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大学刑法考研第二上岸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刑法考研第二上岸经验

原创文章,已得到独家授权,转载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进行接洽,取得许可后方可转载。对未经许可转载导致的侵权,本编辑部保留追究的权利。

编者按:“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备考一年的紧张变为狂喜,正是考研获得拟录取信息的那一刻。本文作者一战上岸,以万字经验谈向我们分享了一年备考的经验。既有踏实的时间投入,也有适合的方法思考。

作者简介

Phantom,本科浙江大学,一个普普通通的月轮法师。在校成绩中等,有一点科研经历。英语一般水平,重度军事爱好者。23年考研人大法学院刑法学学硕,一战上岸。

一、基本情况:

19级月轮山人一枚,年级排名50%左右,六级裸考500左右。专业兴趣点在刑法,今年选择考研人大法学院刑法学学硕,初试成绩总分391,英一77,政治74,理论法115,应用法125,初试专业排名第二,总成绩专业第二。法考裸考客观题186低分飘过,主观题担心与复试冲突并未确认,未参加。

今年考研有其自身的特殊情况,本人也觉得自己上岸是有一些运气成分。在这里复盘一下自身的经历吧。以下经验仅供参考,还请各位批评指正。

二、择校与专业:

关于择校,其实笔者并没有考虑很多因素,只是把主要几个法学院校的考研数据整理了一下,然后发现人大统考招的总人数比其他几个综合性大学都要多很多(一般都是80左右),像笔者本校以及相邻的上海友校招生总人数可能只有10-20人。当然笔者也在知乎上找过人大近年的真题,相对而言比较基础,不强调背诵知识点(比如没有专门的名词解释),这很像平时期末考的简化版。再加上笔者出身综合院校,习惯了原先比较自由散漫又多彩的学习环境,不想再去专门的政法大学,想同层次学校选一个招的多学校考一下。而且,像华政、法大这种学校的考研,似乎也没那么容易,于是就选择了人大。笔者本科就对刑法很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自然就选择了刑法专业。

从这里能看出其实笔者的择校和选专业的逻辑是比较简单粗暴的。所以笔者认为,慎重地做规划和选择还是很重要的,至少能帮助自己在以后的考研过程中应对各种意想不到的状况(比如换学校换专业的情况)。这算是笔者择校过程中比较欠缺考虑的一方面吧,算是个反面示例。

以下为笔者去年整理2022年几所院校的招生人数(其实原本只是研招网的截图,为方便观看在此整理成表格)。

三、初试准备时间线

根据回忆大致整理一下自己的备考时间线吧,以下仅供参考

四、具体的复习方式:

前期在8月底之前:大概是每天6h的专业课学习时间,以整理笔记为主;同时每天1-2h的背单词+做英语真题。

9月到11月:每天专业课学习可能会提到8h,主要是一方面整理笔记,另一方面要把之前整理的内容开始复习,但是这样做其实就显得很局促了。笔者建议是做完一门课的笔记之后马上就进行一轮复习背诵,同时做下一门课笔记(1+1模式),这样能保证把所有的专业课笔记做完之后同时进行一轮循环的复习。这时候一般英语的时间每天都会给2h,保证做题和背单词,同时三天进行一次真题的复盘整理。政治是半小时或1h的1000题,一周隔天做,每周进行一次错题知识点的总结(可以结合精讲精练看)。

11月到后期考试:就主要以复习和背诵为主了。一般是早上上午法理法史+英语政治,下午刑法经济法,晚上宪法知产。其中理论法给的背诵时间最多,应用法注重理解与记忆。英语除了复习单词,着重复习自己前期的做题复盘笔记,以及背诵作文模板,后期考前笔者会拿出下午时间模拟三小时英语。政治背肖八肖四主观题,以及自己整理的帽子题和选择题关键知识点、时政热点,有时候也会用这个时间做一套选择题(毕竟半个小时就能解决问题)。

以上是本人理想状态下的复习方式,实际上几乎并没有百分百落实,只是整体的复习节奏是大致符合以上的规律。再加上本来人大考研科目并非以背诵为主,更多是需要反复地记忆理解,所以以上的学习节奏还是挺适合本人的。如果是希望考人大的法学学硕,或者是不喜欢考背诵内容的学校,可以大致参考这种学习模式。

