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官网招生网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在扎实推进黄河文化保护利用与全力打造黄河文化“两创”新标杆引导下,山东师范大学积极对接黄河国家战略,积极发挥齐鲁文化研究优势,组织编纂《黄河文化读本》。
4月18日上午,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山东省人民政府主办的黄河文化论坛在东营市召开,举行《黄河文化通览》首发仪式。山东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邓云锋,山东师范大学党委书记冯继康,山东省政协原副主席、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中华书局党委书记周绚隆为首发仪式揭幕。
《黄河文化通览》的编纂,不仅是沿黄各省学术界通力合作,全面挖掘、深入研究、大力弘扬黄河文化的一项重大学术工程,也是山东守好自身“家底”,并让自身“家底”焕发新魅力的重要举措。
传承黄河文化,铸牢黄河文化的“四梁八柱”
《道德经》曾言:上善若水,水善万物而不争。黄河素有“德水”之誉。对于炎黄子孙来说,“母亲河”黄河不仅是生命健康发展之基,而且还是精神引导之标杆。黄河文化向来是山东人民的“家底”,山东省历来高度重视保护传承弘扬黄河文化,制定出台了《山东省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规划》。在讲好黄河故事,奏好黄河大合唱的章节中,山东师范大学一直在路上。
在教学方面,山东师范大学瞄准黄河保护发展,调整优化学科专业结构;紧盯黄河国家战略需求,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聚焦黄河生态保护和安澜屏障,激发科技创新活力;锚定高质量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开展互联互通,传承黄河文明。
在学术方面,山东师范大学积极主办《黄河文化读本》编纂工作会议,该校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志民教授担任《黄河文化通览》主编,用实打实的行动来讲好黄河故事。这些举措践行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使命,也在筑牢黄河文化的“四梁八柱”。
美美与共,沿黄各省区学者谱写黄河文化发展新篇章
全面展示黄河文化历史脉络,着眼于黄河流域不同的地域文化,注重探索黄河文化整体性、历史性、多样性的《黄河文化通览》,是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组织编纂的精品力作。《黄河文化通览》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组织编纂,王志民教授担任主编,齐鲁文化研究院院长吕文明教授、副院长张磊教授及阎盛国教授担任副主编,来自沿黄6省区13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20余位学者通力合作完成,全面展示了黄河文化的历史变迁和丰富内涵。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特聘资深教授、《黄河文化通览》主编王志民表示,《黄河文化通览》可以让广大群众全面了解黄河文化的历史、内涵和精神,通过传播黄河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从而更好地传承弘扬黄河文化精神。
守好黄河“家底”,为讲好黄河故事“把脉建言”
黄河文化不仅是中华儿女的宝贵财富,也更是山东师范大学的“精神财富”。山东师范大学高举黄河文化的旗帜,践行黄河国家战略发展观,制定《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不断深入挖掘黄河明的丰富内涵、文化精髓和现代价值,不断丰富黄河文化价值体系。由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院主办的《黄河文化读本》编纂工作会议,正是山东师范大学推动黄河国家战略在山东落地生根的重要举措。山东师范大学依托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齐鲁文化研究院成立黄河文化研究中心,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主动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此次出版发行的《黄河文化通览》,是山东师范大学挖掘研究、传承弘扬黄河文化,推动黄河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一项重大学术工程,真正守好黄河文化的“家底”,并且不断丰富自身的“家底”。
2023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一年大事不宜迟,在催人奋进的春天里,奏响黄河文化大合唱的乐章,通过全面展示黄河文化面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人民群众的物质基础“富起来”,让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动起来”,进而为黄河文化的建设,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添砖加瓦。
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山东师范大学研究生官网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