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
姓名:王 蕾
性别:女
出生日期:1982年2月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职称/职务: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学术领域:媒介文化研究,数字城市传播,融合传播等方面
电子邮箱:leiwong@cuc.edu.cn
*高等教育经历*
工作阶段(2021.12-2022.12):英国诺丁汉特伦特大学,国家公派访问学者
博士阶段(2011-2015):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播学,文学博士;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国家公派联合培养博士
硕士阶段(2007-2009):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传播学,文学硕士
本科阶段(2002-2006):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指挥学院,邮电管理工程,管理学学士(升本),期间负责国家领导人、外国元首及国际贵宾铁路交通运输工作(半军事化管理),200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2005年被授予“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等称号。
*主要工作经历*
中国铁道部直属单位(2002-2005)
中国铁路通信公司党群机关(2005-2007)
中国传媒大学协同创新中心互联网信息研究院(2015-2019)
中国传媒大学媒体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室互联网信息研究院(2019至今)
2015-2016-2018年互联网信息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班主任,助理研究员
2019年7月起担任北京高精尖学科方向互联网信息专业硕士生导师,副研究员
*教学工作*
主讲研究生课程《社会学理论基础》《数字城市传播》
主讲博士生课程《质化研究方法》
参与讲授研究生课程《传播理论》
主讲本科生月度读书指导课程
沉浸式文旅空间创意营造教学研究与发展平台团队教师
*科研工作*
科研方面,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和国家社科艺术基金各1项,主持省部级项目《博物馆情景化传播效能》《北京革命文物保护与红色文化叙事》2项,参与省部级项目2项,主持校级项目6项,主持和参与若干横项课题;以独作或第一作者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含CSSCI中文核心论文10余篇,其中3篇被人大复印报刊全文数据库转载,书籍章节论文8篇,出版专著2部,译著1部,多次参与国内外权威传播学术论坛,5篇论文被国际传播学会(ICA)中国区域会议论文集收录出版。主要成果汇报如下:
1. 专著/译著:
(1)《数字时代Y世代青年的公民参与》,专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年12月出版,收录中国传媒大学青年学者丛书系列。
(2)《融“博”之道:博物馆情景化的理念、实践与未来》,专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21年出版。
(3)《数字媒体与社会》(Digital Media and Society,SAGE丛书),译著,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中译版本),2022年底出版。
2. 主要期刊论文:
—《光韵、时空、永生:文博数字影像化理念的多元重构》,《现代传播》2022年第8期,独作。
—《镜像世界:数字3D打印的空间营造和文化传播创新》,《出版发行研究》2022年第9期,独作。
—《意象表征.情感联结.具身参与:媒体建筑在数字时代的光影传播》,《现代传播》2019年,独作。
—《重返“地方”:城市实体书店空间营造的创新思考》,《出版发行研究》2021年第9期,独作;另被人大复印报刊全文数据库转载,转载于人大复印报刊《出版业》2022年第1期。
—《搁不下的乡愁:传统村落的影像传播》,《电视研究》2019年第2期,独作。
—《IP 沉浸体验:主题乐园发展的新路径》,《出版发行研究》2019年,一作; 另收录至《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第三辑),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9年。
—《红色文化传播的空间叙事实践》,《当代电视》2022年1期,一作及通信。
—《西方科幻电影中未来城市的空间建构与表征实践》,《当代电影》2021年,一作及通信。
—《博物馆“情景化”:理念、影像与未来》,《中国博物馆》2021年,独作。
—《讲好“中国故事”的生态叙事研究》,《中国电视》2020年,一作及通信。
—《融媒体背景下扶贫类网络视听内容的创新变革》,《电视研究》2020年,一作及通信。
—《从电影<小森林>看生态美食传播》,《当代电视》2018年,独作。
—《浅析文化类电视综艺节目的创新传播路径》,《青年记者》2018年,独作。
—《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看网络直播那些事》,《新闻战线》2017年,独作。
—《青年志愿者在数字时代的社会参与—基于青年志愿者的访谈》,《青年探索》2015年,独作。
—《从“大鱼海棠”看国产动画电影民族文化的回归》,《戏剧之家》,独作。获由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湖北省戏剧家协会和戏剧之家杂志社共同颁布的“最佳论文奖”。
—《自媒体时代对“内容创业”的批判思考》,《新闻界》2016年,独作。
—《大学生微信使用和社会资本对其公民参与的影响》,《中国网络传播研究》,该文在2015年被国际传播学会(ICA)中国区域论坛授予“最佳论文奖”; 2016年被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书籍《互联网+时代的传播变革》全文转载,一作。
—《谁是青年: “Y世代”在中国语境下的解读》,《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5年第4期;另被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资料库转载至《青少年导刊》,二作。
—《西方青年公民参与理论在中国的应用情境分析》,《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4年;另被人大复印报刊全文资料库转载至《青少年导刊》,一作及通信。
—《亨利.詹金斯及其融合文化理论分析》,《东南传播》2012年,独作。
—《城市电视台节目创新“电视问政”促进公民政治参与》,《新闻知识》2012年,一作及通信。
—《西方公民参与研究中的“新政治观”》,《东南传播》2014年,独作。
—《全球媒体时代下当代都市青年文化及其社会参与》,《China Media Report Overseas》2014年,一作及通信。
—Lei Wang. (2018). Book review: Henry Jenkins, Mimi Ito and danah boyd, Participatory Culture in a Networked Era. John Wiley & Sons. Global Media and China.
