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 考研(中山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分数)

中山大学 考研,中山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分数

竞争这个概念,对于中国学生而言,似乎从小就已经形成了意识。几乎从上幼儿园开始,直到读大学,都会将这个概念发挥到极致。难怪有人形容分数是学生的“命根”。

不过,普通家庭还在考试上内卷的时候,有些高知阶层早已经学会换赛道了。他们的子弟因为有更多升学的渠道,真可谓赢在起跑线上。

中学生就能发表3篇SCI论文,高校院长儿子火了,真乃“学阀”

很多人的印象中,高考是改变人生的一次机会。为了在这场考试中获得满意的分数,补习班学区房也被炒得火热。

不过,已经有人开始意识到,相比努力,“信息差”对于学生的未来有着多么重要的影响力。而这往往要取决于学生家长的认知能力和规划方式。

笔者学到了一个新词,叫做“学阀”。以前我们都是听说过“财阀”,他们这些富裕的阶层,可以通过钱来解决很多问题。富家子弟继承的家业,是一般人再羡慕也难以奢望的。

但还有一种家庭不可小觑,家长是高级知识分子,在学术圈有着重要的席位。他们的后代,继承的则是另一种资源。中山大学某个学院的院长儿子火了。

原因是,有人发现他在中学阶段,就在知名期刊索引SCI上发表了3篇论文。对于普通的中学生而言,可能连SCI是什么都不知道。

即使是高校老师,也不能保证自己的论文水平达到发表SCI的程度。这位同学小小年纪就有如此的成就,真是很有天赋了。

不过,恰恰因为中学生能发表这种水平的文章,也引来不少争议。看到他的身份是名校院长的儿子,更容易让网友质疑其写作过程。

有人将其视为妥妥的“学阀”,或许现实里跟他有相同学习水平的中学生并不少。但有了中山大学院长这种父亲的指导,和家长在学术圈地位的加持,等于学习之路开了挂。

暂不说这三篇论文是如何写出来的,光是实验过程需要的设备,就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能触及的。从这个角度,或许学阀家庭还真的比一般家庭更容易培养“天才”。

SCI在学术界有多少地位?主要会影响以下层面

相信很多同学和家长会好奇,这个SCI到底在学术界有怎样的地位,以至于中学生发表三篇论文就受到这么多关注和议论。

它是美国的引文索引,在国内也有高度认可,是高校非常重视的。通常,高校的教师和学生会比较注重争取发表文章的机会。

首先,它是可以变现的,很多大学会明确发表论文的数量跟业绩收入直接挂钩。如果达到一定数量,还可能拿到额外的奖励。

其次,发表数量还跟评职称有关,很多老师为了实现晋升,需要在这方面下功夫。而职称反过来又影响工资,哪个老师不重视呢?

而且,部分高校还会将发表SCI作为入职的门槛,没达到这个水平连应聘都无法过关。再谈谈对学生的价值。有些研究生导师在招生时,会介意学生是否发表过文章。

而对于上面提及的那位中学生,发表文章的意义,甚至可能决定未来发展方向。这是因为,它能给高中生带来进入名校的其它渠道。这也是引发争议的一个焦点。

发表论文有望获得自主招生的录取资格,跟普通学生形成鲜明对比

“学阀”之所以被称为“阀”,在于这种家庭在培养后代上能发挥的作用力,远远超过普通家庭的想象。当我们还在为了是否还取消补课班而争论时,人家的视线已经不在高考上。

原来,高校的生源中,除了按照常规高考途径入学的新生,还包括一部分“自主招生”进来的同学。他们可能通过奥赛、特长生等方式获得录取资格。

这位男生上中学就能在重要期刊发表3篇论文,再加上平时其它方面的履历,有望获得名校自主招生的“入场券”。

而这份入场券,真的完全是靠个人努力获得的吗?很多人心里都有答案,不得不承认,学阀家庭在培养子女时,属实“学大气粗”。

这跟我们普通学生的教育模式形成羡慕对比。或许这也正是很多家长呼吁限制自主招生的原因。高校的名额有限,自主招生渠道有更多操作空间。

如果数量逐渐增加,就意味着普通学子的机遇又变少了。这个时代本身学历的红利就不像以前那么明显,如果考大学的公平性减少,那普通人就更难以看到逆袭的希望了。

【话题】你如何看待这位学生的实力呢?(网络图片,不代表内容)

中山大学 考研(中山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分数)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