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 考研(中山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分数)

中山大学 考研,中山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分数

又一个在父母光环衬托下揠苗助长的例子发生了,中山大学某院长宋尔卫的儿子曾在中学阶段发表了三篇SCI,看到这样的消息你能想到什么?当然现在说什么也晚了,人家已经读研了,大家权当见怪不怪。毕竟该院长的名头和院士大差不离,后代有这样的表现也不是没可能,人家基因摆在那。

但想想能在中学阶段这么一鸣惊人,如今的能力应该绝非一般了,这定然是天赋异禀的科研大神。但事实呢?这位天之骄子表现平平、能力一般,科研方面毫无建树,这就不难理解他走的是父亲的路子。这让我们想到很多牛人后代在中小学阶段屡放异彩,学位达到一定程度反而泯然众人矣的例子。

原因就在于他们都有一个好父亲,本人能力平凡得不值一提,有父母光环的加持和辅佐才能在年纪很小时成为“小时了了”的存在,他们往往“大未必佳”,终成为现代版的伤仲永。

这三篇SCI论文属于理工科领域,在这么小的年纪没有一定的天赋和资源根本写不出来。不排除学校里没有相应的实验设备,父母会给他们提供,但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天赋异禀的科研少年未被挖掘吗?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论文的署名排列上就可以看出来,一般不是一作二作都是挂名,他们在论文的研究上能力有限,或者只提供了一点小小的数据,而这些小小的数据还不知道水分如何。如果让他们独立操作实验肯定露馅,因为科研数据根本不是他们独立完成的。

所以要想深入查一下很简单,难操作的地方就在于一作二作是父母,孩子虽然挂名了,但父母不承认谁还好意思查呢?更难的地方是学术圈里的人都这样搞,已经成了约定俗成的习惯了,没有人愿意顶着对抗学术圈权威的风险断了自己后代的“科研之路”。

学术圈、科研圈这种歪风大行其道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高考有特长生的设立,进入这个赛道不止能进名校,还能拿到保研名额。SCI论文写得越早、影响因子越大就越能决定二代们的升学通道,几篇SCI论文在手,读研读博是手拿把掐的事,这就了不得了,父母的小小助力让他们把同龄人远远甩在身后,有这个条件不用与傻子无异。

所以说决定这些二代高度的不是他们自身的能力,而要看父母能提供什么样的资源和条件,所谓的父亲英雄儿好汉也就不成立了。有一个好父亲,能有多少二代在小时候会头悬梁锥刺股呢?不拼爹难道拼成绩吗?哪个二代要是觉得自己能力行不用靠父辈荫护,这样的二代反倒成了异类了。

为什么我们常说高考是公平的晋升通道?因为它有严格的分数规定,死盯死卡才能防止某些人玩花样、做文章。之前很多权贵总是说应试教育无用,建议国家搞素质教育,是因为他们的后代都是资源和钱堆砌出来的,玩素质教育他们在行,要让他们的孩子和寒门学子一起走高考通道,那就只有劣势没有优势了。

所以,为什么很多人建议取消特长生?是因为某些投机者会钻空子,把天赋异禀的特长生通通筛一遍就知道他们对发表的论文掌握程度有多水了,因此取消论文保研势在必行。类似的邪门歪道不除,就很难真正还高考以公平,也会让这些所谓的二代垄断未来学术圈,使得真正有能力的人才被排挤和打压。你是如何看待这种现象的?

图源互联网,侵删。和你一起看教育趣闻,分享教育理念,了解学科知识

期待您的关注、分享和点评

中山大学 考研(中山大学考研专业目录及分数)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