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医学院考研,海南医学院考研分数线2022
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改革与创新纪实——
创新教学强“基础”
教研协同育“仁医”
本科生实行导师制,像研究生一样,2-3名学生配一名导师,由老师引导或带着做科研、做课题……这是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实践,开设了创新班,通过教学创新、科研锤炼,帮助医学生成长成才。
强基础,育仁医。在教学中,海医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通过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结合,引导学生开展实验设计、创新研究、技术比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医者情怀。通过教学和科研融合发展,夯实基础,提升专业能力和综合素养,协同培育“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好医生。
以人才强院,促基础强校。目前,海医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有专任教师132人,技术员队伍54人。教师队伍中有博士74人,硕士67人,高级职称94人。
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举行局部解剖课开课典礼,组织师生向“无言良师”致敬、献花,缅怀和感恩“无言良师”的无私奉献。 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供图
开设创新班,开启“器官系统”为主线的课程整合教学模式
“我们有自己的导师,有比较好的平台和资源,在导师的引导下,接触和参与科研的机会更多。”海南医学院2017级临床医学专业本科创新班的李志路说,他非常荣幸能进入创新班,在导师的帮助和指导下,完成了多项科研成果和创新创业大赛。
读大学期间,李志路已经发表了10余篇科研论文,申请了5项实用专利,其研究涉及变应性鼻炎、糖尿病、脑梗死等疾病领域。在校期间,他荣获多次国家奖学金和十佳学生,还获得了国家级竞赛奖项4项。
李志路的成长令人惊叹,他取得的成绩,甚至媲美研究生。李志路也是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教学改革与创新的受益者和参与者。
2013年起,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开展教学改革,创办“卓越创新班”;开展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整合基础医学课程、基础医学整合PBL。
经了解,想进入创新班,以本人志愿为主,考试通过后即可加入。李志路也是经历了考试,最终成为2017级创新班30名学生中的一员。
创新班的教学模式与其他班级不同。在教学模式上有创新,按照“器官系统”教学,比如学呼吸系统,学生按照这样的顺序来学习:呼吸系统器官解剖结构——显微组织形态——生理功能——疾病状态的功能和形态变化以及机制——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机制。把原来分散在各个学科的知识融合成按照器官系统为主线系统来学。其次,都是经验特别丰富的老师授课,师资力量强大。
“我们是导师制的,2-3人配备一位导师,就像研究生一样,导师带我们去做科研,做课题。”李志路说,创新班学生除了有辅导员和班主任,还有一位总负责老师,他们对学生的学习成长都非常关心。
“如果没有进入创新班,我也收获不了那么多。”李志路激动地说,是老师们的谆谆教诲,帮助他走上了科研创新之路。
如今,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创办的“创新班”,教学模式效果显著,学校其他学院也纷纷效仿推行“创新班”模式,助力培养医学科研创新人才。
海南医学院举行第二届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大赛区赛颁奖典礼,表彰优秀学生。 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供图
第一第二课堂融合发展,激发学生科研创新潜能
5分钟的项目研究PPT,罗婷练习了200多次。为了确保项目汇报万无一失,学姐乔沛瑶作为“备份”,也在积极地练习。
2021年12月下旬,好消息传来。罗婷、乔沛瑶等5名海南医学院大学生参与的项目《转录因子ZNF3促进肠癌细胞核迁移的机制研究》,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银奖。
这是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学生摘得的又一项“国家级”奖项。
“本研究ZNF3促进肠癌细胞核转移的机制,为结直肠癌患者个性化防治提供可能的新靶点。”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杜乐博士说,5名团队成员都比较勤奋好学,利用课余时间、午休、周末等时间,从阅读文献、搜集资料、实验设计等方面分工协作,持续研究了半年,才取得了阶段性的研究成果。
该项目的研究,也是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融合发展的一个缩影。
“开展课程整合,通过拓展性实验和研究创新性实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和基本的医学科研能力。”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易西南表示,实验过程中,老师只提供基本的技术和思路,学生要自己查阅文献、设计实验,形成实验方案,直至完成实验,激发科研创新的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易西南表示,除了开设实验课程对学生进行训练,每年还依托中心的实验平台,开展医学绘图、动物手术操作、细胞分子等实验技能比赛,并按获奖等级给予相应的学分,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在第一课堂接受的知识技能在第二课堂中得以发挥,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提高了学生的专业基础和实践能力。
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职能。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莫燕娜表示,海医十分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通过基础医学的机能整合实验课程,在课内开展科研项目设计,针对设计给予点评,遴选出可行项目在课内开展科学研究。课内设计的部分项目继续申报各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学生利用假期和课余时间进行实验研究。近5年获立项178项。2021年,该学院选送6个项目参加中南赛区和全国基础医学实验设计大赛,其中3个项目获中南地区一等奖,1个项目获全国银奖。
课程思政,润物无声,培育有情怀的“仁医”
无言良师,授吾医理;敬若先贤,临如活体;谨言躬行,追深辨细;德彰术精,锤成火医。
每年秋季开学,海南医学院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举行局部解剖课开课典礼,组织师生向“无言良师”致敬、献花,缅怀和感恩“无言良师”的无私奉献,立志刻苦学习成长成才,将来更好地治病救人。
今年2月,来自黑龙江省的40岁男子徐立军病逝,捐献全部大器官救7人,并捐献遗体给海南医学院供医学研究。海南医学院、海南省红十字会组织了一场特别的告别仪式,缅怀他的无私大爱。
“我们学习的很多医学知识,都是大体老师奉献的。”海南医学院临床学院大一学生王梦轩说,他们的奉献,让医学生更好地掌握医学本领;他们的捐献,让更多患者得到救治。
“‘无言良师’的奉献是伟大的,因为教学用的人体标本都是他人志愿捐献的,人在生前可以奉献给社会,身后也可以奉献给社会;培养医学生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的生命观。”易西南院长表示,教学改革中强化课程思政建设,将基础医学课程思政落实到传授专业知识、技能的同时,注重加强医德医风教育,坚持立德树人这个根本。
此外,通过实验课程思政建设,从实验课开始就建立好科研诚信,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观;全面培养医学生的岗位胜任力、创新能力和合作精神。
如今,海医基础医学与生命科学学院以教学为中心,建立了基础医学课程思政体系;以课程思政为动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掀起教师教学科研创新热潮,全面提高基础医学教学质量,培养有家国情怀、医者仁心、吃苦耐劳的医学人才,服务人类健康。
海南医学院考研(海南医学院考研分数线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