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 知乎(2023考研知乎)

考研 知乎(2023考研知乎)

考研 知乎,2023考研知乎

万众瞩目的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本周六拉开帷幕。经过近一年的准备,想必大家已经知道周六第一门课考啥了。为了让大家看清考研的真面目,伍佰萬和许唐扬认真整理了关于考研的九个真相,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心理上的帮助。

加油!

连续扩招了好几年,硕士依然是人中龙凤

200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录取人数只有16.4万人。但在今年,硕士录取人数达到了110.7万人,比20年前增加了将近一百万。很多人不禁要问:硕士是不是变水了?

当然不是。

从历年招生情况来看,考研一直都很难。2022年入学的硕士研究生录取率为24.22%,但即使是在录取率最高的2009年,也才只有36%的考生收到硕士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作为比较,在2021年6月结束的高考中,全国本科录取率为41.6%,两个高考大省——山东省和河南省的本科录取率分别为43.08%和38.08%。

还是没概念吗?

2020年的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全国14.45亿人中,只有1076.53万人拥有研究生(硕士和博士统称为研究生)学历,仅占总人口的0.76%、15岁以上人口的0.93%。

也就是说,每100个中国人里,只有不到1个人是研究生。

所以,考上研究生的同学们,依然是百里挑一的人中龙凤。

学生花一年时间复习考研,大学花十年时间获得资格

和各位同学参加考试一样,如果学校想要招收硕士研究生,也需要通过国务院和教育部组织的“考试”。

按照201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印发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审核办法》和《学位授权审核申请基本条件》,具备“获得学士学位授权8年以上”“专任教师中博士和硕士占比达到25%和80%”“师生比不低于1:17”“五年内师均年科研经费不低于1万元”“学校生均经费不低于3万元”等条件的高校首先需要向本省学位委员会申请加入“新增学位授予单位规划”,经过审核、公示、评价,用至少3年时间开展一个或多个硕士学位授权点的软硬件建设工作,再通过本省学位委员会的验收、推荐,由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专家审查通过,才能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

由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每3年才会组织一次博士、硕士学位新增学位授权审核,因此理论上,一所高校想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最短也要4-5年。实际上呢,对于绝大多数想要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学校来说,从开始准备到真正获得授权、取得独立的研究生招生资格,往往要经过十年的时间。以最近一次(2020年)公布的“增列的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为例,安徽科技学院用了10年才获得授予硕士学位的资格,而淮阴师范学院用了13年、黑龙江工程学院用了12年、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用了10年。

十年才能通过的考试,肯定也很难。

女硕士比男硕士多

在知乎上搜索“考研 男生”,搜索结果前五位都指向的是“如何追考研的男生”。但把搜索关键词换为“导师 男生”后,搜索结果基本都指向“研究生导师喜欢招男生”。

真的是这样吗?

并不是。从2000年开始,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录取的女性比例逐年上升。2009年的女性录取比例已经超过50%,到2020年女性录取比例已经达到53.6%。同时,《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20》显示,2020年全国在校的硕士研究生共有267.3万人,其中女生有140.4万人,占比为52.53%。

所以从结果上来看,更多导师招到的学生,还是女生。

考研是高考之后另一次上升机会

“重点”“985”“211”“双一流”是好学校的代名词,这一系列“建设”的背后,是资源的高度集中带来的实力与认可度,也是大家向往的“更高、更快、更强”。

为了更进一步提升自己,许多同学早早地定下了奋斗目标并为之努力,“考研神校”的传说就是最好的例证。而从伍佰萬、许唐扬研究发现的情况看,拼搏的成绩是可喜的。

本科就读于“一流大学”的同学中,有半数留在了“一流大学”读研,另有接近一成的同学进入更好的C9高校读研;至少两成的“一流学科”高校本科生被C9或“一流大学”的研究生院录取,另有近半数同学留在“一流学科”高校读研;超过三成的“双非”本科毕业生升入C9或“双一流”高校读研。同时,本科在“好学校”不代表研究生就一定能继续留在“好学校”。C9和“一流大学”的本科毕业生“降级读研”的比例均超过了10%,也有9%的“一流学科”本科生最终在“双非”高校读研。

固化还没有开始,机会还有很多。

来年再战,未必是更好的选择

周末就考试了,不少同学可能想着“算了,爱咋咋地吧,大不了来年再战”。但来年再战,真的会有更好的结果吗?

