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鞋哥新传考研,拖鞋哥新传考研 百度网盘
作者 | 一鸣
编辑 | 稳稳
本文为 拖鞋哥新传考研 原创作品,转载请授权
20级新传考研交流3群:231813627
提到新传考研的难点,实务评论绝对可以挣得一席之位。
首先,文章架构、字从句顺、文辞优美、观点独到皆缺一不可。更要命的是,层出不穷的热点事件让人难以进行全面的把控,即使同一个热点,角度稍加改变写出来的整体文章内容也是大相径庭。
而且,实务评论基本是各大院校的必考点,少则150字的微博短评到多则1800字的长评都让评论这一文体荣登新传考研题目难度前几。
但从另一方面讲,评论也是众多考点中最“稳”的一种题目,因为名解简答等题繁多冗杂,保不准哪个没背到就会扑街,而论述和材料题过于主观,可能会根据院校教授的研究方向不同而评判标准不一。
相较于这些懂就是懂,不懂就很难下笔的题目而言,评论更像是一种“术”,只要掌握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即使材料之前毫无接触,也能在较短时间内完成这道30~70分的题目,可谓性价比极高。
我的本科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专业,在本科学习期间也捎带着选修过一些新闻采访写作和应用文写作之类的课程,所以对几种新闻文体稍有接触,但扪心自问,课上作业和考试大多是为了凑足学分,拿绩点而已,所以除了自誉的文笔较好外没有任何优点。(就这还是自誉的)
直到实务班开课的第一次作业,我被毫不留情的打脸了。
总分30得分13,配上学姐批改的文字真是瞬间能把人的自负轻狂打破,现在返回头再看,这三篇短评给了13分都是手下留情了,其中立意不明、介绍事件过于赘述,缺乏相关性这些问题也都是大家刚接触评论的时候很容易踩下的坑。
当时得了低分的我痛定思痛,想着连这种评论文都写不好可不是丢了广大中文系学子的脸,于是决心一定要把评论练好,现在想来,那时的决定可真是无比正确。在接近半年的评论练习中,我把它归为三个命题。
一
无练不积累
许多人认为,写评论文只要把握主体架构,学会几个屡试不爽的“框架”就可以在考试中拿到一个不错的分数。
实则不然,先不说运气因素会不会使你和你的竞争对手使用了千篇一律的框架而撞车,就是复杂的社会事件都不可能是这些“套路”所能完全包含的,回顾“汤兰兰案件”“me too事件”“《我不是药神》的热议”等热点,这些纷繁复杂的社会议题很难用简单的框架分析以逸待劳。
所以就需要反复练习,具体练习频率的话,前期每周一篇评论是非常必要的,尤其是针对那些考两道评论写作或评论写作占分比较大的院校考生。
配合希希男神的实务课程,可以对评论总体建立一个清晰明确的写作模式,从标题到开篇,正文到结尾,都有细致入微的解释说明,即使刚刚接触也能有样学样,在模仿中不断练习。
实务班的实务练习大致是每周一篇,前期多练可以提高对文字的整体把控能力,这种能力不只限于全文字数、语言风格和行文逻辑等。
再者,多接触热点事件的评论写作也可以锻炼自身对热点的敏感,这在中后期的答题训练中无论是作为案例分析大题的熟悉还是答案举例都可谓是一举多得。
因为所考院校的评论分值较高,我的评论练习频率大概是在鞋哥实务班的基础上每周自己再写一篇,选题大多是自己感兴趣的热点事件,有时也会针对一些热点事件写出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倾向(如去年年中对me too运动所持的褒奖和警惕态度)。
这样的练习大概持续到了12月,那时因各院校出题时间大多已过,新生的热点事件将不会成为考试内容,我主要把精力放在回顾曾写过的评论和复习典型事件,以备考试。
果不其然,华师大今年的评论真题为食品谣言,与我曾写过的一篇网络谣言泛滥内核相同,在考场上发挥也自然较为顺利。
◆
小tips
中后期如果没有大块时间,只看看框架也是好的,至少能保证自己思维一直是活跃的,应对考题也会更加得心应手,如果运气爆发,或许能遇到原材料也保不齐。
二
无改不进步
考研届有一句通用于各学科的名言,“考研就像在黑屋子里洗衣服,你不知道洗干净了没有,只能一遍一遍去洗。”的确,考研之难就在于它不像初高中学习般有着一次又一次的模拟练习,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身处人潮何处而哪里薄弱,这种体验放在实务评论练习也一样适用,如果缺少了相应的指点,可能永远自恃甚好不知漏洞在哪,直到落榜才追悔莫及。(甚至连落榜都不知道自己哪里不足)
自此,评论批改也就成了练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不得不说,鞋哥的批改小组这里做的十分到位,轮换的批改制度让你接受各院校各路学姐学长的狂轰滥炸(学姐学长们都很温柔),必要时还会被呵斥回去重写(亲身经历),可以说细心负责非常,对那种细枝末节的问题也会悉心解答。这种精确到字和标点符号的批改让我十分受用。
同时,还有一个小方法就是用同样的论点分析各大时评媒体所写的热点事件,这既可以让人看到自己的不足,也可以用新颖的角度看待热点。
这里放一张喜欢的薄荷姐给我后期评论的评价,不难看出,连标点符号和例子存在的问题都有一一指出,而且撞了大运,这篇和考场评论真题十分相像!
