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历史考研院校(学科历史考研院校推荐)

学科历史考研院校,学科历史考研院校推荐

摘要 新课程的根本精神是“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促进个性的健康发展”。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历史学科的育人体系是由六大核心素养组成,而时空观念在诸素养中体现学科的本质。

关键词 历史学科素养;时空观念;高考应用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历史课程标准》中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历史理解、历史价值观六个方面。六大素养在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中所起的作用侧重点有所不同:唯物史观侧重理论;时空观念和史料实证强调的是方法、途径;历史解释、历史理解体现的是能力要求;历史价值观则体现价值追求。最终六大素养形成合力,达到历史学科立德树人的目标。

时空观念在诸素养中的地位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所有历史都是在特定时空下发生;第二、学好历史的基础需要明确把握时间;第三、所有历史事件发生都是在特定的时空下,分析把握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必须把其放在对应的时空之下;第四、时空观既包括在特定时空下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还包括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事件的变化发展,从而对史事作出正确的分析和理解。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对时空观念有具体分解: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并能够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3、能够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之间的相互关联;4、能够在不同的时空框架下对史事作出合理解释;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我们要明确“时空观念”在高考中的应用,首先要明确历史学习中时间和空间的表达方式。明确时间的表达方式:(1)显性时间表达:如某时、某刻、具体年月日、干支纪年、年号、民国纪年、年代、朝代、世纪等。(2)隐性时间表达:如史前、古代、近代、现代;历史分期如秦汉、隋唐、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特定时期称谓: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一战、二战、冷战等。(3)特定的历史现象(或概念)表达:如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大危机(大萧条)时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短暂春天时期;沙俄-俄国-苏俄-苏联-俄罗斯。

关于空间的表达方式:(1)基本表达:国别、省、市、县、乡镇、村、街道等。(2)专属地名,如西域、关中、塞北、河西、中原、巴蜀、岭南、江南等。(3)区域范围:长江流域、黄河流域、珠江流域、黄土高原、青藏高原等等……

由时间、空间的表达方式,我们可以明确:时间表达不仅仅是一个一个时间点的显示,更多的是通过历史事件横向(中外历史联系)、纵向(从古到今)的展示等;空间观念也不仅仅是孤立的某个空间定位,主要涵盖以空间为基础的如疆域变迁、行政管理、经济演变、人口增减、迁移等因素变化。

为了更直观地体会时空观念在历史高考中的地位,现结合部分高考题从四个方面进行理解。

一、时空定位历史事件基本史实

例如2018年全国1卷第31题:

下图是1953年的一幅漫画,描绘了资源勘探队员来到深山,手持“邀请函”叩响山洞大门的情景。这反映了当时我国

A.已经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 B.开始进行对矿产资源的开采

C.国民经济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D.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时空定位就是找到时空坐标,由“1953年”“资源勘探队进深山”可得出基本史实: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不久,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正在展开。

二、时空解释分析、综合历史事件

例如2019年全国1卷第42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凡读本书请先具下列诸信念:

一、当信任何一国之国民,尤其是自称知识在水平线以上之国民,对其本国已往历史,应该略有所知。

二、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随一种对其本国已往历史之温情与敬意。

三、所谓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有一种温情与敬意者,至少不会对其本国已往历史抱一种偏激的虚无主义,亦至少不会感到现在我们是站在已往历史最高之顶点,而将我们当身种种罪恶与弱点,一切诿卸于古人。

四、当信每一国家必待其国民备具上列诸条件者比数渐多,其国家乃再有向前发展之希望。

——钱穆《国史大纲》(1940)

评析材料中的观点(任意一点或整体),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

本题对考生的能力要求体现在:将史事定位在特定的历史时间和空间框架下加以叙述和概括;能够在历史叙述中将史实描述与历史解释结合起来,从历史的角度解释现实问题。我们需要把钱穆先生的这段史料放在1940年这个大的时空里去解释,明确在抗战期间,钱先生提出国民要了解本国历史,正是通过历史上这些反抗外来侵略的英雄壮举,来激励中华民族,振奋民族精神,增强国人对抗击侵略的信心以及斗志,最终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时空描述历史事件来龙去脉

例如2017年江苏卷第9题:

中国的近代高等教育从无到有,逐步发展。依据下图(局部)可以推断: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原因)是

A.经济政治 B.文化传统 C.人口密度 D.地理环境

依据题干地图可知,中国近代高等学校主要分布在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和政治中心地区,由这个时空可知,影响高等学校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经济政治,故A项正确.

四、时空梳理历史事件脉络变化

例如2017年北京卷第17题:

有同学以14年抗战为题材,制作了“抗战史事示意图”,其中五个序号代表五个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宝岛回归” ②“家园沦陷” ③“血战台儿庄” ④“全民族抵抗的枪声” ⑤“中共七大召开”

A①②④③⑤ B.④③⑤①②

C②③④⑤① D.②④③⑤①

本题涉及的时空是“14年抗战”,按照历史事件发展脉络对5个抗战史实进行梳理可知:①对应的是1945年10月;②对应的时间则是1931年;③发生在1938年;④1937年;⑤发生在1945年4月,由此答案一目了然。

时空观念作为历史学科诸素养中学科本质的体现,我们在做时空素养类题时该如何应对呢?我总结了三个应对小策略:

建立时空坐标,建构时空情境,体会历史演变脉络。

图例是对先秦历史从时空坐标和阶段特征两个方面做的一个总结,通过这个图例,我们对先秦历史一目了然,当题目涉及这段历史时,有了这样一个时空架构,我们理解把握题意要容易得多。

编写大事年表,创设重要事件情境,深化历史因果关联。

历史事件是有时间顺序的,但是课本在编写时,会出现时间的断档,尤其我们目前用的人教版老教材,按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模块来学习,按照通史顺序编写大事年表就格外重要。一是利于我们对知识点的理解,二是记忆时不至于遗漏。

三、巧用地图史料,再现空间情境,拓宽历史思维视角。

时空素养类题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题干大多辅以地图,所以读图格外重要。我总结处理历史地图的基本方法如下:(1)明确地图主题;(2)搞清楚地图时间和空间的范围;(3)弄清楚考查知识对应的位置以及图例;(4)注意地图上的细节标注……从以上诸方面理解和把握历史地图,从而获取有效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读。

在复习备考阶段,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1)在学习中有效利用教材中的任何地图,并能够识别历史地图中的相关信息,从而服务于构建历史阶段特征的需要。(2)历史学习中,并非所有的历史史实在教材中都有相对应的空间地图,利用历史地理知识,做到心中有图。(3)精选地图——进行地图专题复习。如疆域图;战争、战役类;分布图;城市平面图等。

历史学科借助六大核心素养,培养及提升高中生诸多能力,尤其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做一个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我们在高考复习时,尤其要注意这些核心素养在历史题中是如何落地生根的,从而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复习准备,在做题时才能够有的放矢,减少失误。

基于时空观念的分析,我们在复习的过程中,对于课本上的大小事件,尤其重要事件,我们结合它们发生的时间、地点,理清前因后果、发展脉络、逻辑关系……把课本知识烂熟于心,应用才能得心应手。

学科历史考研院校(学科历史考研院校推荐)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