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服考研,北服考研科目
中国网12月26日讯(记者 刘佳)近日,“衣冠崇礼——2022经学与服饰学术研讨会”成功举办。本届研讨会由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人文学院中国礼学研究中心与北京服装学院美术学院、服饰文化研究院、民族服饰博物馆联合主办,由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华民族服饰文化研究”、清华大学文科建设“双高”计划及自主科研项目提供支持。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致辞。供图:北京服装学院
北京服装学院党委书记周志军在致辞中介绍,这是北服连续第五年举办高水平服饰文化主题会议,此次与清华大学联合主办,双方带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突破以往单一学科视角下的研究局限,凝聚各自研究领域的优势力量,共同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藉由服饰礼制这一重要载体,深刻阐释中国经学与服饰的特殊性。周志军表示,北京服装学院将继续秉承北服四力——“设计力、科技力、组织力、传播力”,极开展文化研究与传承创新工作,不断引领中国服装教育高质量发展。
会上,北京服装学院特聘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研究员赵连赏发表《礼制视野下的明代冕服制度变化》的报告,其中系统地梳理了明代服装制度,总结洪武朝、永乐朝、嘉靖朝等三个时期中冕服制度的内容、主要变化及背后的礼制、政治动因。赵连赏指出,明代冕服制度的所有变化基本都是在礼制基础上进行的,尽管其中存在着激烈的政治斗争因素,但其始终未离开礼制的视野范围,体现了冕服与礼制的高度关联性。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院长彭林教授的报告《宋人关于天子祭天“大裘而冕”的争议与经典回归》指出,宋儒就祭服的相关争议在学术上把对于礼的争论引向了深入,其作用是遏制了上层阶级的放任和奢华,并逐渐树立起政治文化的正确范型。儒家以常道来制约变化,树立起了社会文化的常道、正道,回归了经典。这在国家制度的建设层面,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此外,上午场还有5位学者分别从经学与服装、古代文化与当今设计、外交礼宾礼仪等视角进行主旨发言,北京服装学院民族服饰博物馆教授贺阳也发表了名为《2022冬奥制服设计中的传统造物思想》的报告。
“衣冠崇礼——2022经学与服饰学术研讨会”海报。供图:北京服装学院
本次研讨会联合主办方清华大学中国经学研究院、人文学院中国礼学研究中心自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为经学学科的重建打造坚实基础,不断探索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的可能路径。由彭林教授领衔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仪礼》复原与当代日常礼仪重建研究”,旨在秉持“《仪礼》复原”的综合研究路径,通过严谨的文献研究与经学推理,借助数据库、多媒体信息处理等技术,让古老的《仪礼》重新回归今日的科研与生活。来自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外交学院、中央民族大学、中国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相关院校、文化单位、科研院所的60余位专家、学者、师生通过线上方式参会研讨。
北服考研(北服考研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