未必。

根据伍佰萬和许唐扬的联合研究,不管是想要“保级”还是想要“升级”,“一战”的成功率最高,“二战”“三战”成功率不会超过“一战”。

对于本科就读于C9的同学们来说,“保级”肯定是考研首选。C9本科生“一战”有超过50%的同学能够留在C9高校读研,但只有30%的同学在“二战”后能够留在C9高校读研,而“三战”后还能留在C9读研的比例不足三成。

对于“双非”高校的同学来说,多数人还是希望“升级”。“双非”应届生“一战”成名升入C9或“双一流”的比例超过35%,但“二战”更进一步的比例只有31%,到了“三战”还能更进一步的比例就会低于30%。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左传·庄公十年》)

考研有用,因为学历带来的薪资鸿沟经常无法跨越

总有人说“工作经验可以弥补学历差异”,但现实可并不是这样。

通过观察近二十年毕业的本科生与硕士生的薪资数据,我们发现:刚刚毕业的硕士生在工作第一年所能够达成的薪资,和同届的本科同学相比差距不大甚至略低,但在工作一年后,硕士生的达成薪资水平会开始高于自己的本科同学,工作两年后,硕士生的薪资会发生质的飞跃。

以2016届本科生为例,尽管他们现在已经有了6年工作经验,但和那些在毕业当年就考上研究生、在2018年或者2019年硕士毕业的同学们相比,只有学士学位的同学们在今年的平均薪资要比那些怀揣硕士学位的同学低38.74%。随着时间的的变化,这一差距会逐渐被拉大。有着14年工作经验的2008届本科生们的平均月薪虽然已迈入2万元大关,但和自己那些“一战成名”的硕士同学相比,08届本科同学们的薪资依然比硕士同学低63.22%。

所以,对大部分人来说,再长的工作经验,往往也很难弥补学历带来的薪资差异。

读研的学校越好,收益越高

大家应该都能感觉到,中国公立高校的学费,有点儿低。

公立本科一年几千块钱的学费,十多年没涨过。尽管硕士研究生的学费普遍过万,但近几年奖、助学金的覆盖范围越来越大,真正需要支付的学费也越来越低。就算真的困难,国家发放的助学贷款利息也足够低,能够圆大家的求学梦。这样低的成本,很难让人问出“上大学到底值不值”这样的问题。

既然公立大学硕士的学费都不贵,硕士又都比本科生薪资高,随便读个研不就行了?

也不是。简单来说,虽然读好书并不是为了挣工资,但读好书的副产品,工资是其中一项。

从起薪来看,不论本科出身哪里,C9高校的硕士生毕业时的平均起薪比“一流大学”硕士生高5.43%,“一流大学”硕士生起薪比“一流学科”硕士生高16.17%,“一流学科”的硕士生起薪比“双非”硕士生高9.02%。

那C9高校硕士生的平均起薪比“双非”硕士生高多少呢?

33.53%。

同时,C9和“双一流”高校的硕士毕业生工作一年后的薪资平均涨幅均超过40%,但在“双非”高校读研,工作一年后的薪资涨幅却不足20%。

谁还能跟钱过不去呢?

选专业:是金子,在哪儿都发光

在第13期职海经里,伍佰萬老师已经为大家深刻的剖析了考研转专业的问题。今天我们就不再赘述了(毕竟周末要考试的同学们在几个月前就已经选好专业了,手动狗头)。

但我们还是想说:专业只是一方面,不是一切。

能够支撑起职业生命的,永远是个人素质。

考研 知乎(2023考研知乎)

考研 知乎(2023考研知乎)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