但如果考的学校对背诵内容要求很高那建议是最好早早开始背书,后期复习方式以默写为主。毕竟背多分的话,确实没有太多的诀窍可供借鉴。笔者认为,再怎么有规律地背书都是一件苦差事,不努力投入一定是记不住的。

五、具体科目情况:

着重讲一下自己的专业课准备吧,后面也讲一下自己的政治英语准备情况。

首先,笔者的专业课笔记是自己看书以及整理原先本科学习过程中有关资料而成的(包括但不限于专业书籍、经典书籍、老师讲义笔记、论文等),没有选择参加辅导机构。因此这些笔记资料具有很强的个人风格,并不能适用于所有人

关于整理知识导图,关键不在于整理与否,而在于自己脑子里有没有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逻辑框架。作导图只是辅助记忆理解,自己能否输出一个完整的知识逻辑才是重点。

图:就是很传统很朴素的看书做笔记的方式,没太多特别的地方

其次,笔者科目选择也有自己的考虑,因为应用法三门课并没有选择民法,而是选择刑法、经济法、知产三门。个人这样选是基于以下考量:

a.本人民法基础比较薄弱,尤其是在本科债法课之后(毕竟是谷神的债法课,原谅确实学艺不精qwq),个人愈发觉得民法于我已经渐行渐远,如果选择民法这将是一个大短板;

b.之所以选择经济法,是因为人大的经济法教材编排体系内容比较合理,并没有想象中的经济法内容杂乱无章的感觉(总论-市场主体法-市场规制法-宏观调控法)。另外,这也与本科学习有关,本科经济法老师讲课不仅风趣生动,而且基础扎实内容丰富,实际上光看自己的本科笔记就已经覆盖经济法四分之三的内容了(真实感受),需要着重学的可能就是金融法(证券银行法)。因此实际上,经济法学习的内容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c.选择经济法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经济法与知产关联性很强。虽然是知产是规定在民法典里作为一种权利形式,但实际上知产的整个体系和民法体系相差很大,可以说是自成体系。但是知产当中的专利和商标又经常牵涉到反不正当竞争法和反垄断法的问题,以及政府的市场宏观调控等。如果二者结合学习,笔者相信是事半功倍的。

下面分科目说一下备考的要点。

(一)理论法:

总的来说,理论法三门一方面需要极强的理解力(很多内容过于抽象),另一方面真的需要背很多理论知识内容。所以笔者建议是理论法一定要提前做准备,越早越好。最好在11月之前整体复习两遍(虽然本人没达到这个目标orz)。

另外,建议法理和宪法结合理解学习。对于法本的同学,只要平时认真学习,实际上理解并不难,主要是背诵问题。如果是零基础的同学,可以先看B站的理论法法考视频帮助理解入门(最起码有个大概印象),然后有条件可以选择一些经典教材深入学习。

当然,本人理论法115并不是很高,只能算个及格水平吧。以下内容仅供参考,算是个人的一点体会。

1)法理:

法理只需要人大指定教材即可,按照法哲学-法社会学-法实证论搭建知识框架。实际上如果对法理感兴趣的话,就会知道传统的法理学分为自然法学派和分析法学派,以及后来出现的法社会学派。如果能理解法理学的基本背景内容,这一块的知识框架构建就不是问题。

这三大块当中,法实证论是重中之重,包括法律的运行机制,即制定、实施(遵守、执行、适用),法律自身的渊源、体系、结构、规范、效力,法律技术如立废改、解释、推理论证、系统化,以及法律关系的主体、权利义务的结构。实证论的四大块基本上每年都会出题,并且很多内容都是和法哲学的内容结合的。例如法律适用就有法律原则的适用与法律规则的适用关系,这就涉及到前述法哲学关于法的原则的内容。再如,法的作用很多都和实证论中的法律关系、法律技术、法的运行有很大联系。所以整理成知识框架后,关键是融会贯通。

另外,法社会学内容强调法与经济和法与社会,法与社会的理论很多与实证论当中的法律实施内容重合,也是近年考研初试内容的重点;法与经济虽然没有考过,但法律经济学本来也是一门热门学科,个人认为未来不会回避这一块。如果本科上过法律经济学,那这一块结合课本之外可以多看一看法律经济学的经典著作,比如波斯纳的《法律的经济分析》,适当拓宽自己的涉猎面也有助于这些内容的理解。同时,法与政治的内容主要是民主、人权,这些都可以放到宪法相关内容中理解。比如人权就可以结合宪法的基本人权原则理解,民主就可以结合人民主权原则、权力制约监督原则等进行理解。

