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尺(考研尺是干嘛的)

考研尺,考研尺是干嘛的

四月中旬,2018年考研已基本结束。不论是一志愿还是调剂,又一茬的考生有了自己的归宿。回顾自己两年的考研经历,曲曲折折,终于收得硕果,配得上说感慨万千。从2月4日查到初试成绩到现在,一直有学弟学妹或者是准备二战的同学与我交流备战方法或是询问些考研备战的经验,也看到网上一些同学在四处询问法律硕士法学的备考方法,作为新祥旭的老学员,新祥旭老师之邀,分享一下备考经验,以此纪念一下两年的考研战斗时光,也希望能够帮助到今年备战的学弟学妹。我经历了两次考研,通过两年的考研经历对比,一次失败一次成功,我认为自己更加明白考研的误区与正确的备考方法,因而更容易提出些有益的建议。

初试:政治65+;英语80+;法学综合110+;环境法120+. 总分380+

复试:86.5

总成绩:80+;排名前三。

在决定考环境法之前,我曾和很多人一样觉得环境法这样的冷门专业竞争小,会比较好考,但事实上环境法并不好考,所以我二战了。2017年环境法的分数线是345分,和最热门的民商法、经济法是一样的,2018年的分数线是355分,也只比民商法低了5分。而“冷门”这一因素导致了另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信息稀缺,你很难找到法大环境法专业考研经验帖,一切只能靠自己。从决定二战考研,到复试结束,在我的整个备考过程中,我一直都会分配一些时间到信息收集工作上面,这项工作花费了我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我仍然处于信息不足的状态,心里非常没底,不知道自己的复习方向是不是对的,自己到底达到了什么水平,我甚至一度在司考后考虑是否要放弃。我在备考过程中就在想,要是我考上了一定要写一篇经验帖,以帮助后来人找到复习的方向。

一、信息收集

四年的本科生活告诉我,应试最关键的一步是信息收集,无论是期末考试还是司法考试等各种证书考试,收集到足够的信息是我们备考的基石,能帮我们少走很多弯路。从小学到高中,这一环节几乎是由老师或家长包办的,但显然,大学老师不会为你做这些事,除非报辅导机构(由于环境法过于冷门,据我了解,法大考研比较热门的几个辅导机构只有新祥旭为环境法开设专门的一对一辅导业务),因此我就直接找到他们报班了。我在2016年年底决定报考法大的环境法专业。在作出这个决定前后我都在不停寻找相关信息,但发现这个冷门专业不像民商、刑法等热门专业那样有很多很多经验贴,在网上环境法专业的相关信息非常稀缺。而且2016年开始法大的法学专业初试进行了改革,全部考察主观题,原本的法学综合一+法学综合二变成了法学综合一+专业课(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法学的相关信息就更显重要了。我在法大官网、研究生院网站、法大BBS、法大教务处网站、民商院官网等各种网站无缝不钻、无孔不入,终于有些收获,但仍然少得可怜。我的考研路完全是靠着新祥旭的老师带着一步一步走过来的。

尽管你可以从我这篇帖子中获取很多信息,但这是不够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我在这里把老师给我收集信息的经验分项列出(不分先后):

1. 相关政策:最重要的就是招生简章,这个文件信息非常丰富,在每年九月中旬公布,可以在法大研究生院网站找到,目前可以看看2018年的招生简章,看看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以及其他相关信息。如果有兴趣你也可以在研究生院网站了解一下法大研究生的培养方式。

2.导师信息:导师信息主要会在复试阶段发挥作用(作用因人而异,在复试部分讲)。环境法专业的导师信息不太全,可以在民商经济法学院官网以及法大官网找到一部分,但是都十分简略。王灿发老师以及曹明德老师的信息通过百度可以找到非常详细的。如果你想了解其他老师,那么可以去知网搜他们的论文看看,或者找到在读研究生问一问,或者有条件的话可以去法大蹭课、听讲座,法大是开放的,只要你知道老师什么时候什么地点上课你一定能进去听,至于是否能和老师当面交流就看你自己了(脸皮厚不厚很关键,我脸皮薄,就没做过这个)

3.考察范围:这个会和招生简章一起公布,2019年基本不会有变化,和18年应该是一样的。但是官方给的考查范围非常宽泛,具体会考察哪些内容需要自己揣摩,法综一的五门课可以由辅导机构或者复习资料代劳,但环境法的考察范围就要靠自己了像我报新祥旭的一对一,老师是法大环境法的助教老师所以是老师直接给我的,省了不少事。这些都是老师以前带学生时候统计历年真题的所有题目所考察到的知识点,作出表格,得出自己的结论,听这就觉得这个工作并没有那么简单,首先历年真题就很难找到,好在我的老师就是法大的研究生。下面是官方给出的考察范围:初试一共考四场,第一场政治和第二场英语是全国统考的,我就不再多说。第三场是法学综合(150分):{ 法理学(30 分):法理学导论(法学的基本概念、法的运行、 社会中的法); 宪法学(30 分):中国宪法; 民法学(30 分):民法总论、物权法、债法; 民事诉讼法学(30 分):民事诉讼法学(含民事证据、民事 执行); 刑法学(30 分):中国刑法总论、中国刑法分论。}、第四场是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150分): 环境法(100 分)、自然资源法(50 分)。

