性的农林“两节一坛”——春耕、秋收节和农林大讲坛,为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提供了更有意义的实践场。

创建与特色一致的评价体系

从五个维度(有善行、健身心、通文雅、善学思、巧做事)制订评价指标,并根据年龄特点,对每个指标制订年段评价标准,使学生个人评价得到全面体现和螺旋上升。

参考少先队争章活动评价体系,以“科技小学员——科技小达人——农林小科学家——农林小院士”进行冠名,评选学习科技方面的优秀学生。

转机:“零碳”介入

2022年下半年,马溪社区在创建“未来社区”时,学校被列为“零碳”建设的重点单位,因此,以“零碳”为代表的大量设备进入学校,校园屋顶上全部覆盖了光伏板,各教室里均接入“零碳”观察仪器,大厅里的数字驾驶仓等,学生能从中感受到数据带来的不同世界。

学校被评为了杭州市数字化教育标杆学校,在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计划了新的开发项目,农林+零碳+数字化。学校正在迅速变化之中。如何把握这一良好契机,让学校成为省一级的名优学校?此时,“未来教育”这个词自然跳进学校的办学思考中。

迭代:“未来教育”

学校从顶层设计上重新规划了学校的办学方向,提出了“办‘未来教育’,创省优品牌”的办学目标,“面向未来,育未来人”的办学理念,“体验现代科技、经历研究过程、悦纳未来生活”的培养目标,并从以下几方面来设计我校办学的2.0版——“未来教育”。

大力开发现代教育资源

构建“零碳化”校园生态。借助马溪未来社区创建之力,创造“零碳”实践基地;借助农林大学教育之源,推进“零碳”活动开展;以新建的“绿能实验室”为契机,做好“阳·光·雨·录”四个方面的校园建设。

打造“数字化”校园。引进数据课堂,用大数据来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有效性;建立数字化评价体系,让评价与数据结合,让学生更清晰的了解自己,推动进步。

继续推进农林科技进校园,进一步用好农林大学的资源。

打造“未来教育”课程

借助农林大学平台,深入农林特色课程;开发人工智能平台,推动现代化技术课程;创建“立体式”研学课程,并通过项目式学习深化“未来”式学习;与社区联合,尝试“水温差”发电,进一步改造“未来”校园。

探索“未来教育”的校园活动系列,如,以“零碳”校园为主题,进一步了解零碳生活的意义与作用;每学期确定一周为“研学周”,通过项目化学习的模式了解关于“零碳”“绿能”等有关农林和科技的内容,提升学习能力。

建立独具特色的小院士评价

打造个性化的“小院士”评价方案。为培养有创造、善研究、面向未来、具有现代科技感的人才,分别在高校、校内和社区设立“小院士”成长营的营地,根据“勤学、善究、巧干”三个维度评选出各个领域的“小院士”。

培育适合“未来教育”的教师

成立“未来教育”的研究小组,邀请专家参与,探索“未来教育”的理念、技术、教育要求等;打造学术型的教师队伍,鼓励教师团队向纵深研究,着力探索“未来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技术,并努力落实在实践中;开发“未来教育”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探究现代教育技术,形成一支拥使用新理念、掌握新技术的教师队伍。

资料:临安教育

浙江农林大学考研(浙江农林大学考研分数线)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