总的来说,法理的学习方式就是“化抽象为具体”,从法实证论入手理解其他部分的内容是最有效的方式。当然,前提是通读教材并且有自己的知识框架,否则没有一个整体的系统性认识,就可能导致自己的知识面过于分散。

2)宪法:

笔者本人是以《中国宪法》黄皮书为主,辅以蓝皮书的补充。

第一,黄皮书内容体系完整,能够系统性学习宪法理论的各方面知识。如果是长期备考,笔者建议还是要沉下心读这本书。当对宪法理论知识的理解达到一定水平,实际上会发现蓝皮书的知识内容看似有体系,其实是有点乱的,因为是各个学者的观点的拼合,笔者总觉得这个体系怪怪的(个人感受仅供参考)。

第二,黄皮书有大量的实际案例,其中就有2017年衡阳贿选案,这个事例曾经就是一道初试的宪法真题。同时也有大量的国外案例,比如去年的宪法热点之一罗伊诉韦德案被推翻,在黄皮书当中就有关于此案当年的详细的判决理由和论述。如果仅仅是按照蓝皮书当中学习理论,没有现实各种案例补充,笔者认为学习效果会大打折扣。

第三,辅以蓝皮书的补充。举个自己学习当中的例子,在基本权利讲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自由时,强调不仅仅包括政治权利,也包括非政治表现的自由存在(如商业性的言论自由),显然不能仅仅局限于“政治自由”,这在外国宪法学上称之为一般的“表现的自由”,属于精神自由范畴。这些在黄皮书上并没有很明确地指出,但是在蓝皮书有。所以笔者会在看过黄皮书之后会在相对应的章节补充蓝皮书的精华内容。

总之,对笔者而言,还是以黄皮书为主,更适合长期备考,更有助于理解宪法的内容。同时,一定要回归宪法文本,以及修正案。最好是手边常备一本,对宪法的法条一定要熟悉,关键的法条最好可以默写。

3)法史:

法律史本人认为按照人大那本教材走就可以了。或许这门课是笔者的一个弱势科目,因为本科时期与众不同的法律史学习方式让我在学这一块内容时几乎是一头雾水。

当然,法史首先是历史,其次才是法律。历史的学习方式我相信高中文科生应该都不陌生,那就是把握主线+纵向-横向结合。中华法系的主线就是法律儒家化,围绕这个主题,纵向整理按照朝代顺序,横向整理按照法律思想、民事、行政、刑事、经济、司法制度大块进行整合。其中很多内容我们高中历史或是语文都有接触过,比如奴隶五刑与封建五刑,如果高中语文基础好可能在语文古代基础知识都有接触;亦或者是官员的科举、入职、任职(升降迁转等);或是清代三司会审等等。法史的关键在于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背诵,没有太多诀窍。

当然近代法史就是随着中华法系解体、继受新法的过程。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社会主义法的发展历程也要看,因为似乎有一年考了这些内容(你永远也不知道它会考什么犄角旮旯的东西)。

(二)应用法:

应用法的准备相对理论法就有头绪多了,并且人大应用法多考案例和分析题,相对而言对背诵的要求并不高,但是理解力要求max。因此学习应用法不仅仅是掌握基础知识,也要注意一定程度上的深度学习。

1)刑法:

刑法是笔者的专业备考方向,但是我的经验可能并不适合所有人,因为考刑法是兴趣使然,同时在本科前期很喜欢看刑法的书籍论文。因此本人在准备刑法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有一定的刑法基础。笔者的复习方式具有很强的跳跃性。比如总论部分会着重复习犯罪特殊形态和罪数论,以及刑罚论,因为犯罪论部分已经基本上烂熟于心了。我在早期大一的时候就已经把太黄太后总论部分看过了一遍,分论当成工具书查阅。另外,我也会看德日的一些刑法教科书,当然还有很多论文。所以,真论考试的话,其实更多是我的积累在发挥作用。当然,如果针对备考的话,还是有一些建议在里面的吧:

第一,多一套理论话语体系,意味着在刑法学习备考当中的“武器”越多。例如,各位在太黄太后上看到的是支持片面共同正犯的成立的观点,但是笔者本科学习期间老师的观点是只承认片面帮助犯。这样一个理论观点差异,可能就会有不同的思维效果。尤其是,人大的初试题也喜欢考“不同的处理方案”。这样的多样化思维实际上在备考的时候是更有优势的。

