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关于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怎么考很多朋友都还不太明白,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非全日制研究生怎么考试的知识,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
本文目录
中医学非全日制研究生报考条件与要求
医学专业可以通过同等学力申硕的方式报考,报考条件如下:
同等学力课程班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免试入学,满足大专及以上学历的条件即可报考,学制一般是两年,修满学分并通过院校的课程结业考试,可获得院校颁发的结业证书。
要想申请硕士学位,须具有本科学历并获得学士学位满三年,并通过报考学校的校内考试,获得申硕资格卡,这两个条件就可以参加申硕考试。通过申硕考试者,完成论文答辩,即可获得硕士学位证书。
非全公共管理硕士好考吗
您好,非全公共管理硕士挺好考的,首先非全日制研究生考取难度本身就不大,公共管理硕士考察内容也不怎么复杂,所以非全公共管理硕士好考。
改革后,非全日制研究生怎么考的
我国研究生教育设立的并不晚,基本随着高考的恢复,就设立了研究生高等教育。从国家的角度来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服务于社会的人才。改革开放的号角吹响后,为了跟上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形式的变化,研究生教育的政策也不断变革。
纵览整个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时间轴,从1977年恢复高考至今,研究生政策经历了3次重大变革,它们分别以教育部红头文件的颁布为标志。
一1999年的「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
相信小伙伴儿都听说过领导人所说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恢复高考初期,国家将绝大多数的资源统统投放到了科学研究的发展上。反映到教育部,就是当时的研究生只有「学术型研究生」,偏重理论和研究。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进入了国家科研单位或者高校任职,一心一意专注于搞科学研究。小伙伴儿可以看看自己所在学院的院长,很可能就是当时为数不多的(学术型)研究生。
到1999年,随着领导人「在南海边画圈」成功带来的经济新面貌,民营和私营经济开始蓬勃发展,社会上对高级专业性人才的需求缺口越来越大。为了满足在职人员对自身技术进步和个人能力提高的需求,教育部颁发了红头文件「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根据该意见,当年开始设立专业性学位研究生,开始在学术型研究生的政策上撕开一道口子,打破学术性研究生一家独大的局面。
当时的专业学位培养人员范围很小,在培养目标和要求上写的很明白: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当时规定的招收对象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其中还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想想吧:入学的在职人员必须经过「单位推荐」,那当时在单位掌管盖红章人的权利,用老话就是「作用大了去了」。
当时对在职研究生的培养方式是这样规定的: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的时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为了适应在职人士工作的情况,就是采用的非全日制的培养方式,基本也是集中在周末或者假期上课。那时的研究生,绝大部分都来自垄断地位的国企。
假如你我回到那个年代,如果没在国企,那在职研究生就甭想了;即使进了国企,如果不能搞定单位红章证明文件,职研究生还是甭想。所以,在职研究生可以看做单单是大型国企员工的一项福利待遇。
1999年的红头文件,也成就了现在的一批高级工程师。
那时的在职研究生的培养采用企业和学校联合培养的方式,指导文件中要求授课中偏重于应用实践中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授课老师要来自于企业中,具有丰富一线经验的高级技术工程师。
而且国家对高级技术工程师转聘为高校老师提供了配套政策。记得我读本科时,指导我们做物理实验室的很多老师,都有说自己在工厂做技术员的经历,想必他们就是抓住了在职研究生的政策,顺利转到高校任教。
二2009年的「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
国企员工在职专业学位的研究生政策,一直实行到2009年,研究生教育进步很大,为社会提供了众多专业学位人才。用教育部官方叙述的成效就是:
我国自1999年开展专业学位教育以来,专业学位教育种类不断增多,培养规模不断扩大,社会影响不断增强,在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方面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已成为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指出了在职研究生政策的缺点和不足:
