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通讯员 刘盈盈)为积极响应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号召,深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引领大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时代好青年,服务和谐社会建设,锻造思想政治素质,同时传播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的化学学科特色,培育创新型人才,展示农大学子风采。2023年7月10日至28日,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开展暑期爱心支教实践活动。

夏日动手造雪,探索化学奥妙

为强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探索化学奥秘的兴趣。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赴菏泽东明实践团为孩子们精心准备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化学实验——夏日造雪。课堂上,老师一步步地讲解实验步骤及注意事项,学生们都全神贯注的听着。讲解完成后,老师将学生们分组并分发实验材料,同时指导学生们开始进行实验,随着时间的流逝,每个小组都成功在夏天制造了雪,学生们的脸上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图为支教老师进行实验演示。通讯员 刘舒玉 供图


图为学生观察实验现象。通讯员 刘盈盈 供图


图为学生分享实验成果。通讯员 刘舒玉 供图

实验结束后,支教老师对学生们进行随机提问并邀请他们对实验操作、注意事项等进行复盘,加深学生们对实验的印象,提高学生们的观察、思考、记忆和动手能力。

瓶子吹气球,揭开化学神秘的面纱

“你们平时都是用什么把气球吹起来的?”支教队员用一个简单的问题引出今天的实验,“今天我们要用瓶子吹气球。”学生们脸上都露出了不可思议的表情。紧接着支教老师带领学生们认识实验所需的实验器材与药品,并着重强调了“不要将实验材料吃到嘴巴里或者弄到眼睛里”“实验结束后正确处理实验材料”等实验注意事项,为强化学生们对于实验步骤的记忆和理解,支教老师跟随PPT一步步进行演示,当气球被吹起来时,学生们惊讶地发出“哇”的感叹。演示结束后,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实现了用瓶子吹气球的新体验。


图为支教老师开展理论讲解。通讯员 王润泽 供图


图为支教老师进行实验演示。通讯员 刘盈盈 供图


图为学生进行分组实验。通讯员 刘盈盈 供图

合作无处不在,瓶子吹气球分组实验中,不同同学有着不同的分工。有的成员负责向瓶子中添加水、柠檬酸,有的成员负责撑开气球口,以便于将小苏打加入到气球中,小组中的勇敢的男孩子则负责将装有小苏打的气球套在瓶子上,最后将气球扶正,随着瓶子中物质逐渐反应,气球就被慢慢吹大了。学生们瞪大了眼睛,感叹着原来自己也可以“变魔术”。

动手做电池,探索新领域

“电池那么危险复杂,我们真的能做电池吗?”课堂伊始学生们发出质疑。“当然可以啦,只要大家认真听讲,亲自动手实验一定可以的。”支教老师回答道。支教老师带领学生们认识了电池的构成、讲解了水果发电的原理、强调了实验注意事项、逐步讲解了实验操作并进行了实验演示。小灯泡发光的那一刻,“哇”的声音充斥着整个教室。学生们带着惊讶走进了亲自动手创作电池的旅程。


图为支教老师讲解电池结构。通讯员 徐明宏 供图


图为支教老师指导协助学生进行实验。通讯员 庄雅慧 供图


图为学生观察发光的灯泡。通讯员 庄雅慧 供图

在水果电池分组实验课上,学生们主动参与,团队思考,共同培养探究能力,引发了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同时也体会到了学习化学的乐趣。实验课上学生们能够尽情地探究,分组实验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增强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青岛农业大学“锌”火相传小小化学家团队始终践行“传播化学魅力,展现化药风采”的宗旨,将枯燥无味的化学知识转变为生动形象的实验现象,借助化学实验展现化学之美。

感谢社会各方力量与学校的支持,让实践团队能够走进乡村,走进留守儿童,助力乡村教育不断发展,丰富乡村教学形式,为乡村孩子提供不一样的课堂体验,爱心支教,我们一直在路上。

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院)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