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金融专硕,武大金融专硕学费
一、热点背景
金融制度是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制度,在现代信用货币体系下,好的金融制度和中央银行调控能够实现对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效率提升和经济健康发展。我国在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二、金融支持实体经济
金融体制改革需要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体制机制,增强金融普惠性,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货币政策不再只有非松即紧的二元对立,而是表现出多维度的特征,强调精准滴灌和直达实体。
1、结构性货币政策
(1)2018年“结构性”趋势加速,特点是定向性,如定向降准和普惠金融定向降准、增加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等,货币政策定向程度增加,一方面有利于避免出现“大水漫灌”的局面,影响流动性总量把握;另一方面则有利于精准滴灌实体经济,特别是针对小微、民营企业融资难的痛点精准发力。
(2)2020年疫情暴发后,雪中送炭,实施三类结构性货币政策,主要围绕中小微企业融资“量增、价降、面扩”:一是普惠金融定向降准以及针对中小银行的定向降准;二是先后出台的3000亿元专项再贷款以及1.5万亿元再贷款再贴现政策;三是创新两个直达实体经济的货币政策工具。
2、利率市场化改革
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报价机制改革是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重要一步。
(1)老LPR机制:013年的老LPR报价机制,一方面并未与银行资金成本挂钩,缺乏政策利率的引导;另一方面也没有刚性的推广要求。
(2)利率“双轨”:贷款基准利率自2015年后并无调整,银行业贷款利率也相对稳定,而货币市场、同业市场利率2018年以来有下行趋势,形成所谓利率“双轨”。实体经济尤其是小微、民营企业并未享受到资金成本下行的红利,一个重要原因是贷款利率的隐性下限阻碍了利率传导。
(3)LPR报价机制改革:为了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打破贷款利率隐性下限,提高利率传导效率,疏通市场化利率传导渠道,特别是从而推动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2019年中央银行改革LPR形成机制。
(4)MLF利率引导LPR:改革后的LPR“换锚”,在中期借贷便利(MLF)利率的基础上加点形成,同时将推动LPR在商业银行利率的应用。以MLF为参考基准的LPR可以更好地发挥其在实际利率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效率,打破贷款利率隐形下限,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
三、金融体系建设改革紧扣“现代”
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完善货币供应调控机制,健全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
(1)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是现代货币政策框架、金融基础设施服务体系、系统性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和国际金融协调合作治理机制的总和。建设现代中央银行制度的目标是建立有助于实现币值稳定、充分就业、金融稳定、国际收支平衡四大任务的中央银行体制机制。
(2)利率市场化体系和基础货币投放机制面临长期改革。一方面,我国货币政策调控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依赖程度较高,完善基础货币投放机制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现代中央银行对于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更加重视。
(3)顺应世界数字化时代的变革潮流,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更好地发挥直接融资的作用。
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体制改革需要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系,健全金融风险预防、预警、处置、问责制度体系。
1、资产管理回归本源
资管新规: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发布,“防范金融风险”成为金融监管主旋律。对于金融机构资管业务市场,打破刚兑和预期收益、实现产品净值化,禁止资金池操作,严控期限错配具有颠覆性的影响。
2、房企融资监管
(1)房地产是现阶段我国金融风险方面最大的“灰犀牛”,要坚决抑制房地产泡沫。
(2)房地产行业对资本支持的依赖度较高,主要通过金融杠杆实现大规模扩张。我国房地产行业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占用大量金融资源,信贷和直接融资向房地产明显倾斜,既累计了金融风险,又对其他实体行业的融资条件形成挤压。高杠杆风险在城镇化速度最快的时期不易暴露,但随着合理的居住需求增长放缓和投机需求的上升,房地产市场会变得越来越不稳定。
(3)防范房地产领域过度融资对中国金融体系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提出“三道红线”即:房企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净负债率、现金短债比三大指标。通过“三道红线”的监管逐步化解房企负债风险,将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中国金融体系的总体风险。
武大金融专硕(武大金融专硕学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