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硕士,经济学硕士考研科目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什么,可能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思考过这样的问题,是为了获得更高的学历,是为了掌握更多的文化知识,也是为了能够找到一份性价比较高的工作。
今年我国的大学毕业生数量已经达到了1,076万,这些学生都将会通过自身的努力来寻求一份相对比较理想的工作,然而在经济下行的情况下,很多高校毕业生都感到了迷茫,特别是到了招聘市场,有些学生都不知所措。
一、上海经济学硕士坦言只愿留在德国
近日在一档媒体采访节目中,有一位来自于上海的经济学硕士和网友们坦言,他宁愿只留在德国做普通的蓝领工作,也不愿意回到国内。
根据相关调查显示这位经济学硕士在德国所从事的工作内容为电工,也就是大家在装修队伍中最常见的一种工种。他之所以愿意留在德国做一名普通的电工,不仅是因为收入相对比较可观,每个月将近可以拿到4万元左右的人民币,同时他的职业也能够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
可毕竟这位学生已经读到了硕士的学历,为何只愿留在德国,这让很多网友也感到匪夷所思,毕竟我国的硕士比例并不高,每200个人里面最多只有一个能够拿到硕士研究生的文凭。
而且相对来说有了研究生的文凭,找一份白领的工作并没有太大的难度,然而这样的想法可能只存在于想象当中,在一线和二线城市,硕士远没有那么吃香。
二、原因很现实
刚开始时有些网友并不理解这位上海经济学硕士的做法,但是经过仔细分析以后才明白,在德国即使做普通的蓝领,也要比在国内做白领好得多。
1.学历内卷严重
虽然最近几年高校生考研的数量不断增加,就拿今年来说一共有520万人已经报名参加12月底的考研,但事实上录取率只有24%,这也就相当于有400多万的学生会被直接淘汰,按此推算,研究生的比例其实并不高,但是由于学生人口的基数庞大,按照520万计算,24%的录取率就意味着将近有100万左右学生将成功上岸。
再加上前几年还有几十万的研究生还没有完全被市场所消化,所以研究生的总数其实并不低。这也造成了很多拥有研究生学历的群体在就业的过程中发现,和自己同等学历的人不在少数,自己并没有在学历上占有任何优势。
2.人口聚集效应明显
根据第7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我国的人口聚集效应相比前几年更加明显,主要集中在北上广深这4个一线城市,大部分年轻人获得了本科或者研究生或者博士研究生学历之后,都愿意跻身于一线城市,而且都会想方设法地留在一线城市发展。
因此每当一线城市开展大型人才招聘会时,就会从全国四面八方吸引不少的高学历者前来应聘,这就使得硕士研究生的学历含金量变得越来越低,而企业单位对于招录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3.国内企业加班严重
按照德国的工作制来计算,无论是蓝领还是白领,每周的工作时间上限是不能够超过40个小时,这也就意味着一周之内只能工作5天,且每天不能超过8小时。相反在国内很多企业提倡员工按照996的工作制,每天早上9点到晚上9点,每周工作6天,这样折算下来,一周工作的时间是72小时,将近是德国工作时间的一倍左右。
两者相比差距显而易见,在德国工作的性价比较高得多,而在中国,大部分的劳动者也能服从企业的安排。
4.职业认可度
理论上来说,职业不分高低贵贱,任何一个职业都应该被社会得到认可,在德国蓝领和白领的工作性质虽然不一样,但是同样会得到绝大部分人的尊重,而且在收入方面,白领和蓝领几乎没有大的差别。
相反在国内职业分成三六九等,在很多人的眼里,蓝领的工作相对来说属于下等职业,且在收入方面和白领之间有着巨大的差距。干着最脏最苦最累的活,却拿着最微薄的工资。
结语:不同的职业对社会都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这就好比一部大型的机器上有着很多螺丝钉,每个螺丝钉都有自己的使命和任务,然而在国内很多职业并不会被认可,而且通常还会被很多人看不起。
这样的思想不仅存在于大部分的家长中,在很多学生的传统观念里也会有同样的想法,所以但凡能够留在德国工作的群体,宁愿在德国做蓝领也不愿意回到国内来寻找其他类型的工作。
经济学硕士(经济学硕士考研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