4. 专业热点:这项信息主要涉及第四场考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环境法是一个新兴的法律学科,因此考试也比较侧重热点,尤其是论述题和案例题。因此要多关注环境法领域近几年的热点话题,并且要偶尔看一些案例,2018年初试的论述题要求考生根据一个案例分析环境公益诉讼制度,题目并不提供案例,而是由你自己写,而案例题则考的是14年的大学生掏鸟案。环境法是非常贴近实践的,一定要多了解现实中的环境法相关信息,特别是环境相关的诉讼。

5. 复习资料:法大官方没有推荐教材,所以我是直接用老师给我的书单,因为他说有这一套就够了:汪劲《环境法学》;江平《民法学》;曲新久《刑法学》;宋朝武《民事诉讼法学》;焦洪昌《宪法学》;舒国滢《法理学导论》最好都用最新版。2016年法大初试改革后,全是主观题,而且考察内容在教材当中全部能够找到原话,因此复习把这些教材吃透就完全足够了!最有用的资料就是老师根据教材所做的笔记。教材内容非常庞杂,因此非常需要在复习中精简其中的内容,否则是复习不过来的。

6. 辅助信息:一些诸如酒店、文具、交通等辅助信息也非常关键,处理不好这些,会直接影响考试。去参加复试或初试前最好去考试地点踩点,并且必须解决自己的住宿问题,在考试地点公布的第一时间在其周边预定酒店,这个非常关键,因为这涉及到你是否能顺利到达考场,在考试期间是否能有一个良好的休息环境。注意,是第一时间!因为考点周边的酒店是有限的!除了英语,其他科目的答题纸上是不划线的,如果怕自己写歪了,可以买一个考研尺,某宝上有,很便宜,用来在答题纸上划线,注意要用铅笔画,并且要擦掉;嫌麻烦的话,可以买附带打卡笔的考研尺,那种是在答题纸上压出痕迹,扫描以后看不出来的。在正式参加考试前,一定要处理好这些辅助信息。

建议:

* 如果英语和政治基础比较好,在司考后可以保证每天十小时以上的复习时间,那么先司考再考研不会有问题,提高效率就可以。如果前面两个条件不具备,那么建议专注考研,司考可以以后再考。

* 因为高中学的文科,而且本科专业也与政治相关,所以在政治上投入的时间非常少,一共加起来大概只有60个小时,但最后成绩只有65,再低5分就过不了线了,所以不管你自身基础如何,政治一定不能轻视,我身边是有几个同学仅因政治不过线而被刷的,这样真的非常可惜。

* 英语基础好的话,除了背单词以外完全不用花太多时间,我六级是五百三十多分,在最后三个月冲刺阶段我基本只花了背作文的时间,最后英语考了82。

* 法学综合和专业课(环境法)在冲刺阶段应投入大量时间记忆,而且两者均应重视,我在法学综合和专业课上花的时间大概是相等的(如果刨去司考时对法综的五门课的学习)

* 根据自己情况调整时间,在开始复习前形成一个大致的规划,在复习过程中可以根据情况调整,觉得哪一门掌握的不好就多投入时间,规划必须有,但也不要制定地太死板。

四、复试

初试成绩一般在二月中旬出,但分数线到三月中旬才出来,而复试在三月底。复试的准备时间,我个人感觉一个月左右就够了,当然越早准备越好,复试表现好的话,更容易选到好的导师。环境法的复试竞争相对比较小,经常会出现等额录取的情况,不过还是要好好准备。

初试完我就立下flag:在过年前写完毕业论文,过完年就开始准备复试。现实是:毕业论文在3月10日完成,此后才开始准备复试。我准备复试的时间非常紧张,只有半个月,新祥旭的一对一送了免费的复试辅导,所以老师给我分配时间很有目的性,先看了一下复试成绩的构成,再作出时间分配。复试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满分100分)* 30% + 专业课面试成绩(满分100分)* 50% +外语成绩(满分100分)* 20%。可以看到英语成绩占比只有20%,其中一半是口语,一半是听力。所以我基本没有花时间复习英语,因为即便考得很差,影响也很小,复试最关键的还是专业面试。报新祥旭的一个最大的好处是老师可以直接给你联系导师,给你具体的复试模拟和重点。直接从内部打通重点。

参考书目:

《国际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周忠海主编,2013年第二版。

(《国际法》(机构推荐),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马呈元主编,2012年第三版。)

《国际私法》,赵相林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四版。

《国际经济法》,王传丽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五版。

《海商法》,张丽英主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四版。

考研尺(考研尺是干嘛的)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