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考研辅导班在线辅导水平在不断提升,教学模式在不断调整,专业优质的辅导机构可以满足更多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现在的核心教学资源越来越丰富,在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调整,要了解自己的教学模式才能针对性的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体系。现在的授课方式也是很多样化的,无论是选择线上授课方式还是线下授课方式,要选择一家专业的机构,而且要了解它的专业化水平以及收费标准。  现在考研生是越来越多了,只要是考研,大家都知道英语是大部分课程的必考内容。因此什么专业的班级可能人数都不多,但是英语班是人数最多,也是班级最多的。这个时候就是百花齐放,老师之间也开始卷起来的节奏!而对于考研生来说,想要英语成功通过,就一定要知道考研英语哪家培训班好,并且赶紧报上了优质教师的班级,接下来就不用烦恼了!所以作为已经成功上岸的学姐来说,可以告诉大家如何挑选!


徐晓白(1927.5.28——),生于江苏苏州的一个书香之家,曾住在学士街,很小的时候去了上海。父亲徐祖藩,字季杰,一生从事航海和航海教育,曾任吴淞商船专科学校(今上海海事大学的前身之一)校长。抗日战争时期,坚决拒绝为日伪政权工作,赋闲在家,依靠昔日积蓄维持一家人的生活。同时,他不放松对孩子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文化氛围的熏陶,使徐晓白从小就养成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个性和品质。


自2020年7月10日,苏州科学家日设立以来,苏州以一座城市的名义,礼敬各路英才。今天,“科普苏州”将继续给大家带来苏州院士系列。从苏州院士故事,读懂苏州。

01.

1938年,徐晓白考入当时中国名校之一的上海南洋模范中学,6年后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绩考取上海交通大学化学系,她当时的想法很朴素,选择化学专业是因为毕业后容易找工作。大学期间,她不仅学习刻苦,成绩领先,除一门功课虽为第一名但教师最高只给80分外,其他各门课程全优,还爱好文艺和体育,喜欢打篮球、排球和弹钢琴,是上海交通大学合唱团女高音部的一员。

1948年毕业后,徐晓白受聘中央研究院化学所,师从分析化学家梁树权教授,从事无机化学分析方法研究。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她完成两篇有关钨、钼、硫等测定方法的研究论文。1950年,中国科学院成立后,徐晓白跟随柳大纲在上海中国科学院物理化学研究所工作。1952年,他们到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从事无机发光材料研究。当时,中国仅南京灯泡厂能小批量生产日光灯,而且所用材料成本高、毒性大。1953年,徐晓白接受了研制新型卤磷酸钙日光灯荧光材料的任务,担任项目组副组长。他们于当年年底完成全部实验,掌握了数种发光效率高、具有不同色校温度荧光料的制备方法。1954年,全套技术资料移交南京灯泡厂,该厂随后批量生产了采用新型荧光材料的日光灯。这是我国最早进行的新型日光灯荧光料的系统研究。

徐晓白和科研人员合影(第一排右二)

1956年,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成立,徐晓白调到北京工作。1958年,中国开始开采稀土,相关研究急需跟上,徐晓白也在这一年承担了稀土高温二元化合物的研究任务。她先后完成了一系列稀土硼化物和硫化物等的制备、反应机理、物理化学性质以及较大量硼化镧、硫化铈的制备工艺,并将六硼化镧加工成阴极材料原件、将硫化铈加工成精密铸造模具芯和坩埚,交多家单位使用,效果较好。

20世纪60年代,为配合原子能方面的任务,徐晓白又将工作重心转移至核化学研究。1962年,徐晓白承担了合成从四氟化铀到六氟化铀之间的中间氟化物的任务。她深入考察了化学反应过程、中间物形成条件等因素,另辟蹊径,合成了一系列纯净的中间产物并阐明了工艺的优选条件。1965年根据核工业需求,徐晓白开展了分离铀铝合金元件和回收轴的研究,她不顶“文革”的干扰,坚持实验工作,力排众议,采用正确的工艺路线,成功分离铀、铝,铀回收率达99.5%,与当时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发表的结果相同。

1975年,中国科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成立,组织安排徐晓白改行从事环境有机污染物分析研究,她告别了从事近30年的物理化学,无机化学工作,路上新征程。当时,中国学院环境化学研究所(现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正在研究重点有机污染物的痕量分析方法。徐晓白组织科研人员,引进吸收国外一系列监测方法,并通过一系列改进提高了检测灵敏度、扩展了实验对象,促使一批分析方法为国家环保局采纳,成为中国第一批有机污染物的环境监测国家标准。

徐晓白在实验室里

02.