第二,不太建议直接抱着张明楷老师那本太黄太后看,主要是内容太多,可能会劝退一部分基础不好或者短期备考的同学。针对备考可以用法考柏浪涛的刑法法考书,这样既能包括太黄太后的内容,也能快速形成知识体系,再结合太黄太后查阅相关内容,加深记忆理解。当然,刑法的关键是多做题,尤其是主观题。我记得有个法考的考试分析,里面的主观题完全可以拿来做模拟题。

第三,刑法的知识内容一定要全面学习,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鲜明的例子是,今年的初试题考了一个非常规的罪名。其实笔者在复习分论罪名的时候会把前面危害公共安全罪和经济犯罪全部看一遍,然后标出我认为重要的罪名。于是,这也算是一种运气吧,今年考试罪名刚好撞在了我的预测范围内。但是不管怎么样,查漏补缺,全面学习是必要的。最朴素复习罪名的方式就是手边随时有一本刑法典或者刑法一本通。比如我在地铁上如果突然想起某个刑法问题(比如非法拘禁致人重伤死亡问题),就会拿出平板查法条和司法解释。有疑问必查,也算是笔者的平时学习习惯了。

2)经济法:

选择经济法的原因笔者在前面已经有了说明。至于学习方法,个人的经验是看人大蓝皮书,以人大蓝皮书的那套体系为基础,融入自己的本科学习经验。

之所以这样,在前面也有提到,本科的老师上课很重视本科生的基础知识,同时也会提出很多学界的争点。因此我的本科笔记特征就是既适用于各种考试,也不失拓展深度。到考研这里,在市场规制法和总论部分就是直接代之上课的笔记,这样真的能让自己快速融入经济法的体系。毕竟这是在考试周就背过的东西,再来复习一遍就显得十分容易。至于市场主体部分,笔者参考了本科商法老师的上课内容。总的而言,我的经济法学习是大量融合了本科的学习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自身的备考难度。

另外,经济法的一大特点就是最近的修法特别多。尤其是去年的反垄断法修订。我是在考试之前在北大法宝把反垄断法的修正对比打印出来,然后手写整理其中的亮点。最后考试之前还在复习自己的这些笔记。当然,笔者也知道去年还有一部《期货与衍生品法》,只不过没来得及整理(毕竟实在看不动了hhh)。

3)知产:

知产法以王迁老师的《知识产权法教程》为主,以刘春田老师的《知识产权法》为辅。不过笔者在网上看到有李琛老师的书籍做辅助,但是个人觉得看两本书已经够吃力了,所以就没再看。

当然,在大四时个人也在同时学习知产法的专业课,实际上又是一个结合学习的过程。我认为知产法的体系很明确(著作权-专利-商标-商业秘密-国际知产条约),主要是多看案例、多看法条、多看书就好了。

另外,知产也要注意修法,修法的内容一直考到现在。注重回归法条和司法解释,以及与行政法、经济法的关联学习。

(三)政治:

笔者的政治是74,感觉在北京地区不算特别高。选择题估计是42-44分(感觉有些答案有问题,又查不到小分)。这样来看其实我的大题分也就是30分左右,算是及格水平。说实话个人觉得这一块经验分享还不如别人,一方面我是吃高中文科政治的老底子,另一方面我甚至肖1000题都没刷完,肖八肖四主观题也没完全背完。即使9月份开始,每周给政治的时间可能不超过4h(当然后期有提升,但是仍然不多)。因此我的政治就是在这种尴尬的情况下考完的,甚至考场上因为没有表还提前半个小时写完了(可见我考试的时候有多慌张)。所以我的政治几乎没有参考性,惯性使然吧。

当然也有一些学习的经验。比如肖1000有大量的帽子题,我用B站有位“利之学姐”up整理的帽子题背诵;然后后期的腿姐、徐涛、肖秀荣整合的时政热点带背,我在复习的时候当音乐听(bushi)。考之前我把肖八肖四的选择题全部做完,并且把错题涉及的知识点全部手写整理起来,成为一个每天背诵的“小手册”,没事就扫一眼看一眼。大概我的政治学习经验就是这些了。

(四)英语:

英一77分,这在今年的考试里并不是高分,因为80+成堆。主要是我的阅读应该错了5个(这个数量真的太多了)。那有可能是主观题挣分了,但是网上都在说北京的主观题压分,这个笔者也无从查证了。

