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考研(国外考研的条件和流程)

国外考研(国外考研的条件和流程)

国外考研,国外考研的条件和流程

#考研#中国硕士生招录的主要方式是统考。包括初试和复试:初试由国家统一组织笔试,重点考查外语、政治、数学和其他专业基础知识;复试由各高校组织,考查本科成绩、学术成果、面试等。考生只能有一所目标院校,未被录取则要接受调剂。考生报考确认后,高校当年的可选生源范围就已经基本限定,即使适宜生源不足也无法主动补充,在复试之前不掌握考生信息。

统考之外国内还有推荐免试(简称推免)模式。由具有推免资格的本科高校确定保研人选,考查内容包括本科成绩、推荐意见、学术成果、研究计划、面试等,要素与欧美国家普遍采用的申请制部分相似。但申请制下,学生可以任意向多所高校投递申请材料,推免则反之。

推免对高校而言是更高的招生自主权,颇具吸引力。但推免指标受到教育行政部门严格把控,并规定不得多于招生规模的50%。具备推免资格的院校至少需满足: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或独立招收硕士连续15年以上。层级越低的学校,推免比例越小:清华大学、北京大学达50%,其余40%—50%不等。推免指标在学校各院系分配,一些强势专业通常分得更多。

(此处已添加书籍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

中国的研究生教育体系发展起步较晚,直至上世纪80年代才逐渐建立。世界范围内,硕士教育的发展已有百余年历史。硕士学位通常被视为向博士教育或社会职业过渡的过渡性学位,因而走向学术型、应用型等不同培养类型。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硕士的招录、学制、定位不尽相同。

在欧洲,硕士学位课程教育得到强化,建立起本科和硕士(3+2学制)为基础的高等教育体系。

英联邦国家硕士学制较短,授课型硕士(面向职业)一般为1年,研究型(面向学术)2年。

在北美,则普遍采取“4+3”学制(本科4年,硕士1年—3年),分为学术型和应用型硕士,希望走学术道路的学生在硕士毕业后通过资格考核即进入博士阶段,不通过则被授予硕士学位。

欧美的硕士教育发展呈现不同特点:欧洲拥有完善的职业教育分流体系,学生在中学阶段已经层层分流,进入本科的学生占比相对较小,因而硕士教育的专业性更强,精英化色彩更浓些;美国则普及普通高中,大学数量多,升学比例大,攻读硕士的学生不少是工作多年后返回校园,充分体现硕士学位的过渡性特点。

1 拥挤考研路

2 考研怪现象——逆向考研

3 考研“高考化”

4 读研——围城之内

国外考研(国外考研的条件和流程)

国外考研(国外考研的条件和流程)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