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科技大学考研,青岛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
山东省是石油化工大省,重点企业、重点行业污染场地多,存在土壤污染问题。日前,青岛科技大学匡少平教授团队申报的项目“典型重点行业土壤污染监测、预警和修复技术集成及装备研发”获批2021年度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第一批立项。项目的实施,将为黄河三角洲土壤综合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对提高当地土壤和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瞄准方向 久久为功
早在2001年,匡少平来到青岛科技大学,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发现油田的含油污泥对当地造成了严重的污染。而企业对此一筹莫展,同时还要面临当地环保部门的巨额罚款,于是他主动联系油田,开始了固废污染控制与土壤修复的相关研究工作。
2004年,匡少平进入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中原油田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投入到含油污泥资源化的研究工作。他说:“油污坑池中危废存量巨大的油泥,现场景象令人触目惊心。全国各大油田含油污泥年产量300万吨以上,历史遗留下来的含油污泥达数千万吨,严重制约油田的发展。环保强制标准要求油泥零排放,不许落地,不许回注,急需解决方案。”
从此,匡少平瞄准生态修复方向,潜心开展油泥污染土壤生态效应及修复研究,相继获批国家863计划立项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山东省科技研发计划2项,荣获中国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技术发明二等奖1项等,这些为获批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奠定了坚实基础。
变废为宝 修复生态
日趋严峻的污染形势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政府对污染防治的重视度也不断提高。“一系列的政策出台让我们在工作和研究中有了抓手,特别是近两年,国家政策日新月异,生态环境部的网站几天不看就可能错过新的信息。”匡少平团队成员孙玉焕说。
除紧跟国家政策,匡少平团队多年来一直深入油田一线开展科学研究。“我们经常要跑现场,黏糊糊的黑色油泥在露天环境中散发着难闻的气味。”团队成员吴占超说。
为将油泥“变废为宝”,团队经过多年攻坚,成功开发了油泥制备橡胶填充剂、再生填充胶和改性沥青等三代技术。其中油泥制备再生填充胶技术在胜利油田某采油厂应用转化,目前已处理油泥11万余吨,生产再生填充胶3.8万吨,开发的产品被广泛应用到停车定位器、减速带等路政系列中,不仅为油田生态环境保护做出了重要贡献,还将油泥变为产品的一部分,解决了含油污泥中残余石油去除和去除后尾渣处理的关键共性技术难题,为油田油泥全成分综合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新方法和成套技术方案。
协同创新 携手攻关
“目前,我国存在土壤污染来源不明,风险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研究滞后、重点企业污染自动监控预警体系薄弱、修复材料与技术单一等问题,急需建立一套完善的土壤污染监测、预警和修复技术体系,开发成套装备并进行工程示范。”匡少平说。
为此,匡少平团队牵头组建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研发团队,多维度推进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本项目汇集了青岛科技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5家从事重点行业场地污染与防控研究的单位,形成“源解析、在线实时监测、协同修复技术、工程示范”为一体的生态修复集成化路线。据悉,集成的修复技术与装备预期可以修复油泥污染土地500亩/(套·年),成果转化后预期三年可投放市场十余套,修复土地5000亩。正常运转后,一体化立体监测网与场地监管系统与装备将创造直接经济效益11.8亿元以上,土壤污染修复一体化装备的预期经济效益为4000万/(套·年)。项目成果还将为政府与企业提供监管服务,产生巨大的间接经济效益。
匡少平表示,此次立项只是团队在生态修复路上的一小步,接下来将会带着对自然的敬畏,带着对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追求,努力绘就生态文明的美丽画卷。(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孙军 通讯员 唐雯 李鲲鹏)
作者:孙军 唐雯 李鲲鹏
青岛科技大学考研(青岛科技大学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