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上海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
“舌虽无骨,亦能伤人;文不能言,亦可字字诛心”
“网暴”在如今似乎已经成为了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而它的危害严重性、影响恶劣性甚至超过了任何的暴力形式。而如今却愈演愈烈,遭受网暴的对象不乏体育明星、娱乐明星以及身边的普通人,可以说已经是无所不在。
这两天,又看到了一则报道。4月2日在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读研究生的陈真真,因为在疫情期间捐赠巧克力这一善意举动,却被人推到了风口浪尖上。
那这次推波助澜的人到底是路见不平一声吼的正义之士?还是为了满足自己猎奇心、嗜血本性的伪善道德家?故事还要从三月说起。
3月份的时候,上海师范大学徐汇校区因为疫情原因,学校启动了封闭管理,不得已停学。该校在读研究生陈真真,便借住在了朋友家中,后在社区里当起了防疫志愿者。
在外出帮助搬送物资的时候,陈真真无意间听到了辅导员说买巧克力的事,正是这句话,引起了陈真真捐送买巧克力的念头,她想着疫情这么严峻,同学都只能窝在家里,生活总有点烦闷,想着买巧克力当礼物送给同学,给同学苦闷的生活来点“甜味”,让大家开心开心。
这个95后的姑娘很是率真,说做就做。但她没想到的是,因为这个举动最后给自己惹来了很多是非。
陈真真在4月1号,找到小区附近的一家超市,然后买下了超市里所有的巧克力,共计200斤,花费5万块钱。经过检查、消毒、运输三天后就到了同学们的手上。当时不少同学收到巧克力后特意发来了感谢信息。
但在陈真真将自己捐赠巧克力的事情发布在了自己的媒体账号后,却遭来了很多网友的质疑甚至是谩骂声。
不少人只是在看到一个在读研究生捐赠了5万的巧克力后,就开始提出了自己的质疑。而最初主要的质疑就是:她是不是富二代到网上炫富的?一个在读研究生怎么能赚到这么多钱?花5万去捐赠巧克力是不是想炒作自己?
首先陈真真到底是不是富二代?
据媒体调查了解,陈真真是河南信阳人,家庭很普通,并不是所谓的富二代。她和很多90后一样,甚至还是留守儿童。5岁的时候,父母就外出务工,自己一直就跟着爷爷奶奶长大。
那陈真真买巧克力的5万块钱是从哪来的呢?
据了解,陈真真本人平日里对自己是一个比较节俭的人。在初来上海的时候,自己为了省钱,啃了一个月的玉米。自己当时也曾犹豫过花5万块钱买巧克力,还是给自己换个相机镜头。
那为何还是选择买巧克力了?这是她在当志愿者的时候,听辅导员安慰同学说:
“你们不要不高兴,等会我出去给大家买巧克力吃。”
因为都是年轻人,她当时就想买巧克力,当一个小礼物送给同学们,让他们在困难时期收获一份快乐,有了这么一个想法自己就做了。
买巧克力的5万块钱,也是自己读研时勤工俭学赚来的,因为自己现在读研三,时间上比较自由。除了学习之外,只要有多余的时间,自己就会去兼职赚钱,主要就是通过帮人拍摄视频和照片。
至于有人怀疑她这些钱来得不正经,说她是舞女之类的,也是子虚乌有的事情,根本就是毫无证据的恶意揣测。
因为疫情的原因,到处被封闭,陈真真也是寄宿在朋友家里,这个朋友是她之前拍摄人物故事时认识的。朋友的家人对她很好,自己在她家待了快一个月了,吃住行都在她家。从陈真真的媒体账号里也可以看到,她和朋友一家人相处得很好。
仅仅是因为给人拍摄了视频,他们就对她如此推心置腹,可见陈真真为人肯定是没有问题的,否则人也不会让她住在自己的家里。
除此之外,陈真真以往就经常参加公益活动,去年还参加了河南抗洪,也募捐了物资。
图源网络
这样一个品行端正,自己也会赚钱的高材生,也没有理由会像一些网友说的那样,去做舞女之类的。
通过上面主要的两个质疑,可以看出那些对她无故谩骂的网友,其实对陈真真的情况并不了解。完全就是在看到“研究生在读”、“5万”、“巧克力”等这些标签,就开始以自己的臆想去胡乱揣测,想当然就认为是炫富,或是钱来的不正当之类的。
许多人在盲目评价时都说到“在职研究生没有收入”这种字眼。这种话在理智的人面前显得相当的可笑,属实坐井观天。
因为在这些人的意识里,认为还在读书就赚不到这么多钱,你能赚到那么多钱,肯定就是不正常。在他们认知范围内,根本不知道,有能力的人在读书的时候也是能通过自己的技能赚到钱的。
于是联想到自己平日里关注的那点事,像某某网红怎样了、某某明星塌房了,便在什么都不了解的情况下,将这种联想关联到了其它人身上。甚至毫不经过大脑思考,就简单地在网上发泄自己的情绪。
总不能要求别人做什么都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吧?一旦发现别人存在超出认知的行为,就要进行抨击,这到底是什么心态,打压异己,寻求自我安慰?