—Lei Wang. (2022). Game Playing in the Platform Society: A Cultural-Political Economy Analysis of the Living Streaming Industry in China. Journal of Transcultural Communication (JTC), 2022.
3. 书籍章节
—《韩国新媒体发展概况》,《新媒体前沿》2012 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作。
—《加拿大新媒体发展概述》,《新媒体前沿》2015 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独作。
—《大学生微信使用和新闻信息获享报告》,《中国新闻传播的发展—现状与趋势研究报告》(2014-2015),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二作。
—《网络短视频中草根形象的内容分析—以“快手”为例》,《中国微电影2017》,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一作及通信。
—《DIY 政治:Y 世代青年在数字时代的社会参与》,《大数据时代的传播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一作及通信。
4. 主要课题项目
—《博物馆情景化的传播效能研究》,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项目(省部级),2018 至 2021年 (课题号:18YJC860030)。
—《北京革命文物保护与红色文化叙事传播研究》,北京市社科研究项目(省部级),2021年至2024年(课题号:21XCB008)。
—《数字时代青年的公民参与》,2016年中国传媒大学后期项目(课题号:CUC16C05)。
—《京津冀青年组织在环境传播中的参与研究》,2017 年校级文科预研项目(课题号: CUC17A45)。
—《城市环境场景化、游戏化及其传播效能研究》,中国传媒大学 2018 年双一流青年科研拔尖人才项目(课题号:CUC18QB30)。
—《一带一路博物馆空间互联叙事及其传播效能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科研托举项目(课题号:2018CUCTJ015)。
—《网络化城市的影像传播》,2019年北京“互联网信息”高精尖项目(课题号:CUC190J027)
—《后疫情时代美国华人社群文化空间构建与共情研究》,2021年中国传媒大学国际区域国别项目(课题号:CUC21GB008)。
—参与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城市夜形象规划设计》;参与国家社科艺术基金项目《网络文化对公众生活方式的影响研究》。另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国外反腐败传播研究:理论、策略与案例》和北京人文社科项目《基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环境传播研究》第二负责人。
—主持和参与若干横向委托项目,如:《新媒体时代的生态环保研究》《基于互联网数据抓取的灌区溺水事件统计分析》《新型文化空间服务创新研究》《琉璃烧造非遗技艺保护传承方案》《新时代文明实践与书香城市建设及新时代文明实践阅读示范空间营造》等项目。
5. 学术活动
—2014 年国际传播学区域大会 ICA“新媒体高峰论坛”,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参会论文:王蕾等,“DIY 政治:Y世代青年在数字时代的社会参与”,已收录进会议论文集,并出版于《大数据时代的传播创新》,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出版。
—2014年国际传播学区域大学ICA,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会议海报Poster: “Civic Engagement on the Road: Emergent Civic Sense in Chinese Young Volunteers”。
—2016年第二届河阳论坛暨“乡村、文化与传播”,参与暑期班学习及淘宝村调研,撰写《从传播政治经济学看“淘宝村”的兴起和发展》。
—2017ACSSC 社会研究、传播和教育年度会议,韩国首尔,参会论文《The analysis of Network Broadcast from the angle of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mmunication》,担任分会主席。
—2017 年上海国际交通大学ICA 会议,参会论文《融合文化背景下的受众参与研究》。
—2018 年第 16 届中国互联网大会,荷兰莱顿大学,参会论文《The Reasons of Sustainable Participation in Mobile Game—a case study on Kings of Glory》.
—2018年新媒体国际论坛ICA “智能传播:机遇与挑战”,参会论文《IP沉浸体验: 主题乐园发展新路径》。
—2018年中华青年传播学者研修项目(第四期)“媒介形象与视觉传播”暑期班,暨南大学,取得结业证书。
—2019年国际传播学大学ICA中国区域论坛,上海交通大学主办“人工智能时代:新兴媒介、产业与社会”,参会论文《智媒时代博物馆情境化的影像思考》。
—2019年第二届媒介社会学论坛,河海大学,参会论文《城市空间的光影符号传播》。
—the 9th International Joint Summer School “Communication, China, and Alternative Globalization”,2017年,取得结业证书。
—2018年“传播与中国”*“沟通城市—数字技术与多元文化”, 参会论文《城市形象视角下对媒体建筑的功能想象》,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2019年“复旦大学中外传播理论与方法暑期学校”,取得结业证书。
— 2020年SJTU-ICA新媒体国际论坛“智能传播与社会关怀”,参会论文《身体,场景与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叙事景观》。
—2022年国际传播学会ICA- 新媒体国际论坛“智能传播与真实世界”,参会论文《光韵,时空,永生:融合视域下文博数字影像化理念的多元重构》。
* 语言能力 *
2003年,获取全国英语等级考试四级(PETS4)资格证书。
2007年,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六级(CET6),558分。
2014-2017年,雅思考试(IELTS),7-7.5分。
* 研究补助金和奖项 *
2007年至2009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全日制研究生公费学习奖金以及全额学业奖学金。
2011年至2015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全额学业奖学金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博士三好学生称号;另获得中美富布莱特国家公派留学一年全额奖学金。
2018年,获得中国传媒大学青年拔尖人才一年科研资助。
2021年至2022年,获得国家留学基金委CSC公派一年访学资助。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招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