目前,我国专业学位教育,在职人员攻读比例偏大、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比例偏小,在全日制研究生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从上面的表述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原来在职研究生规定中的3年经验,实际执行中已经慢慢给去除了,应届毕业生只要进入大型国企工作,拿到单位推荐的名额,一样可以读取在职研究生,而且教育部还承认了这种行为的正确性。
更进一步的是,在2009年3月,颁布「教育部关于做好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工作的若干意见」的红头文件,明确要满足应届毕业生读专业学位的需求。而且设立了「逐渐将硕士研究生教育从以培养学术型人才为主向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转变」的研究生教育改革目标。
根据该红头文件,2009年开始,专业性研究生开始和学术型研究生分庭抗礼。由于所有人都有惯性思维的缘故,当时专硕的认可度也收到了非议,并不被有些学生认可:
现在对专硕和学硕的认可,已经基本没有差别,大家也形成了学硕偏向理论、学术研究,专硕偏向实践、工程的认知。而且由于学硕学制长(学硕3年,专硕2年),录取人数少、分数偏高、毕业困难,很多人并没有继续学术研究的打算。人们开始主动选择专硕,造成了现在一定程度上专硕比学硕还要火热的局面。
三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统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管理工作的通知」
随着专业学位的发展逐步被社会的接受和认可,硕士研究生高等教育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各个招生单位研究生招生人数基本扩大了一倍左右,研究生报名人数也逐年增长。研究生教育中出现的新问题是:
但总体上看,研究生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多样化需求,培养质量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其中与国际上在培养模式上的差距就是指国内缺少非全日制专业硕士。因此提出了深化招生计划管理改革:
根据国家发展需要和高层次人才培养规律,合理确定研究生招生规模。加强和改进招生计划管理,对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实行统一管理,改革全日制研究生招生计划形式,取消国家计划和自筹经费“双轨制”。
根据该通知,非全日制研究生开始第一年招生。截止到目前,在各校公布的招生计划中,可以看到非全日制招生名额迅速扩大,很多院校的非全人数基本能够和全日制专硕持平。
1999年第一次招生改革,2009年第二次招生改革,2016年第3次招生改革,改革间隔基本在10年左右。10年一政策,可以看出每一次改革的慎重。可以说,没有深思熟虑、全面把握的根据,是不会轻易颁布红头文件的。对于10,我也愿意理解成「一切从零开始」。
从大的角度看,国家要跟上全球经济的脚步;从国内的角度看,教育部改革要跟上国家经济形势的变化;从个人角度看,个人要拥抱和接受研究生招生制度的变化。
哲学上,我们学过,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有的小伙伴儿仅仅把知识仅仅放在了脑中、卷纸上,等到自己站在变化面前时,选择高傲的视而不见,或者坚决对抗、在旧路上就是不愿意变道。
南墙有多厚,我不知道;撞南墙疼不疼,我也不知道。但是我知道,往南墙的方向,终究是会撞头的。我们都需要「开放心态,拥抱变化」,不是吗?
我建立了一个微信公众号——非全日制备考,分享在职考研的点点滴滴,欢迎关注!
免费医学定向生如何报考非全日制研究生流程
定向生可以报考在职研究生。定向生一律采取合同制办法,入学前已经明确了未来的就业单位,须与工作单位、培养单位在录取前签署定向培养协议。之后根据流程加入到课程班进行学习即可,在学制内完成学业、修满学分且通过论文答辩可获相应证书,并按照合同规定到定向地区或单位工作。
定向生考在职研究生课程,须在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登录研招网递交报名申请,网报结束还须进行现场确认、准考证打印
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区别
上课形式不同,全日制周一至周五上课,非全日制周末上课,全日制重学术,非全日制偏实践,全日制学习时间富余,非全日制学生压力相比较大,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届生和在职人员均可报考,且同时可以工作;全日制研究生在职人员想报考就得辞职,招生名额不同,部分非全日制研究生招生名额相对较多。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非全日制的研究生怎么考和非全日制研究生怎么考试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