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分数线)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分数线

庐江中学“教育名师”讲座事件之后,

2月20日央视网发布了长文评论该事件:这个陈某应该没被冤枉,要保护好学生。

有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明师指路。

理论可以指导实践,实践才有理论,自己没有经历就要靠理论,而理论是经历者,成功者实践出来的,如果有他们指路,人生就少走捷径。

这个道理谁都知道,但名师就是明师吗?

答案是不一定,可能是,也可能不是,这个要时间来验证,也要靠自己的认知去辨别,不能一概而论。

庐江中学讲座组织的一场以感恩为主题的演讲,请来了一位“名师”陈宏友,称得上“名师”的肯定是少不了头衔的。

他是合肥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副教授。

据百科介绍,他的社会任职是:

安徽省教师教育研究中心、安徽省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兼职研究员;安徽省青年委员;安徽省教育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庐阳区特约督学;庐阳区教育局特聘教育教学指导专家;包河区教育局特聘定点专家;合肥一中德育顾问,合肥六中、淮南四中等六所学校担任顾问。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学士、荣誉校友;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访问学者。庐阳区人大代表,庐阳区人大教科文卫委员。

他的研究领域是:

教育管理、教师教育、班主任工作、家庭教育、高(中)考心理辅导,主持或参与厅级以上课题8项,在《中国教育学刊》、《中国教育报》、《教育与职业》、《高等农业教育》、《上海教育科研》、《基础教育参考》、《合肥师范学院学报》等国家级刊物和省级刊物上发表文章20多篇。

这一大堆头衔看得眼睛都花了,但是在此次讲座中,不,应该是讲座还没开始(因屏幕显示出了点问题),讲座就结束了,在场人员纷纷离场。

这场演讲主题本来是讲感恩的,但在场上(开始之前)就大谈所谓的“个人经验”说学习都是为了钱,努力就是为了钱,并鼓励学习为了基因娶外国人,更是用极为低俗的语言来描述,总而言之就是偏离了主题,认为金钱就是力量,一切都为了钱。

这时候,台下有一学生大步走上讲台,抢过麦克风大胆指出“名师”眼里只有钱,学习只为钱,并大声说道“我们学习是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全场观众都被这名学生的勇气和胸怀所折服以及感动,顿时,几乎所有人都为此鼓掌欢呼大声叫好!

事情发酵后,当事老师已被停职,当地也已成立调查组,对把关不严予以调查问责,目前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对该事件,央视网发布了重要的信息,指责了陈某行为,更指出要保护好学生。

第一,情况属实。

视频在网上流传很广,但没有很完整,都是一小段,有的也被剪辑,事件发生有没有掐头去尾呢?是不是真的有这个事情?

央视发文说得很简单,但句句珠玑:这位老师当时到底讲了什么,具体事实仍待调查,但从学生怒怼、师生退场、受访者描述和当地教育部门的反应来看,这个陈某应该没被冤枉。

什么意思?

虽然不知道他具体讲了什么,事实也在调查中,但从现场情况以及当地教育部门的反应来看,这位“名师”没被冤枉。

也就是确有此事发生,情况属实。

第二,拉低和扭曲学生的认知。

00后不可小看,更不要试图去扭曲他们的认知,新一代的年轻力量是有潜力的,随着网络普及,知识爆炸,他们有自己的价值观,为师者应该做的是传业授道解惑,把年轻人引向一个正确的道路,而不是用自己所谓的“旁门左道”带偏节奏,又让他们随节奏。

对此,央视发文明确指出:不合适、不恰当、不应该。

事实上这种人也很多,也可能在我们身边,用自己所谓的“经验”教育你,但这是有局限的,我们要有自己的判断力,不是一味地去接受,好的我们可以吸收,不好的歪理邪说不要听,不要学,甚至要化作正义战士。

三,何为尊敬师长。

网上有人对此事发表了个人看法,而且还是一名教师。

他认为学生的做法不可取,在大庭广众之下怒怼“名师”,看似人们一边倒去支持学生行为,实质上该学生是大逆不道,首先自己就没有做到尊敬师长,他来讲课就是老师。

如此当面羞辱老师,师道尊严何在?有考虑过学校吗?有考虑过老师吗?

年少轻狂,迟早有一天他会明白他今天所做的一切,到了最后,他也会成为他所讨厌的那个样子,他也必将为此付出代价!

这位“老师”所发的言论很激动,有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对此,央视发文道出了尊敬师长的真谛:

学生们尊敬师长,敬重的首先不是老师,而是知识和思想,当你表现出对知识和思想的鄙视时,你就会受到学生的鄙视,甚至让你下不了台。

老师应该呵护学生这种批判性思考的能力,千万不能让这种能力受到遏制。

确实如此,有时做人就需要有一种敢于批判的能力,不能基于职位高低,身份特殊等原因就低声下气让正义和真理藏到黑暗,而是该出手时就出手,让正义发光发,让真理永存。

第四,避免压力反向传导。

事件发生后,一度冲上热搜,人人皆知,“名师”更有名了,学校被围观,甚至抢麦学生的名字都知道了,关注的人很多,从来没想到过会被这么多人关注着。

现在网上虽然都站着学生这一边,都批评“名师”陈某友,这一切都是一个正面的反映,但学校也可能承受了某种被舆论关注的压力,就是责怪。

那么,这是否会对学生的批评精神形成反向遏制?毕竟,在一些学校和老师眼里,他们可能更喜爱“听话”的学生:有什么问题,要先跟老师报告,要考虑言行后果,不要让学校难堪和被动,不要制造热点,不要像这样“引起关注”。

确实如此,出来工作的人都有这个体会,有什么事一定要向领导反映,不要私自行动,要得到允许才可以做,否则一切后果自负。

央视网发文也表示了担忧:

现在,当地教育部门正在调查学校的把关问题,引发如此大的“舆情”,学校自然要承受不小问责压力,但这种压力可能很容易传导到学生身上。最终的传导效果很容易变成:你怼得很好,但下次别怼了,别以这种方式让学校连带尴尬。

同时也提出了希望:

为了避免这种压力的反向传导,希望当地教育部门不要给学校太大压力,不要过于苛求学校的把关能力,更要保护好学生。

什么意思?

最重要的就是要保护好学生,学生这种敢于表达,敢于批判的精神,应该得到肯定。

但是,事件发生了,社会较为关注,学校方面当然有责任,调查问责少不了,但不要把压力传给学生。

这个问题的处理很关键,对相关部门来说也是一种考验。

关于后续怎么处理,这里说的也是一个大概方向吧,我们进一步留意官方通报吧,目前该“名师”已被高校除名,他个人也写了书面检讨,正在接受调查。

最后,有一点感慨吧!

社会日益变化,有时我们真的很需明师指路,但是在这个“名师”泛滥时代,我们要有自己的辨别能力,不要被人当成“韭菜”割,这也就需要我们都不断努力学习去修行。

注意!一定要搞清楚学习的方向、目的是什么,很多东西有时不是钱买得到的。

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硕士分数线)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