1980年至1982年,徐晓白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做访问学者。经过艰苦努力,她先在1981年首次报道了从柴油机尾气颗粒物中检出强致癌物2一硝基芴,继而又报道检出50多种硝基多环芳烃和含氧硝基多环芳烃等直接致突变物。这是关于柴油机排放颗粒物研究的重大突破,有关结果已被百余篇外国文章引用,也是当时美国有关部门决策是否实施柴油机化的重要依据之一。

1984年,回国后,徐晓白在北京大气飘尘中和我国工业炭黑中也检出一系列硝基多环芳烃致癌物,据此提出了炭黑工艺条件的改进建议,并指出燃煤排烟是重要的硝基多环芳烃污染源。这些研究积累了不同炉型和煤种燃烧排放多环芳烃的数据,研究结果不仅丰富了环境化学的基础研究理论,还对决策部门制定大气质量标准和能源政策以保护环境和人体健康有重要意义。

徐晓白参加环境与生态毒理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届学术委员会会议

1988年,徐晓白开展了有毒有机物环境行为和生态毒理研究,对有机锡、多环芳烃、二噁英类及某些国产新农药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和归宿等环境化学行为和生态毒理效应进行了比较系统深入的研究。1992年,徐晓白主持开展“八五”国家重大基金“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及生态效应”项目,深入研究一系列国际上普遍关注的典型化学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存在、迁移转化及降解过程、生态毒理效应、定量结构与活性关系以及其对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影响,首次报道了我国二噁英类等主要污染源及其生成机理,所发展的环境化学与生态毒理学研究方法对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

1995年,徐晓白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化学部)。同年,开展国内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调查和研究工作,为我国参加讨论制订国际公约的代表提供重要科学资料并开拓了新的研究领域。1999年,被聘为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国家技术协调组成员。2001年,组建了中国化学会环境化学专业委员会,吸纳了全国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的环境化学专家学者,建立了每两年一届的全国环境化学学术大会的机制,促进了环境化学学科的发展。2002年,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基金委第三届咨询理事会理事。2004年,在徐晓白等人研究成果的支持下,中国加入了旨在禁止或限制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

03.

徐晓白的坚毅性格、严肃认真与耐心细致的作风和勤奋刻苦的精神使她在陌生的领域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她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60余篇,译书1本,主持出版中英文专著3部;她在稀土利用及核化学领域的研究于1978年获中国科学院重大成果奖2项,主持的“硝基多环芳烃和多环芳烃综合研究”于1989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001年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主持的“典型化学污染物过程机制及生态金效应研究”于200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另获国家级或中国科学院奖励近10项。

徐晓白对培养科技人才也尽心竭力,善于引导身边的同事和学生开拓前沿性研究。她言传身教,在学术上严格把关,拒绝了所在单位以外所有其他单位邀请挂名的博士生导师头衔。她桃李满天下,先后培养硕士生10余人、博士生20余人、博士后4人,其中不少学生已在科学研究岗位上发挥着骨干作用。

2006年徐晓白80岁生日时与学生合影

徐晓白的弟弟徐民苏毕业于清华大学,曾任苏州建委副主任,牵头编写过《苏州民居》一书;妹妹徐千里,毕业于同济大学,曾创办芜湖市第二人民医院病理科,是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徐晓白关心家乡苏州的环境保护和年轻一代的发展。1998年,她致信苏州市沧浪区开展的“科学小主人”活动,鼓励小学生勤思考、多请教、多积累。其中特别提到了垃圾分类问题,分享了国外有关垃圾分类回收的见闻,并鼓励青少年思考如何做好苏州乃至全国的垃圾分类工作。

END

文章来源:《苏州院士》
编辑:文刀

科普苏州

ID: kepusuzhou
科普苏州Q3:948033090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刘倩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