首先是单词,我用的是恋恋有词绿皮书,我觉得这种分单词类型的体系化还是蛮适合我的。其次笔者并不喜欢用背词软件,因为真的看过即忘,不留痕迹。我选择的还是网上推荐的A4纸记忆法,但是我会严格按照重复记忆的方式反复背,尤其是我喜欢边背边默写。这块记忆一直到考试前。

其次是阅读。我的阅读是在01-17年的真题卷子中单独去做的,给自己限时练习。笔者学习英语的方法其实是沿用了高中时期的方法,那就是重总结。(不是单纯把自己的思考写到卷子题目或者解析旁边)我会准备一个笔记本,然后每做一篇阅读都要进行多次复盘,将这篇文章当中的各个无法理解的点(包括选项、文章逻辑、特殊句型等)全部手写整理笔记,标明出处,以及加入自己的理解。然后往后复习真题的时候就会结合我的笔记进行多次复习,直到考试前。

最后是写作部分,我用的是同学推荐的潘赟的真题范文,同时我在B站下载有各方面的大小作文模板。从10月开始,我基本上每天会背诵真题范文,复习模板。最起码英一的大作文议论文是有规律可循的。当然,衡水体必不可少,但是高中时形成肌肉记忆了,也就没有多练。

当然英语学习也有一些细节,比如真题反复刷,不要做模拟题。如果个人觉得真题刷完了无题可做,可以翻经济学人的文章自己读,然后像我总结的方式一样进行每一篇的复盘总结。当然,这些工作也可以放到平时,比如笔者来回校区之间路程很长,那就会习惯性读一篇,养成一个阅读的习惯是关键。

(五)复试:

从考完到出成绩,笔者寒假其实并没有怎么准备复试;然后又找了律所实习。除了偶尔看看人大老师的文章,基本处于一种放空自己的状态。

初试成绩出了之后,笔者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因为从未没想过会考这么高。然后就开始断断续续复习专业课,把人身财产犯罪的内容整理一遍,把之前太黄太后的内容再看了一遍,就躺平摆烂了。所以笔者面试成绩并不是特别好,只能是一般发挥水平;

英语口语,最开始背诵了一个自我介绍,但是后来并没有派上用场,每天只是机械地阅读经济学人文章。更恐怖的是,没找到伙伴练习口语,最后英语口语几乎是全裸上场。至于英语笔试,只在考前做了两年的六级阅读,然后结果就是30分及格线压线。

所以我的复试满满的都是反面教训,属于典型的考了高分摆烂躺平型,因此千万不要学习笔者这种复试态度,强烈建议好好复习准备复试。

当然笔者觉得还是有一些基本的复试经验在的,就当是一个教训总结吧

首先,人大的复试程序和内容比较复杂,包括专业课笔试、面试、英语笔试、面试四个部分因此,复试的压力还是很大的,建议初试有把握的同学还是要在寒假辛苦一下提早准备。

1.专业课笔试

其次,对于专业课的笔试,今年刑法的笔试相对比较基础,并没有考察很深的问题。因此,专业课的笔试经验可以概括为:重视基础、全面复习、突出重点。重视基础的要点在于至少要完整系统地掌握一种犯罪论体系(无论是阶层论或者四要件体系),并且对该体系中的各种概念有明确清晰地认识,千万不要出现概念错误或混淆的情况。全面复习在前文当中也提到过,体现在分论罪名一定要全面复习(包括相关的司法解释),手边常备刑法典或一本通。另外总论部分可能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罪数论与刑罚论,尤其是罪数论,可能是在最后写结论时最令人头疼的问题之一。突出重点一方面是传统的重点,例如总论部分的构成要件理论、因果关系、共犯从属性、正当防卫等,分论的人身与财产犯罪理论,另一方面也包括新修法的热点,如积极刑法观、自洗钱入罪等学界讨论的热点等。

2.专业课面试

再次,就专业课面试这一方面,关于面试的基本要点(比如着装、礼仪等)不用多说。至于面试的题目内容,因涉及保密问题可能无法透露,但是形式和传统的考研复试面试基本相同。一般会首先准备一个一分钟左右的自我介绍,随后抽取专业课题目进行回答,之后老师会根据回答情况进行追问。题目数量一般是两道,包括基础内容也有热点内容。个人认为,面试的关键不在于输出了多少内容,而在于针对这个面试问题能否给出完整而有逻辑性论证回答,以及针对基础内容能否完整复述。因此即使当场抽的题目不熟悉也没有关系,如果能够根据自己熟悉的内容推导出来并且有逻辑性的叙述也没问题。另外,现场没有压力面,老师们都很好,会给很多提示,如果一时想不出来也不要慌,只需要顺着老师提示的方向回答即可。

