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2022年6月22日至26日,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应用设计学院“筑梦临清,运河传承”文化调研团队来到山东省临清市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实践小组以探寻运河文化,感悟匠心非遗为主线,通过学习历史文化、寻访非遗传承人、创作适合现代审美的文化创意作品等方式,发挥高校服务社会的职能,助力运河文化及临清地方文化的发展。

探访运河钞关 学习古城文化

临清运河钞关始建于明宣德四年(1429),至今已有580余年的历史,是明清两代中央政府设于运河上督理漕运税收的直属机构,现是全国仅存的一处运河钞关。

一代繁荣盛世孕育了一段运河的传奇,一段运河传奇造就了一座古城的繁荣,一座古城的繁荣最后都镶嵌在了一座钞关的青砖焦瓦间。化成趣闻、化成歌谣,穿过悠长的街巷,在人们的记忆里轻轻回响。以临清运河钞关为始,与运河古城展开一段古今对话。

探寻临清驾鼓 感悟匠心非遗

临清驾鼓又名羯鼓,起源于东汉末年,后传入内地,是运河之上独有的打击乐器。文化调研小组首先前往了临清驾鼓第四代传承人林洪老师的家中,同洪林老师及其父亲临清驾鼓第三代传承人洪玉卿老师进行了交流,并对洪林老师进行了深度地采访。

洪林老师在传承传统驾鼓技艺的基础上,也在实践中对驾鼓的表演和节奏进行了改革和创新,使驾鼓演奏技艺更趋完美。近年来,洪老师通过媒体将驾鼓的有关内容实时发布到网站或公众号等媒体终端,并积极组织非遗进校园,希望让更多的人体会到临清驾鼓的魅力。采访结束后,洪林老师同父亲也亲切地向调研小组展示了驾鼓技艺。调研小组的成员们也在声声鼓奏中,看到了传承的延续,听到了运河文化律动的生机。

探访临清龙灯 培养匠人情怀

调研小组跟随着非遗的脚步继续采访临清社火协会会长、临清龙灯非遗传承人侯少坤老师。据悉,明清以来,龙灯就在临清这片土地上得以传承和发展。每逢重大节日和丰收之年,临清都会举行舞龙灯的活动。临清龙灯以其逼真龙形、艳丽色彩、磅礴气势而深受老百姓的喜爱。而调研小组在调研期间恰逢舞龙晚会,也有幸亲身体会了舞龙灯得热闹非凡,深切感受到了临清百姓的质朴与热情。

在交流中,侯会长说到:“临清舞龙承载了几代人的回忆,如果没有人重拾这项技艺,它可能将永远地淡出我们的视野。”而侯会长对临清龙灯最质朴的情怀也深深感染着调研小组的成员们。数百年来,临清龙灯已经成为人民群众祈望吉祥平安美好心愿的重要文化载体,依托着运河文化而世代相传。

千年运河,承载着鲁西临清的繁荣,今日水退船隐,只留下历史追寻的故人往事。文化调研小组在这座古城里,探寻运河文化的现代魅力,感悟匠心非遗的时代精神,体会“守艺人”的文化情怀。

根据调研情况,调研小组成员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对本次调研实践做出文旅衍生品及文创产品等成果展示,并根据非遗传承需要,为调研对象设计logo、服装等内容。

“筑梦临清,运河传承”社会实践文化调研小组此次探寻运河文化,感悟匠心非遗临清行,旨在品味运河文化岁月的沉淀,体会手造的力量,以年轻的声音,让“新青年”与非遗共振。让青春在实践中遇见非遗,让非遗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用青春、奉献和担当讲好运河故事。

声明

本文来 源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以 上图 文,贵在分享,版权 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内容仅为作者观点,并不代表本公 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

本文编辑:小机灵儿

责任编辑:林美妮

山东教育融媒体传播矩阵

识别二维码,下载App

山东教育发布 |

投稿/新闻线索/爆料视频:sdetvnm@163.com

一经采用将获得线索奖励

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