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核研院,清华大学核研院院长
4、需要了解机构的授课模式 1.机构推荐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清华核研院建院60周年纪念大会现场。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摄
“我们这一代核研院人高兴地宣布,我们成功地化解了三大挑战,实现了两个台阶的跨越。”9月26日下午,在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清华核研院”)建院60周年纪念大会上,清华核研院院长张作义高兴地说道。
时间回到1960年,清华大学原子能实验基地(代号为“200号”)在北京市昌平区虎峪村开始兴建,这即清华核研院的前身。
1964年,清华大学屏蔽试验反应堆(901堆)建成投入运行,零功率反应堆建成临界。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主建造的核反应堆。
1986年,清华高温气冷堆研究被列入国家高技术“863”计划。2000年,世界首座固有安全的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10MW高温气冷实验堆在清华建成。
谈及近20年的发展,张作义说,进入21世纪后,核研院的发展面临三个大挑战——如何在新世纪价值多元的环境下避免大规模研究团队“裂变”为教授个人自由探索的小团队、如何在世界核能发展遇到瓶颈的形势下坚持“用我们的双手开创祖国原子能事业的春天”、如何在引进技术获得关注的环境下坚持核心关键技术自主创新。
为应对这些挑战,清华核研院提出要着力跨越两个台阶——实现实验反应堆向工业规模原型堆的跨越;实现老一代科研工作者对年轻一代科研工作者的传承。
如今,“两个台阶的跨越”已实现。张作义介绍,在跨越第一个台阶方面,2006年“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核电站”被列为国家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2008年该重大专项总体实施方案得到国务院批准,清华成为唯一牵头实施重大专项的高校。2012年12月,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湾开工。当前,该工程已完成全部研发、工程验证、土建、设备制造和安装,进入全面调试阶段。
这是世界首座工业规模的模块式高温气冷堆核电站,其工程规模与秦山核电站相当,拥有世界最先进的核能系统、集成2200多套世界首台(套)设备。
在跨越第二个台阶方面,张作义说,通过实施“235岗位”人才计划,一批30多岁的青年才俊加入到清华核研院的技术团队中,他们正在成为核研院面向未来的新一代学术带头人。
“为了和平与安全,我们将合理利用原子能,追求和平,追求固有安全核能,为人类共同体做出贡献;我们将致力于将核研院建设成为一个世界顶尖的以核为主要特色、以核能与新能源为主要研究领域、跨学科战略性高技术研究院。”张作义说。
清华大学党委书记陈旭在会上表示,核能是大国重器,希望清华核研院继续秉持“建堆报国、建堆育人”的初心使命和“知难而进、众志成城”的200号精神,聚焦前沿,永攀高峰、科教融合、协同创新,瞄准国家关键核心领域“卡脖子”的技术谋篇布局,实现核研院师生员工“争取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再干几件大事”的奋斗目标。
责任编辑:蒋晨锐
清华大学核研院(清华大学核研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