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理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北理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官网)

北理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北理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官网

高考志愿填报在即,各高校正陆续发布学校2023年本科招生政策。

我们前期整理了一部分2023年有“新”动作的高校的招生政策,今天又带来一些高校最新政策,快随锦宏高考来看看这些大学的招生新变化吧!

相关阅读:扩招、新增专业!厦大、北语等高校2023年最新招生政策出炉!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招生政策方面,今年继续对大部分省份高分考生直接满足第一专业志愿,对于提档的考生保证满足前几个专业志愿之一。2023年学校新增量子信息科学专业;

学校基本情况

北京理工大学创办于1940年,前身是诞生于延安的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所理工科大学,也是新中国第一所国防工业院校。可以说,北理工是一所为抗战建国而诞生、为报国强国而成长的大学。学校于1949年随党中央迁入北京,是国家历批次重点建设的大学。学校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首批进入“985工程”,首批进入“双一流”建设高校行列,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

北京理工大学目前正处于历史发展最快的几个时期之一,学校各项事业均取得显著成效,科研、人才、学科等各项办学指标显著提升,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潜力巨大。学校始终坚持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世界科技发展前沿,近年来,在国家多项重大工程中承担的任务数量位居全国高校之首,为铸成世界一流的大国利器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十三五”期间,学校牵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21项,实现一等奖三年“不断线”。

志愿填报在即,各高校正陆续发布2023年最新招生信息,关注锦宏高考,我们及时为你送上最新资讯;

从国庆阅兵到建党百年庆典,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从中国航天器交会对接到“天问一号”火星任务,北理工牢记“国家最大”,在一次又一次的“国家大事”中书写着精彩的强国答卷。

学校坚持军民融合发展,解决国家多项卡脖子技术,比如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中,学校牵头承担多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在数字表演仿真、科学化训练装备、极寒环境电动汽车、碳中和调控等方面开展技术攻关,有力支撑科技冬奥,相关成果入选国家“十三五”科技创新成就展。

近年来,北理工学科各项的国际影响力均呈现稳步提升态势。已进入软科世界大学排名前200位,U.S.News世界排名前300位。目前已有4个学科位列ESI国际排名前1‰,位居工信部属高校首位。同时,软科中国最好学科上榜率,达100%。

2023年学校招生政策有哪些亮点?

北理工的招生政策一向以学生为本,为了让考生能够进入到心仪的专业,今年也将继续实施“你的高考专业志愿你做主”的招生政策,对于大部分省份的高分考生直接满足第一专业志愿,对于提档的考生保证满足前几个专业志愿之一,具体可以与我们各地招生组详细咨询。

学校招生专业有无变化?具体是怎样的?

近年来新增11个新专业:2018年,新增人工智能、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智能制造工程3个新专业;2019年,新增网络空间安全、智能无人系统技术2个新专业;2020年新增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智能感知工程、密码科学与技术3个新专业;2021年新增机器人工程、金融科技2个新专业;2023年新增量子信息科学1个新专业。

这些专业都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站在世界前沿科技领域高度上全新打造的,无论是学术科研背景,还是未来发展前景,都属于国家重点建设和热门行业,发展潜力巨大。

以今年新增的量子信息科学专业为例。量子信息科学是由物理科学、信息科学和光学工程等多个学科交叉融合在一起的一门新兴学科,是未来国家科技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该专业学生的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学生毕业后可以进入国内外高校和研究院所,在量子信息相关的学科继续深造;也可以在企业中从事量子材料、量子芯片、量子通信、量子计算机、量子软件等领域的技术研发、生产或管理工作。在国内,科技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华为等都纷纷成立量子实验室,开展量子计算相关技术研发,对高端量子科技人才有很大的需求。

学校的优势学科及特色专业

北理工学科体量小而精。学校始终瞄准“高精尖缺”,坚持实施“顶尖工科、优质理科、精品文科、新兴医工”的学科建设方针。

学校现有9个学科门类,33个一级学科点,全部为一级博士点。在13个优势学科带动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除了兵器科学与技术外,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均为珠峰学科,在大信息类板块(电子信息实验班、信息科学技术招生大类)具有极强竞争力。在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中,兵器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物理学4个学科进入“双一流”建设学科名单,其中物理学为工信部直属高校唯一理科“双一流”学科;工程学、材料科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均进入ESI前1‰。管理与经济学院先后通过AACSB、EQUIS、AMBA三大国际认证,成为全球不超过1%同时持有三大国际认证的商学院。

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有什么特色举措?

