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申请要求
举行赛公开征集设计方案,带动上海创新街区全面升级
上海2022年11月4日 /美通社/ — 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KREATE FUTURE”公益设计大赛日前正式启动,赛事将持续到明年1月。比赛除了为新落户于杨浦创智天地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的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公开征集设计方案以外,还将从一个中心的设计延伸到周边街区、广场等景观更新,提升上海大学路创新街区的形态和功能,带动创智天地环境全面升级。
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建成后,将定期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和论坛活动,加强两地高校、企业和人才交流,支持科研人员和团队进行跨领域合作研究,推动学术项目,并作为校友的聚集地,成为沪港合作的新平台、上海服务创新创业的公益空间新地标。
以赛引才:结合设计创新与社区发展
位于大学路起点处,一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工业厂房于2018年经过改造更新,建成一处为创业者和科创企业赋能的公共建筑——”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就坐落在院中。
今年7月,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在上海市政府和香港中联办的支持下正式落地,由香港中文大学、上海杨浦科技创新(集团)有限公司、上海五角场创新创业学院和创智天地四方组成联合工作小组进行设计建设。
中心将融合五角场创院以往的”科创工作坊”模式,通过举办各类学术会议和论坛,共同开发创新型人才培训项目,为创新企业赋能,成为上海的科创新地标,为沪港合作增添新纽带。
作为大学分支的微型设置,全新的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空间如何设计?联合工作小组得到港中大建筑学院和商学院的大力支持,让曾经或者正在就读、工作于香港中文大学建筑学院的个人和团队作为设计者,以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的定位及角度来参与设计,思考多功能空间的方案。获得第一名的个人或团队将得到项目合约和执行权。主办方还将协助获胜者与驻场上海的设计师合作实施项目。
设计者本身,也是这个空间的使用者和相关者。这种全新的理念满足了人们对开放、可持续的社区空间的需求,也契合了创智天地一直以来”打开门做设计”的理念。创智天地自2003年建立以来,一直以开放、共享、共创的方式为创新群体打造空间载体。此次大赛将激发出更多新的理念和灵感,在创智天地创新生态圈持续发声。
从一个中心出发,上海杨浦区和香港中文大学将在良好战略合作关系的基础上开展中心和周边区域的建设提升,进一步推动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
环境升级:从一个中心到一个街区
700米大学路,一头连着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5所著名高校,一头连着超大型历史保护建筑江湾体育场。这里集聚了上海创新、创业的优秀人才和领先机构,也融合了各类科创企业从孵化到上市的创新生态、从工作到生活的多元空间,是一处”不打烊的双创公共会客厅”。
本次大赛的一大亮点在于设计范围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以香港中文大学上海中心的办公空间为主进行方案征集,包括中心办公地,以及中心主要外墙面的形象提升与标识设计。到了第二阶段,设计范围延伸到步入上海中心之前的周边空间,以及学院内值得改造的区域、建筑前的广场、停车场,以及庭院空间。第三阶段,将邀请参赛者策划其它空间改造。
为期三个月的比赛,将实现从一个中心建设,延伸到整个街区环境的提升。”这不仅仅是一个中心的建设,此项目还浓缩了市政景观道路、街头广场、广场大型立柱、建筑门头与入住机构标识、老建筑内部庭院、室内公共活动空间、多媒体教室、挑空露台、港中大上海中心独用办公室等多元复合空间。”创智天地项目负责人王红女士说。
尤其是在比赛的第二、三阶段,参赛者将针对五角场创院前广场、大学路”西门户”入口的三角广场,及大学路沿街空间环境改造提交设计方案,其中涉及五角场创院沿锦建路立面的改造,以及大学路室外公共道路环境以及空间体验感的品质提升。
“创新街区也在不断升级和迭代。”王红说,这些年来,创智天地社区经历了从最初的”Work+Live+Learn+Play”1.0版复合功能社区,到2.0版以社交和文化为导向的”生活目的地”社区,再到如今进一步发展为以人为本、融合线下与线上体验与内容、多主体共同参与的共创社区。”街区就像一个生命体,在逐步地成长中。”
“未来,创智天地将重点打造‘西门户’更新,形成大学路的新节点。”王红透露,”我们将运用科技创意手段,营造创意文化的门户感,延续大学路街区的外摆特色,满足不同时段科创群体举办多种活动的场景需求。”
而未来落地在创新街区的这些更新改造,也将和此次设计大赛一样,通过发动沿线企业、居民和大学师生的共同参与,促进创智天地创新生态圈公共空间环境的全面提升。
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学研究生申请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