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研究(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

外语研究,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

教育部教研一体化

外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

翻译课程共建研讨会成功举办

2022年11月19日下午,教育部教研一体化外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翻译课程共建研讨会成功举办。

本次研讨会由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主办,来自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济宁学院外国语学院、广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的6位资深翻译课程主讲教师作了精彩分享。本次研讨会邀请到教研一体化外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负责人、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莅临指导,线上线下共有近百名教师参与了本次研讨。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副院长宋晓凯教授主持开幕式,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和翻译学院院长夏云教授分别致欢迎辞。张文忠教授在致辞中指出,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国家亟需精专业、懂外语、精通跨文化沟通的语言服务人才和国际传播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培养高质量翻译人才,翻译界同仁需要进一步加强课程的共建研讨,相互启发借鉴,使翻译课程建设更上一层楼。夏云院长首先介绍了翻译学院的基本情况,并向张文忠教授领衔的教育部虚拟教研室对翻译学院教研团队的支持与帮助表示感谢,对出席本次研讨的学界同仁表示热烈欢迎。

在接下来的研讨环节,来自五所高校的6位主讲老师分享了各自在翻译教学与课程建设方面的经验与心得。山东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的石永浩副教授作了题为“《儒家文化经典英译赏析》课程心得”的主旨报告。石老师指出,该课程通过文本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对《论语》、《孟子》、《荀子》、《颜氏家训》等儒学经典的海内外译本作对比和赏析,探寻不同经典译本在翻译路径、翻译策略、副文本的选择等方面存在哪些差异,鼓励学生从不同的理论视角对这些译本作深入阐释与分析。

济宁学院外国语学院的颜冬梅老师作了题为“《孔孟之乡地域文化翻译》课程建设分享”的主旨发言。颜冬梅老师首先回顾了该课程建设的心路历程。基于《英语类专业国家标准》中对培养学生“中国情怀”的要求,该课程旨在突出济宁地区儒家文化、运河文化、水浒文化等传统文化特色,提高学生的传统文化意识与文化传播能力,提升高校服务地方的能力。经过五年的建设,该课程收获了很好的教学成效,大大激发了老师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师生取得了共同进步。

在题为“基于目的性的本科阶段日语口译教学”的主旨报告中,资深同声传译译员、广东财经大学的吴枫教授从课程设计、教材的选用和如何上好口译课三个方面对其口译教学实践与探索作了介绍。吴教授指出,大学口译课程并非翻译职业速成培训,应致力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知识素养,为同声传译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教材的选择上,教师应把握时代动向,选取多元的材料以提高学生的百科知识。借助翻译实践演示,吴教授细致讲解了在口译过程中需要注意的诸多细节,并指出,上好口译课的关键在于“授学生以渔”。

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的徐凤教授作了题为“《日语基础笔译》课程教学经验谈”的主旨发言。徐教授的课程设计富有层次感,教学方法灵活多样,翻译材料的选取紧跟时代,教学过程注重质量监控,从而在提高学生翻译素养、翻译能力、批判思维以及独立解决翻译问题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效。

淮阴工学院外国语学院院长孙建光教授在题为“BTI设置翻译项目管理课程的思考与实践”的主旨报告中指出,在翻译专业向语言服务转变的过程中,翻译项目管理成为翻译行业细分下的重要环节,因此翻译项目管理能力成为翻译人才的基本能力之一。孙教授随后细致介绍了该课程开设的背景、课程设置内容以及课程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案。

依托省级研究生教育联合培养基地,曲阜师范大学翻译学院许家绍副教授首先介绍了翻译学院在共建数据库资源、共建实训室、共建课程等方面的一系列校企共建成果,其中,课程共建在翻译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尤为突出。运用翻译项目管理的理念和方法,翻译学院通过与企业共建《翻译技术》课程,使学生获得文本处理、语料库、计算机辅助翻译和机器翻译以及译后编辑等技能,熟悉主要技术手段在翻译活动各阶段的应用场景,养成技术思维。课程团队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提出了PASE(Problem-Analysis-Solution-Evaluation)教学模式,为翻译技术课程的建设作了大胆探索。

主旨发言之后,主讲老师们回答了听众的问题与疑惑。在点评环节,张文忠教授指出,本次研讨课程覆盖面广,主讲教师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热情高,投入大,为翻译教学的优化与改进作了有益的探索,并鼓励各位老师根据实际需要编纂符合各自学校实际情况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翻译教材。夏云教授在总结发言中高度赞扬了各位老师的精彩分享,对张文忠教授和各位主讲老师对本次论坛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

本次翻译课程共建研讨会是张文忠教授主持的教育部教研一体化外语教学研究虚拟教研室的一次重要活动,五所高校的资深翻译课程教师齐聚云端,共同切磋,为翻译课程建设贡献了各自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必将推动各高校在翻译课程建设中的相互借鉴与协同合作,助力翻译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图文|翻译学院 张涛

编辑|田丽睿

责编|范悦妍 宋琪琪

审编|夏云 岳峰 赵雪纯 陈滋洋

发布于:山西省

外语研究(外语研究与教学出版社)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