学校实行“价值塑造、知识养成、实践能力”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全面开启智慧教育,促进学生有价值成长。以下培养特色值得关注:

1.推行书院制育人

北京理工大学推行“书院制”育人,实现专业教育和素质教育有效结合,实现“育才”向“育人”的提升。北理工注重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实施“导师制”,为学生配备六类导师,营造出“与大师为伍,与学生为伴”的学习成长氛围。

2.建立“延河联盟”育人共同体

2019年,北京理工大学牵头人大、农大、北外等九所诞生于延安的知名大学,建立了“延河联盟”,共同打造协同育人机制,实现课程互选、学分互认,同学们将有更多的机会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3.加快建设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

近年来,北京理工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显著,打造人才培养特区,成立的徐特立学院,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荣誉学院之一。学院特色是本硕博贯通培养、专业任选、小班化、导师制。

北京理工大学于2021年成立了以“精工”命名的未来技术学院,由北京理工大学党委书记张军院士亲自担任院长,是目前北理工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品牌”。学院特色是全院士导师、本硕博贯通培养、汇聚顶尖优势资源。

4.新增协和医班、李泽湘双创特色班

今年北京理工大学新增加了两个比较热门的特色培养项目——“协和医班”和“李泽湘双创特色班”。

协和医班:“协和医班”特色班是为了进一步加强新医科、新工科建设,助力拔尖创新医学人才和医工交叉融合型工程人才的培养,北京理工大学将依托徐特立学院和医学技术学院成立“协和医班”,将从新生中选拔本科生,由北京理工大学和协和医学院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选配导师进行联合培养。对于符合培养要求的毕业生,按照4(本科)+4(直博)方式进入协和医学院学习,分别在医学、药学、公共卫生、生物医学工程等6个方向进行深造。

李泽湘双创特色班:北京理工大学依托徐特立学院和自动化学院(机器人工程专业)成立“李泽湘双创特色班”,将从新生中选拔本科生,由国际机器人与自动化领域专家李泽湘教授指导,协同北京理工大学多学科专家团队,汇集学术界、工业界、创投界的先进育人资源,着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对符合培养要求的本科毕业生,按照4(本科)+3(硕士)方式本硕打通,培养能驾驭“硬核”科技与产业发展双向需求的卓越工程师与行业创新创业领军人才。

5.打造9类入校选拔特色班

学校设有徐特立特色班、数学基础学科拔尖班、全英文班、联合学位班等9类入校选拔特色班,为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打造多元培养平台。

6.增加双学位项目

学校用双学位项目提升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能力,集中打造“X+双碳”、“X+AI”、微纳材料和制造等新方向。在原有工商管理、法学、经济学、人工智能4个辅修专业的基础上,学校近年新获批了11个双学位项目,主要为“理+工”和“理+工商管理”,在“理学与材料菁英班”大类中招生,同学们可以在大一结束专业分流的时候直接分流进双学位,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更多元化的培养平台。

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招生按照理工类、文史类、艺术类分类录取,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录取的省份按其有关规定执行。艺术类按照各省招生考试机构规定的投档方式和学校相应录取规则执行。

在提档时,原则上认可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教育部相关规定给予考生的政策性加分。同一考生如符合多项加分条件,只取其中最高一项分值,且加分不得超过20分。所有高考加分项目及分值不适用于不做分省计划的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特殊类型招生项目。

录取时,在思想政治品德考核和身体健康状况检查合格,符合北京理工大学投档要求的情况下,北京理工大学依据考生投档分从高分到低分顺序录取并安排专业,各专业志愿之问不设级差。

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招生体检标准按照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规定执行,请各位考生在填报专业大类时注意大类所含专业是否体检受限。

学校转专业政策

2023年学校继续稳步推行大类招生,学生入校后,按照“厚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在加强基础和通识教育的同时,进一步增加对专业的认识和了解,一年之后再根据学生兴趣和专业要求,在大类专业所覆盖范围内,采取志愿优先、参照大一学习成绩的方式进行专业确认,学生在各大类的一志愿满足率也很高,也就是说大部分学生会上到自己最心仪的专业。除部分特殊政策要求限制的学生外,学校为学生提供了宽松的转专业政策,学生最早可在第一学期结束后申请,最多可以有6次转专业的机会。

学校近几年的就业及深造情况如何?