而随着网络讨论愈演愈烈,陈真真的基本情况也被扒了出来,为此新的质疑又来了:自己家境普通,为何还要花5万块给陌生人买巧克力,给家里补贴家用不好吗?你这样做,不就是为了炒作、为了爆红、为了赚取流量吗?而且巧克力这东西也不实用啊?
家境普通,并不意味着生活过的拮据,根据网上的回复:自己在有了赚钱能力之后经常为家里添砖加瓦。并且父母在她做出赠送决定时就已经知晓这件事,这么做也是得到了父母的同意。
这种质疑明显就带着一些系列的道德绑架,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总认为自己认为的就是对的,以一种审判的角度去评价别人。本身就是带着自己的主观性,属于自我情绪的一种宣泄。
说来说去,还是不少人对于陈真真花5万块钱给陌生人买巧克力的事情无法理解。有不少人表示在自己看来这就是无法做到的,就认为不合理,那别人做了就是不行。
就好比,她做了违背“部分人”意志的事情,那这“部分人”就得怀疑她是不安好心,想买5万的巧克力就是哗众取宠。哪怕她花5万给自己买个包,或许这“部分人”都不会像这样去质疑她。
然而陈真真就这样做了,这种不寻常的事,难免会遭到质疑,仅仅是因为她违背了这些人的想法。但这并不能代表我们可以在对事情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就做出评判,去孤立、去质疑、甚至去诋毁。
以史为鉴可以明智,其实这种事情早在多年前便被鲁迅先生点得一清二楚:
“一件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臂膊……立刻想到私生子”。
那些拍着键盘,在网上肆意挥洒恶意言论的人认为这个年纪赚不到五万块,他们便对赚到五万块的人做谴责。他们认为陈真真没有给家里寄钱,便拒绝承认任何证据。他们认为这件事儿做不到,就否定所有能做到的人。
殊不知,李世民18岁起兵。诸葛亮被冠以“卧龙”之称时也才二十多岁。霍去病17岁拜骠姚校尉。
现在的许多人的生活就好比是在一个大染缸里,他们不允许里面有和他们不一样颜色的人。只要有“异类”稍微出彩一些,很多人就没了安全感,他们就会把你当成异类,于是就要拉你下水,染成和自己一样的颜色。要保持和大部分人一样的想法,才是对的。
本来任何人或多或少都会有这样的想法,而且提出合理的质疑是很正常的,但如果这些质疑是建立在对事情不甚了解的情况下,潜意识里否定和自己想法不合的现象,进行情绪宣泄,那就存在问题。
说道盲目跟风,就不得不提到所谓的“偏见”。笔者在毕业后曾去非洲工作过两年,临行前几乎一直处在“七大姑八大姨”的偏见认知中。有一些关心我的人认为那里并不稳定,可能会有危险,笔者自是记下,感恩他们的关心。
但是有些亲戚便一直指责:不靠谱,乱跑,与“他们家”的“优秀孩子”相比差远了。只有那些“优秀的孩子”选择的道路才是他们认可的。除此以外,皆不认可。
这种20块钱一个
但是笔者在这几年的工作经历中可谓是受益良多。眼界,见识,能力都获得了极大的提升。在临近入海口的大河乘坐冲锋舟上小岛,感受海边的暴雨,品尝流着蓝色血液的龙虾,感受一望无际的草原。这一切都化为我此生不可忘记的珍贵回忆,伴我到老。
话说回来,很明显,陈真真花5万给陌生人买巧克力,这个命题是违背了那些冲动之人的意志的,认为是不合理的。但陈真真又是一个有棱有角的年轻人,偏向于理想主义,她花这5万甚至没有考虑自己的生活是否会被拖累。她只是觉得那一刻自己想这么做就怎么做了。
而且她捐赠巧克力的对象都是同龄人,他们对待巧克力的态度并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的人,就如陈真真所说的:
“这就是一份友爱的象征,在困难时期给大家一点小惊喜。”
但因为5万这个数额较大,就被人揪着不放。难道他们认为做不到,就不允许别人这样去做了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为何一定要将自己的所想的强加到别人身上?