3.英语笔试、面试

最后,就英语的复试,笔试方面建议准备多种题型练习,包括阅读、作文以及翻译等,以备不时之需,难度最好控制在六级或者托福水平。面试的形式是群面,实质上就是一种无领导小组讨论,全组针对某一话题发表观点,互相评论。笔者建议最好寻找同学进行固定的对话练习,话题和语料最好从经济学人等刊物寻找,因为口试还是侧重社会热点的。当然,笔者认为完全按照人大的复试形式进行练习没有必要,其实简化一下,两个人互相发表观点评述对方即可。需要着重强调的是,第一,复试的话题可能并不是一句话,而是一整段文章材料,因此要重视快速阅读提炼要点的能力;第二,适当进行一些法律英语学习。

除此之外,在面试当天等待的时间可能比较长,建议随身携带干粮和水。同时,等待时间过长也不要一直紧绷神经,适当放空休息也是必要的。专业面试之后也不要再去回想,保持最初的心态迎接下一轮面试。

六、心路感想

其实这一块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说,因为我这一年的备考过程没有太多的波动,可以说平稳地不正常。

首先是外部环境,浙江疫情控制一直相对较好,学校大规模封校的次数很少(可能就两次),再加上校区在山区又很偏远人烟稀少,所以基本上保持了与疫情前相近的生活状态,相对比较自由。再加上,个人直到今年五一的时候才一阳,在考试过程中完全是正常的状态稳定发挥。我觉得这真的算是一种幸运吧。

其次就是自己的心态,很平稳,因为在选择之前就做好直接找工作的心理准备了,甚至在初试分没出来之前还在满世界投律所简历。再加上,我们学院历年悲惨的考研上岸率。反正也是必死的心态,还不如让自己在死之前绽放最后一缕光芒(笑)。所以很多人备考中的关于考不上的焦虑在我这里几乎不存在,只是觉得自己已经尽力了,就没必要纠结太多。

至于说,这一年的备考是否有很多痛苦,只能说因人而异吧,取决于我们如何看待学习这件事情。笔者的整体备考氛围并不是特别紧张,早上会睡懒觉到9点(甚至更晚),每周去港与朋友约饭,约在西湖边夜走,约球局,约学校勇士球迷群线下看比赛,去年七月入坑了某开放世界RPG抽卡游戏(就不点名哪个了),甚至备考期间锄地开荒一天12h。在考前一个月我在法律诊所还为校内的同学代理案件远程开庭。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是因为我始终认为学习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当积累的东西多了,很多东西自然顺理成章。

笔者备考时,总是习惯将日常积累的内容融进自己的学习过程。这时候的学习心态就是,无非又是一个考试周而已,只不过把两个星期突击的内容拉长到几个月甚至一年来完成,没有必要慌张,需要做的就是慢慢地把这些熟悉的内容系统化,形成自己的应试考试知识框架内容即可。当学习成为一个长期化、习惯化的内容时,厚积薄发就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了。

当然,做选择和规划还是必不可少的。笔者会在备考期间做一个大致的时间规划,就像上面的备考时间线一样,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学习内容,至少心里有数。至于每日的学习规划,笔者选择灵活安排。毕竟,首先我并不是特别自律的人,其次个人也不喜欢每天要被各种条条框框的计划限制自己的学习活动,只需要在大的时间点之前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即可。

总的来说,平稳是笔者的备考主旋律,没有大起大落。个人认为,保持一颗平常心面对考研是最好的心态,不需要豪言壮志,也不要过度的紧张焦虑。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过好自己的每一天,没必要无缘无故的自我折磨,那顶多是一种自我感动

后记

上岸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未来面临的挑战依然是未知。笔者更想表达的主题是平常心,所有的事情都是自然而成。最起码,要对自己能力有信心,不要盲从,只有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备考方法。这样想也是希望后来考研的各位不要有太多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远离焦虑,做好自己该做的,过好自己的每一天。

最后以《士兵突击》里的一句话作结吧:

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愿各位明年都能上岸。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责任编辑 ✎ 确幸

排版编辑 ✎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

公共微信1:qmfmggwx

公共微信2: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