北京理工大学毕业生竞争优势明显,职业生涯发展前景广阔。毕业生就业竞争力排名中,连续多年位居全国高校第9位,北京市第3位(前两位是清华和北大)。近年来,本科生平均就业率为95%以上,研究生就业率近100%,用人单位满意度超98%。

毕业生以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中心城市就业为主,超过70%的毕业生到国家重点建设行业、重点部门、重点单位和世界500强企业就业。我们为航天、航空、兵器、电子、信息通信、装备制造、互联网等行业输送毕业生数量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其中,32%的毕业生去到了科研机构(航天科工、航天科技、中电科等),25%的毕业生去到了互联网和通信企业(华为、阿里巴巴、字节跳动、百度),13%去到了高校和教育行业,10%去到了金融商务行业。

学校的本科生深造率超过了66%,保研率位居也位居全国前列。学生国内深造比例约56%,其中超过90%的学生去往清华、北大等一流大学建设A类高校继续深造。

温州大学

2023年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华侨港澳台招收本科计划5204人,其中,浙江省计划招生3629人,省外计划招生1570人。2023年新增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停招生物制药,调整设计类按专业招生,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学校基本情况及学科专业

温州大学是浙南闽北赣东地区唯一的综合性大学、“省市共建”浙江省重点建设高校、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由温州师范学院和原温州大学于2004年合并组建而成,办学源头可追溯至1933年创建的温州师范学校,已有90年办学历史,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谷超豪院士曾任校长。

学校现已形成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继续教育、留学生教育、国际合作教育等多层次、多形式的办学格局。据统计,在主要的大学排名中,温州大学平均排在全国120-180位、浙江省第8位左右。其中,2021年、2022年、2023年连续三年在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中列浙江省第3位。最新自然指数排名全球高校300强、国内高校100强。

学校有三“度”。一是有“宽度”,学校学科门类齐全,涵盖了十一大门类,形成了优势与特色凸显、基础与应用协同的学科体系。二是有“厚度”,学校1958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03年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21年成功增列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形成了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体系。三是有“温度”,学校具有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烈使命担当,共建地方研究院15个,办有附属学校13所,有力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

在学科专业建设方面,生态学学科为“省市共建”浙江省优势特色学科,化学、中国语言文学、电气工程、法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经济学、机械工程、生态学、土木工程等9个学科为浙江省一流学科,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4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拥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9个,国家级课程29门,通过教育部工程教育、师范教育认证专业13个。

今年的招生计划及相关招生专业的情况

2023年,学校面向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和华侨港澳台招收本科计划5204人。浙江省计划招生3629人,其中普通类1964人,艺术类209人,体育类150人,三位一体360人,中小学师资定向33人(小学教育、应用心理学),地方专项计划24人,四年制单考单招100人,中本一体转入40人,专升本749人。省外计划招生1570人,其中普通类1345人(含新疆定向14人,新疆班20人),艺术类205人,体育类20人。华侨港澳台联招5人。最终招生计划以各省教育主管部门公布为准。

2023年,学校招生主要变化:

1.招生计划:比上年增加150人。

2.招生专业:新增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停招生物制药;调整设计类按专业招生,分为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

3.招生省份:新增辽宁、北京、宁夏、陕西、广东五省份招生。

学校的录取原则有何特别之处?哪些专业有特殊要求?

以下为录取原则(节选):

专业录取办法:

一、新高考改革省份按新高考录取政策执行,考生所填报的专业(类)志愿须满足该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

(一)在实行“专业(类)+学校”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进档的考生只要单科成绩和体检符合条件,均予录取。

(二)在实行院校平行志愿、院校专业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的高考综合改革省份,进档的考生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录取,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分。

二、内蒙古自治区考生按照“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照专业志愿排队录取”的规则择优录取。

三、其他省份进档的考生,学校按照“分数优先、遵循志愿”原则,专业志愿之间不设级差分,按考生的投档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确定录取专业(类)。

四、若考生填报的专业志愿均未能录取,对服从专业调剂者,学校按考生的投档成绩择优调剂到未录满专业,对不服从专业调剂者,予以退档处理。同批次投档结束后,如仍有部分专业计划未能录满,则按当地招生主管部门相关政策执行。

五、同分考生排序按照各省(市、自治区)的规定执行(若未对同分考生做统一规定的,依次按文化总分(不含政策加分)、语文数学外语总分、语文单科成绩、数学单科成绩、外语单科成绩、文理综合/选考科目总分高低排序,择优录取)。