在此,我们一直强调不反对在了解事实情况下的合理质疑,但坚决抵制毫不知情下的盲目跟风。很多时候正是因为这样,才引发网暴事件,给当事人造成很大的伤害。
还记得那个16岁的男孩刘学州吗?《生来即轻,还时亦净》这是刘学州离世前发布的7000字绝笔。一个不满18岁的少年,是遭遇怎样的痛苦,才能做出如此悲怆的选择?
出生时被“卖掉”,4岁养父母双亡,遭受校园霸凌,寻亲成功后却被“二次抛弃”。这一切苦难的遭遇,对于一个未成年的孩子来说本就是沉重的打击。
更可怕的是,很多网友只凭刘学州刚认亲不久且已经组建家庭的亲生父母单方面的发声,也就是在网上公开“自己被亲生父母拉黑的截图”、“要求父母买房子”之类的传言,就跑到刘学州的社交平台上大肆谩骂遭、人身攻击、宣泄情绪。
这一切都成为了刘学州人生不能承受之重量,成为了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血淋淋的例子太多了,不就是因为很多人在对事情一知半解的情况下,各种质疑,构成的网络暴力吗?
同样的,对于陈真真而言,因为自己捐赠巧克力反遭网暴的事件,造成了很大的伤害。此后一段时间里,每天收到99+的谩骂私信,最初也是茶不思饭不想:
“自己怎么捐个巧克力就被网暴了,实在无法想通。”
为什么大家就不能以善良的方式去看待?
而且可笑的是,明明那些收到巧克力的同学,作为当事人,都很感动,还对她表示感谢。为何那些和此事毫不相关的人却要提出恶意的质疑?
当时内心痛苦的陈真真一度想要退网,但转念一想:为何要退网?难道就因为一些人无故的指责和谩骂?如果真那么做了,不就正合了他们的意思。
况且自己身边的人全部对她表示支持,而自己本来就是做视频的,自己的媒体账号也拥有了很多粉丝,凭什么别人一抨击,自己就得退网。
流言恶语从来都是最伤人害命的,恶语伤人六月寒也正是如此。到了今时今日,网络发言的门槛已经被无限降低,这也让一些“谣言”频频出现决堤之势,稍不注意,随时都可能将人推向深渊泥沼。
陈真真也因此事,照片被人放到网络上被一些不明所以的人指名道姓的抨击。
说着说着,一些人又以为这是在为陈真真洗白了,但从始至终我们都是在基于事实的基础上就事论事。我们更想表达的是针对“网暴”这一恶劣行径的厌恶。
细看以往的“网暴”事件,往往都存在一些搬弄是非、强带节奏,制造恶意舆论的“节点人物”。然后借用网络这个扩音器,将杀伤力放大成百上千倍。
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应该提醒自己:发言需谨慎,表达有边界。尤其是网络大V,更不能逞口舌之快,为了那三瓜两枣的流量,丢了我们基本的良知。
就像陈真真此后说的,虽说当时热度过了,但网暴的痕迹始终存在,我们总把事情往坏的方面去向,难道就不能往好的方面想想?非要给原本一个充满善意的举动,抹上污点,才甘心?寒了一颗原本善意的心。
难怪总有人说,现在这个社会出现了信任危机,原本大部分人都是充满善意的,却因为频频出现这类:做善事被网暴的报道。人们开始看着路边摔倒的老人不敢扶了,看到人被欺负不敢帮忙了,不就是怕自己做了好事最后自己还成了恶人。
其实不是人变冷漠了,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在丢失了。而引起信任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频出的“网暴”事件。
因为科技的发展,网络暴力的实施成本越来越低,几乎趋近于零,于是那些在现实中唯唯诺诺的人,躲在网络里重拳出击。然而现在网络的影响力有很巨大,“网暴”受害对象很难主动规避。
尽管我国当前没有针对网络暴力的专项法律,但在民法典、刑法、网络安全法里都有相关惩治网络暴力的法规。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相信在未来我们的网络环境会越来越好。
最后也希望我们都能相互监督,不要让那些躲在暗处的,高举“正义旗帜”的网络狙击手,在对一件事情毫不知情的情况下,纷纷举起了手中的狙击枪,“砰砰砰”击碎了一份又一份善意。真正去做到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为大家制造一个良好的网络环境。
对于这样一位女孩,各位读者有何看法呢?您会支持她的决定吗?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上海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上海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报考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