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研究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研究生分数线)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研究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研究生分数线

3月31日,“数字法学三大体系建设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成立仪式”在京举行。会议由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主办、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承办。 为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战略需求,回应数字中国建设特别是数字法治建设的需要,会议聚焦数字法治发展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以加快构建数字法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三大体系”为目标,深入探讨数字法学的未来。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中国法学会副会长姜伟在致辞中表示, 中国人民大学数字法学教研中心的成立回应了数字中国对法治建设的要求,意义重大,并表达了三点期望,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适应数字中国和法治中国建设要求,遵循数字治理的客观规律。姜伟表示,最高院希望加强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的学术合作,共同探索适应数字时代需求的诉讼规则、裁判规则和调解规则。

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张文显在致辞中表示, 数字法学教研中心的成立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实现了“两个统一”:一是把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算法等统一于“数字科技”;二是把目前相对分散与孤立的有关数字科技的法律研究统一于“数字法学”,用数字法学整合分领域的数字科技法律问题研究。同时就数字法学的研究提出两点建议:其一,数字法学应致力于数字法律、数字法治、数字法理研究;其二,在未来的数字法学研究中要强化系统思维、优化辩证思维、树立全球思维。数字法学的研究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大潮上,让科技回答时代问题,服务人类发展,为世界人民造福。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中国法学会网络与信息法学研究会负责人周汉华 就如何在数字法学学科体系上进行长远布局,结合中国之治建设学术体系,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提出建议。

中国人民大学副校长、教授王轶阐述了自己对未来法治的理解, 他指出,一个学科按照自身规律进行建设,必然是先从一个研究机构对相关问题的研究开始,逐渐加深,到形成了相对比较完整的理论和知识体系,就可以将学科建设推进到更加深入的一步。数字法学教研中心理应承担这样的使命和责任。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黄文艺从当今世界的数字化开始谈起, 以经邦济世、治国安邦为己任的法学,在数字时代必然要有新的作为,下一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拟在学校的支持下进一步自主设立数字法学二级学科,设立数字法学硕士点和博士点,打造数字法学的学术高地,为建设良法善治的法治中国和法治世界贡献力量。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教授杜焕芳主持会议开幕式, 他从党中央对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谈起,解释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为何要建立未来法治研究院以及成立数字法学教研中心,这些举措都是中国人民大学回应时代主题,完成一代人的使命。

揭牌仪式 主办方供图

随后,姜伟和王轶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揭牌。

数字法治亟待数字法学支撑

第一单元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丁晓东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一级教授、中国法学会副会长王利明以“民法在工商社会向数字社会转型中的发展”为主题发言, 就有体物向无形财产保护的转变,无形财产权发展对传统排他权理念带来的影响,财产的权利义务内在框架、结构的变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华东政法大学学报》主编马长山以“数字法学的理论表达”为主题发言, 他把数字法学的路径概括为方法论路径、认识论路径和本体论路径,并就数字法学的定位、底层逻辑、体系架构等问题进行论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龙卫球分享了其就数字法学学科及其建设的想法, 包括学科的独立性、学科基础以及内容特点等,数字法学的学科特点包括独立性、交叉性、动态性与国际战略性,数字法学的学科建设有必要加强法学院之间的合作。

清华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申卫星谈到了数字法学学科建设的四大体系, 包括传统与新兴、国内与国外、理论与实践、法律与科技,构建数字法学需要用一种包容和共识的态度,如此才能使数字法学茁壮成长。

数字化时代,面对数字技术带来的基于数字化和数据的治理问题,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中外法学》主编王锡锌从数字化对法治的赋能与数字化技术对法治的挑战为切入点对数据驱动的治理与传统法治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院长、教授、《政法论坛》主编刘艳红 围绕“面向未来的数字法学三大体系建设的三大问题”进行发言,其谈到数字法学问题的研究应当具有前沿性、交叉性与开放性,数字经济给我们带来巨大的挑战,我们也需要打造具有前沿性、交叉性和开放性的数字法学。

加快推进数字法学学科建设

第二单元主旨发言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副院长王莹主持。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新宝分享了关于数字法学三大体系建设的建议, 就数字财产作为新型财产权和依法保护问题进行论述,数字法学不仅仅是一个民法学问题,还涉及知识产权、行政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领域的问题。

吉林大学副校长、教授蔡立东表示数字法学的学科建设是助推新文科建设的重要举措, 也是中国法学引领世界法学的有效探索。路径建设是数字法学建设的重中之重,数字治理的伦理问题也应当成为法学界的核心关切。

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汪习根发言的主题是“数字时代法学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风险”, 他认为,数字法学的学科定位、生成逻辑、伦理转向都是学术界需要积极回应的问题。

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院长、教授彭诚信谈到, 数字法学依旧是一种工具或制度性知识,可以从制度性和价值方面观察数字法学的原理变化。法的价值即公平正义、自由尊严依然是数字法治需要贯彻的,人才是目的。

西北政法大学教授、《法律科学》主编杨建军 以“纪检监察机关大数据监督的规范化与制度构建”为主题进行发言,大数据技术有助于推动权力监督方式的现代化,同时使得监督更加高效,但纪检监察机关开展大数据监督的依据等相关问题值得学术界探究。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研究员熊丙万主持闭幕式。 他表示很高兴能与线上线下的与会者一道见证中国人民大学数字法学教研中心的成立,并对各位来宾的支持表示感谢。

中国人民大学未来法治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吉豫 对各位专家学者就数字法学学科建设提出的宝贵意见致以衷心感谢,表示将会吸收所有的宝贵意见加强数字法学的规划与建设,希望数字法学教研中心的成立能更好服务于数字中国建设与国际秩序的构建,服务于数字时代人们幸福生活的实现。

会议现场 主办方供图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科学技术飞速发展,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明确提出“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中国”等新概念,作出了加快建设数字中国的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健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完善体制机制,提高我国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迎接数字时代,激活数据要素潜能,推进网络强国建设,加快建设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2017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国内率先正式成立未来法治研究院,聚焦新一轮科技革命给法学领域带来的挑战及社会发展中的重大法治前沿问题,深度促进法学与当代科技发展的紧密结合与交融汇通,建构起对科技革命带来的新问题具有回应能力、对中国法律实践和法律体系具有解释力、对国际学术发展具有影响力的研究和教育平台。此次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成立数字法学教研中心,将在数字法学领域持续丰富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为国内、国际相关规则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撑和人才储备,服务于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

原标题:响应数字中国战略 助推数字法治建设——数字法学三大体系建设研讨会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数字法学教研中心成立仪式在京举行

编辑:刘星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研究生(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法学研究生分数线)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