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财经大学考研难吗,浙江财经大学考研难吗2020
2023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刚刚于2022年12月24日至25日举行。近年来,由于招生计划倾斜、报考人数增加,专硕的“热度”持续走高。根据中国教育在线发布的《2022年全国研究生招生调查报告》,在相关政策的推动下,硕士研究生招生总人数中,专硕招生人数增长明显。从2011年的15.8万人增长到2020年的60.2万人,专硕招生人数增长近4倍。2017年起,专硕招生人数首次超过学硕,并持续高速增长。在近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中,专硕占比逐年提升,2020年占比超过60%。
一、政策引导下的学专分流
依据近年来“学硕”和“专硕”的报考数据而言,专硕报考人数已成压倒式优势,这也是近年来研究生报考的显著特点。长安大学、西北政法大学、西安理工大学、延安大学等高校相关数据显示,专硕报考增幅较快,报考人数占总人数的60%以上。以云南大学和浙江财经大学为例:2020年,云南大学考研专业学位硕士人数为13418人,占比61%;而在2021年,考研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人数为16557人,占比67%,占比增长了6%。2020年,浙江财经大学考研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人数为2886人,占比64%;而在2021年,考研报考专业学位硕士人数为3769人,占比67%,占比增长了3%。
事实上,学硕缩招、专硕扩招早已有顶层规划。早在2020年9月30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教育部印发《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以下简称《方案》)。其中明确提到,到2025年,以国家重大战略、关键领域和社会重大需求为重点,增设一批硕士、博士专业学位类别,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2/3左右。
二、专硕热的背后,是国家推动下的观念转变
从2009年起,教育部决定大部分专业学位硕士开始实行全日制培养,并发放“双证”,实际上就是整体推进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十几年来,专硕在研究生教育中的“存在感”越来越强,在人们心中的口碑也逐渐实现了“逆袭”, “考不上学硕,才上专硕”、“专硕质量不如学硕”等刻板印象,将彻底成为过去式。对于很多大学生来说,选择专硕更多是因为就业需求和兴趣使然,整体就业压力大的形势下,行业门槛也越来越高,考研似乎成了“必需品”,而很多学生选择专硕更多是因为自身专业比较偏向实用性和就业。
专业硕士的培养兼顾了就业市场对学历的要求和实践能力的需要,较高的报录比使其愈发成为不少本科毕业生心中的“最优解”,于是大家逐渐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学硕和专硕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侧重点不同,专硕和学硕并不存在“压缩版”或是“备胎”的关系。
三、学硕专硕,当各司其职的培养人才
在推进研究生培养结构调整时,一些学校没有对专业硕士进行非常认真的论证,依然参照学术硕士来培养专业硕士。其实专业硕士更应该强调是职业教育,例如双师制,强调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社会需要来培养人才。在一些学校,学术硕士和专业硕士不同,可能只有学制的不同、收费的不同、名称的不同、地位的不同,而没有真正的整体的人才培养质量和特色的不同。
和学硕相比,“年轻”的专硕仍需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这是专硕树立口碑、健康发展的基础。专业硕士培养应当为国家提供更多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人才,其发展道路尚需不断探索。走出课堂、走进一线,是应用型教育的必经之路,作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阵地,高校对于专业硕士的培养更应该注重产教融合和双师引领。当前,随着专硕的招生规模全面超过学硕,高校纷纷发力“分类培养”,加强校企合作,培养真正解决实际问题、市场需要的高层次人才。
此外,近年来,很多高校也开始调整学制,以强化研究生培养质量。例如,郑州大学2019年招生简章中,图书情报专硕学制为2年,2020年起调整为3年;2020年新闻与传播专硕学制2年,2021年起变为3年。华中科技大学2022年专业学位硕士招生专业中,学制为2年的专业有15个,学制为3年的专业则为89个,3年制专业占比达到86%。
自1991年我国实行专业学位教育制度,专业硕士发展过程“坎坷”,经历过不少偏见和质疑。它从曾经的学硕“备胎”,成了如今的考研主流。经过多年的发展,社会已逐渐认可专硕与学硕并无高低之分,只是在定位和培养模式上有些不同。学术硕士是以培养学术研究人才为定位,重视理论教育和学术研究;专业硕士则是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视实践教育与应用能力,两者处于同一层次,培养目标则有稍许差异。其发展道路仍在不断探索,同时,所有层级的教育都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这不仅体现在行业企业要积极参与专硕培养,也体现在社会用人单位对专硕的科学认识和合理认可。
作者:采薇
浙江财经大学考研难吗(浙江财经大学考研难吗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