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研究生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研究生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NEWS

新学期伊始,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科技成果喜报频传,硕果累累。这是该院转隶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后,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主动作为,根据海南省海洋经济建设和涉海涉渔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对科学研究和技术予以转化和推广,助力学校学科专业发展,服务海南自贸港建设所取得的又一批较为前沿的科技成果。

2022年3月1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举行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南海开放海域潜浮渔场养殖模式构建”“水产养殖种苗工业化生产与新养殖对象人工繁育技术研究”项目启动会。通过做好项目实施,高质量完成既定科研任务,该院整体科研实力将得到全面提高,科研人员个人能力与团队协作得到加强,创新性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强化。

3月1日,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设施渔业工程与技术研究团队符书源、郭一兰、王永波、高进、谭围等完成的项目“一种波纹唇鱼保育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号ZL202011511164.2)。该项发明有效减少了波纹唇鱼(苏眉)之间的残杀行为,适当增加保育密度,减少保育损失,将保育成活率提高达86%以上,不仅能大大降低波纹唇鱼的保育成本,提升了保育效率,也为今后构建该鱼的种质资源库、恢复及开发其种质资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据悉,受省农业农村厅委托,由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牵头编制的《海南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21-2030年)修编》(以下简称《规划》)已于近日经省政府审定印发实施,该《规划》汇集了全院海洋与渔业专家团队力量共同参与完成。《规划》分析了我省水产业的自然资源禀赋和产业发展现状,对养殖水域滩涂利用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养殖水域滩涂发展方向;对我省养殖水域滩涂进行了禁止养殖区、限制养殖区和养殖区划分,对全省养殖水域滩涂做出了详细规划;提炼出我省水产养殖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提出了水产养殖产业在规划期内重点发展的七大工程。

《规划》的出台,为我省科学开发和合理利用渔业资源、科学布局渔业发展战略、科学制定渔业转型行动方案提供依据和指导,对推动我省渔业生产方式、生产关系和产品业态转型,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同步提升产生积极作用。

此外,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还出版了科技专著《海南淡水及河口鱼类图鉴》《深远海抗风浪网箱养鱼技术》《小丑鱼生物学和养殖技术》等3部,国家发明专利1项,技术规程2项,发表科技论文4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署名论文30余篇,获得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水产科学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和全国优秀工程咨询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专著、标准和论文是该院科学研究和技术转化的主要产出形式、表达形式,为科学技术的革新、科研成果的展现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为产业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研究员陈傅晓认为,走向深远海养殖是海南渔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渔业产业体系,促进渔业提质提效、渔民增收的有效的措施之一。他表示,海南海水养殖高质量“三步走”是省委省政府发展渔业的战略部署,发展深远海养殖是往“深海走”的具体体现,对于加快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做强做优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省科技厅副厅长刘作凯在2021年海南省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启动会现场表示,近期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在一些科研项目中取得的成果令人振奋,这为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科研实力争取在全省乃至全国作出示范提供了可能。他建议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在推动科技发展时应面向国家战略、地方急需和科技前沿,进行科学研究时要注意把握科学问题、技术问题和产业问题。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还在去年末举办的中国(海南)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上参加了现代种业与数字农业馆的展览,集中展示了该院在热带水产种业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省委沈晓明书记等多位省市领导亲临现场视察指导工作,沈书记对该院在水产种业、苗种繁育、养殖模式等方面取得的成绩,特别是东星斑育种技术和东风螺产业发展方面表示了肯定。该院展位造型独特,展品特点突出,吸引了多家新闻媒体的争相报道,市民至今还在津津乐道。

对于新一年科技工作的开展,海南热带海洋学院副校长、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王道儒院长说:2022年是海南全力奋进自贸港的关键之年,我院将继续深化科研体制机制改革,着力破解阻碍科技创新的壁垒,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进一步增强科研能力与科技团队协同能力,持续加大重大科技攻关支持力度,针对我省海洋与渔业发展的科研瓶颈,统筹协调,强化配合,重点突破,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根据海南省机构改革方案,经中共海南省委机构改革领导小组会议研究决定,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整建制划归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管理,保留独立事业单位法人。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简介

