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降分后,考研更容易了?

集体降分后,考研更容易了?

日夜伏案苦读的考研学子们,终于迎来了最后的时刻——复试。

各大高校正在陆续公布复试名单,考生们焦急地等待和寻找着自己的名字。

在此之前,国家线多个专业集体降分、34所自划线高校个别专业跳水下降60分,引发关注。

但集体降分,考研就会更容易吗?

同时,今年部分高校的复试权重提高10%、名校逐渐不再接收校外调剂……都让2023的上岸之路,增加了一些变数。

为何集体降分?

3月10日,2023研考国家线公布。对比去年数据,绝大多数专业的国家线分数均有所下降。经济学、管理学、理学、金融、应用统计等多个热门学科,均有10分以上的降幅

本次国家线为何下降?很大原因是为了避免大量的研究生招生调剂工作,一位大学招办主任如此介绍。

名校一般希望国家线高,尽量招收一批成绩好的考生。但同时,报考普通院校的考生,则会被高国家线拦在门外。这导致普通高校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来做好研究生招生的调剂工作。

这位老师认为:降低国家线,将意味着普通高校能吸收到足够多的生源,不再需要调剂。这也意味着今后考生在填报志愿时要更加理性,不要一味冲刺上名校,将调剂作为保底手段。

分数的下降,并不意味着考研上岸的难度下降。2023年有474万人考研,再创历史新高。近年报考人数的激增,让考研注定成为一条拥挤崎岖的道路。

考研复试,神仙打架

虽然校线有所下降,但名校热门专业的复试分数线依旧是高不可攀。

比如浙江大学的工程学科较去年下降了5分,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专业复试线划定在了385分。华中科技大学的电子信息专业学位的复试基本分数要求是290分,但软件学院的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复试线达到了350分。

400+以上的分数才能进入复试,也是一些名校热门专业的竞争现实。

在名校热门专业的复试名单中,400+的高分考生并不鲜见。

清华大学公布的数学科学系应用统计专业入围复试名单中,不乏430+的考生,其中最高为439分。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电子信息专业的复试名单中,同样是高分考生云集。其中分数最高的考生考到了447分,英语单科92分

图丨初试447的高分考生

复试,是考生们要打的第二场硬仗。今年,一些高校也默默提到了复试占比。

北京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吉林大学等985高校的复试权重都有所提高。10%的调整,让考生们的最终上岸又多了更大的变数。

同时,高校也越来越希望能招收到对自己硕士生涯有研究规划、综合能力更好的考生。因此,在复试环节上增加了相关的材料提交。

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就增加了一项新要求:考生要在复试时提交包括学习科研经历的个人陈述。重庆大学的复试材料审核环节,要求考生提交研究计划书。

图丨复旦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要求提交个人陈述

从2021年起,中国传媒大学就已经将材料评议纳入复试选拔的重要一环。唯分数论成为过去式,“初试成绩+材料评分”的综合成绩才决定考生能否进入复试。

图丨中传实行材料评议

名校逐渐关上校外调剂的大门

调剂往往是一志愿落榜考生的救命稻草。

调剂,分为校内调剂和校外调剂。报考生源本来就充足的名校,往往只青睐于校内调剂。

去年5月,有关“中国科学院大学从2023年起逐步限制接收报考校外硕士的调剂考生”的消息就曾引发关注:除西部和东北地区的研究所外,其他所有单位的所有专业,一律不接受校外调剂。

图丨中国科学院大学:限制接收校外调剂考生

暨南大学2023年的调剂对象仅为一志愿报考暨南大学的考生。同样,浙江大学计算机学院有调剂名额的2个专业,也只面向学院内调剂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虽然有2个专业上线人数不足计划人数,但依旧明确不招收调剂,宁缺毋滥。

一些一志愿报考生源不足的学校,则会在调剂时期成为抢手的“香饽饽”。

2022年就有4万名考生调剂报名了西藏民族大学。这所学校地处A区,但执行B区的复试分数线,让考生们蜂拥而上。

图丨中国科学院大学:限制接收校外调剂考生

被称为是调剂大户的兰州大学,前不久也发出了20多个学院的调剂需求信息。不过每一个专业的要求都注明了:优先接收高水平大学和优势特色学科的优秀毕业生。

对于本科“双非”的考生们来说,要通过调剂上岸,只能再进一步降低自己的期望了。

不过考研,这场不停歇的战场,永远是希望与失望并行。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