六、艺术类、体育类(体育特招生)、地方专项、师资定向、三位一体、华侨港澳台招生、专升本、四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试点等招生类别的录取工作,按照教育部、省级招生主管部门和学校招生工作相关规定执行。

外语及单科要求:

学校外语公共课语种为英语和日语。部分招生专业(类)设定高考单科成绩要求。机械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与俄罗斯伏尔加格勒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办学,俄方教师采用英文授课,要求高考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100分(满分按150分计);艺术类和体育类专业,浙江省考生要求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60分,外省考生要求外语单科成绩不低于50分(满分按150分计),体育特招生外语单科成绩要求可适当降低。

体检要求:

对考生的体检要求按照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其中明确“学校可以不予以录取”“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的,学校原则上按不录取执行。

学校的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有三大办学特色。

一是师范教育。办学历史追溯到1933年创办的省立温州师范学校,师范教育源远流长、底蕴深厚。目前学校共有16个在招师范专业,招生计划占比1/3左右,多年来为浙南地区培养了72%的中小学校长、55%的教学名师和53%的特级教师。

二是创新创业教育。2000年开始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创业人才培养温州模式,被确立为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高校、全国首批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等荣誉,与清华、人大、黑大并称为中国高校创业教育“四大模式”。

三是华侨教育。华侨教育积淀深厚,是国务院侨办首批华文教育基地,设有华侨学院、浙江华侨网络学院,涉侨教育基础扎实。2011年,学校开始招收华侨本科生,2021年12月,获批全国首个华侨华人学硕士学位点。

学校实施一流本科教育项目,着力培养“重实践、强创新、能创业、善管理、敢担当”的高素质人才,累计为社会输送25万毕业生,每年本科升学率约20%。

学校的转专业政策

学校实施宽松的转专业政策,除特殊招生类型外,每个学生在第二、三学期末均可根据自己意愿申请转专业。其中文科、理科、工科专业以及师范、非师范专业均可申请互转,艺术类、体育类专业需在原类别中转专业。(详见《温州大学本科学生转专业实施条例(2021年修订》)

学校在国际交流方面的情况如何?

学校是首批“浙江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迄今已与31个国家和地区的151所院校(机构)建立了交流与合作关系,与美国肯恩大学合作创办温州肯恩大学,与泰国东方大学合作举办孔子学院,与意大利锡耶纳大学合作举办孔子课堂。分别与日本东京大学、京都大学联合成立“国际水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国际水资源与水生态研究中心”,与俄罗斯联邦萨马拉国立研究大学、加拿大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韩国全南大学、群山大学等高校联合培养博士生。全校全英文授课博士专业1个,硕士专业15个,本科专业10个。共有来自海外近70个国家的国际学生约400余人。

学校深入实施“学生国际视野拓展”工程,推进与国际知名大学多种形式的教育合作,与友好院校积极开展“3+1”“3+1+1”等双校联合培养、交换生、交流生、专业实践短期项目、短期文化交流项目等,为学生大力开拓国际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了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今年,学校与俄罗斯老牌国立大学伏尔加格勒国立技术大学(始建于1930年,2021年俄罗斯大学排行榜中综合实力位于理工科高校第11,工科机械制造类排名全国第6)合作举办机械工程专业本科教育项目。采用“4+0”培养模式:四年学习过程全部在温州大学完成,学生达到双方毕业要求后,可获得温州大学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与伏尔加格勒国立技术大学学士学位证书。

学校毕业生的就业与和深造情况如何?

学校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好评,就业竞争力强,就业去向包括创新创业、考研升学、出国深造、教育行业、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国和世界500强等优质企业。

据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调查数据显示,2019届毕业生毕业三年后就业率、职业胜任度位列博士点高校第一,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和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位列全省博士点高校第二,就业竞争力位列博士点高校第三。2021届毕业生毕业一年后就业专业相关度和就业满意度位列全省博士点高校第二,对母校的总体满意度、就业质量、就业求职服务位列全省博士点高校第三。

在国内升学方面,毕业生考取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厦门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在国外升学方面,毕业生考取了伦敦大学学院、爱丁堡大学、哥伦比亚大学、香港大学、曼彻斯特大学等著名学府。

来源:教育部阳光高考信息平台

发布于:四川省

北理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北理在职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官网)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