2013年7月,海南省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整合原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和原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的资源,设立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加挂“海南省海洋开发规划设计研究院”),2014年7月原海南省水产技术推广站同海南省水产研究所合并后整合进来,现为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管理的独立科研事业单位。全院现有在职职工181人,其中高级职称以上61人,博士(含博士后)11人,硕士58人。
一、工作职责
贯彻执行国家和省相关法律法规及方针政策;开展海洋与渔业资源调查;实施战略性研究并制定总体规划;为政府宏观决策和法规制度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打造海洋与渔业经济发展的智库;根据我省海洋经济建设和涉海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基础与应用研究,对科研成果予以转化和推广;具有针对性的进行环境监测和生态保护及修复;同时提供各类公益性技术服务。
二、内设机构
内设综合处、科研管理和信息处2个副处级行政机构;海洋工程研究所、海洋生态研究所、海水渔业研究所、淡水渔业研究所、水生动物病害防控研究所、环境综合实验中心、 海洋经济规划与信息研究所 7个科研机构 。现有国家及省属公益性机构包括:国家级南美白对虾遗传育种中心、国家特色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国家虾蟹产业体系琼海综合实验站、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陵水站、国家藻类体系海口综合试验站、海南省水生动物疫病监控中心、国家级良种场、省级热带海水养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海洋捕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热带典型生态系统(海草-珊瑚)研究中心、省一级海洋渔业船员培训机构、水产科技“110”服务站、农业部渔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指导站海南省水产研究工作站等。

三、科研团队
全院现组建了海洋类和水产类12个科研团队。
1.河口海岸动力环境与工程
2.海水养殖技术研究
3.海域与海岛资源开发与保护
4.产业经济与规划
5.淡水生物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利用研究
6.养殖生态与环境
7.设施渔业工程与技术研究
8.淡水养殖技术与环境
9.热带典型海洋生态系统研究
10.南海渔业资源与保护研究
11.海洋环境与生物技术
12.水产养殖生物病害防控
四、现有资质
1.测绘资质丙级证书
2.工程咨询单位乙级资信证书:水运(含港口河海工程)
3.工程咨询单位预评价资信证书:生态建设和环境工程
4.司法鉴定许可证
5.海南功能区划编制技术单位
6.海洋渔业船员培训机构资质
五、人才队伍建设成果
1.荣获国家级荣誉人才(12人次):
荣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专家称号1人;国务院特贴专家称号4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全国海洋科技先进工作者1人;全国海洋科技青年1人;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标兵1人;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全国优秀水产科技工作者称号1人;全国农业科技年活动先进工作者称号1人。
2.荣获省级荣誉人才:
海南省杰出人才1人、领军人才7人、拔尖人才1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1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1人;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5人;海南省省优专家称号3人;海南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3人。
六、荣誉奖项
“十一五”以来,紧紧围绕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的产业发展战略,坚持自主创新,积极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部分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或国内领先水平,获得国家级、省级科技奖项共10余项。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1项;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1项;海洋创新成果奖二等奖3项;海洋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4项;全国农业先进单位;全国星火科技先进集体;“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执行优秀团队;“十一五”国家星火计划执行优秀团队。获得授权的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30余项,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300余篇。
七、科研平台
1.实验室:海洋环境综合实验室、水生病害实验室和海洋生物生态实验室、海南省热带海水养殖技术重点实验室、
2.科研基地:琼海科研基地、曲口科研基地(国家级鞍带石斑鱼良种场)、文昌淡水苗种繁育基地及东水基地
3.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博士工作站

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现任院领导

注:院简介及领导简介来自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官网(日期:2022年3月7日)

—END—

信息来源:综合自海南省海洋与渔业科学院官网、海南热带海洋学院

转载请注明信息来源及海洋知圈编排

►《海洋机器人科学与技术丛书》出版发行

海洋知圈

知晓海洋 | 探知海洋

宣传海洋 | 服务海洋

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研究生院(海南热带海洋学院研究生院官网)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