三
无总结,不高分
最后的最后就是总结啦,如果黑熊掰苞米学会一个忘一个就会十分的吃亏,时不时的将曾经写过的评论翻出来看看,既可以考虑是否有新的论点、标题以及分论点更加适合,同时也可以亲眼见证自己的进步,看看曾经写的狗屁不通的文章现在文从字顺,也算是考研压力中的一种自我释放。
同时,形成自己的文风和结构也十分重要。诚然,课上教的知识包罗万象,但只有自己的架构才更加得心应手。
我在考研后期就根据希希哥的“剥笋法”加入了自己的补充,这种“独一份秘籍”就可以在考试中避免和其他人撞车,或许还能在漫漫的相同内容中给老师以惊喜。
另外温柔善良的诺二姐也会在考试前夕整理出年度热点话题汇总,即使前期有所偷懒的同学,也可以借此机会吃一顿“快餐”。(不过容易噎到)
想在最后谈谈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实务练习中遇到的大坑,大家有想法也可以及时补充。
1不要为了求新而去剑走偏锋
记得薄荷姐上课的时候有同学写的文章题目包含了一些网络用语,诸如“凉凉”,考生要随时记住文章是给谁看的。
诚然,在文章里玩梗卖萌会增加内容可读性。但大家可曾想过,我们写的文章是给老师看的,不是放在自媒体上增加流量的,严谨学术的老师们未必会对这类文风感兴趣,搞不好还会弄巧成拙。
2主流媒体评论看看就好,不要硬套
的确,媒体评论都是由各领域专家和专业撰稿人所编写,内容水平相对较高,但是专家的思想未必和我们仅在本科领域所接触的知识相通,而且这类文章大多是面向大多受众而非批改老师一人,此时的生编硬套更容易东施效颦、不伦不类。
3你的第一感觉往往也是别人的第一感觉
很多同学(包括我)都觉得时间紧迫,能抓一点是一点,绝不再审题上“浪费”时间,实际上这种行为是大错特错的。
就拿去年第三次模拟考的垃圾分类事件评论来讲,我至今还记得诺二姐讲评那篇评论时的绝望,好像有一半同学写的都是同一个论点,同样的分论点,甚至连标题都一字不差,这样的结果就是造成老师审美疲劳,没准你的卷子排在后面还会得分更低。
希希哥的方法很好,选出你最先想到的两个主论点,然后去写第三个,这样在主题上就会相对新颖,不落俗套。
4求生欲强一点
尤其是涉及政治政府方面的评论员文章,要的就是庄重严肃,这时候就不要在用批判学派的观点来鸡同鸭讲了,如果同学们求生欲真的有限,我也只能祝大家自求多福了。
文章的最后,希望大家在备考新闻传播学的道路上能有所收获,也愿大家梦想成真,回敬所有虔诚。
开营倒计时
想向我学习评论怎么写作吗?
快来参加实务体验营!
我会作为班主任之一带领大家一起学习!
距离开营仅剩3小时!
点击下方图片,即可进入“评论体验营”
▼▼▼
评论体验营,今!晚!开!营!
仅剩3小时!
传播学、实务班开始报名!
不可能错过你!
传播学基础精讲来啦!
点击课程表了解详情
实务班开始报名啦!
原价2499元,2人组团立减500元!
1.8万字超全考研攻略
建议收藏!
芝麻开门6个福利
↓ ↓ ↓
后台回复:“芝麻开门”
你将收获以下宝藏!
礼物一
「56校报考指南」
75.9万字愿为你扫清疑惑
礼物二
2019版75校真题合集
礼物三
「2019年考研56校实务真题合集」
让你的评论复习更有方向
礼物四
「2018年经典媒体评论」
要读,就读点好内容
礼物五
「《新闻学基础》划重点PDF文档」
+
「补充论文包」
愿它能温柔你的时光
礼物六
「《传播学教程》划重点PDF文档」
+
「补充论文包」
愿它能惊艳你的岁月
日拱一卒,功不唐捐
快扫描下方二维码参与我们的
名词打卡吧
↓↓↓
喜欢我们就记得点个“在看”~
拖鞋哥新传考研(拖鞋哥新传考研 百度网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