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考研,目标清华,23考研上岸失败,准备再战,值吗
文|家有小甜椒儿(原创不易,请勿抄袭,欢迎个人转载分享)
图|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每一个人的经历,远观都难以理解,走进这个人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就能理解一个人的选择,而至于是否支持,则是另外一件事。
看了“高考钉子户”唐尚珺的高考经历,一想到专注“高考”14年,就觉得不寒而栗,而他还在坚持做这件事。
其实这些年唐尚珺考上了不少名校,正是因为如此,才无法理解他的选择,退学重新参加高考,到底是为了什么?就为那点奖金浪费了一年又一年的青春,值得吗?
相信他自己也思索过这个问题,但是因为已经处在这样一个舒适圈了,考清华大学不过是一种借口,他实际上很难说服自己走出这个舒适圈。
今天又看了另外一位比较“执拗”的人的人生经历,却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10年考研,鲜为人知,目标清华美院
23考研已经过去了,考试来临之前的一切焦虑、烦躁、担忧都随着考试的结束而消失了。
今年参加考研的考生中有一个比较特殊的同学,实际上在生活中,人们都称呼他为“老师”,这已经是他第10年参加考研了。
2013年第一次参加考研,当时的目标是江南大学,江南大学被称为“小清华”,彼时和他一起备考的是他的女友,后来女友考上了一所浙江的大学的研究生,袁博一直没有能成功上岸。
两年之后,他到了北京,在清华美院旁听了一堂课,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为什么不去考真正的清华美院呢?
他非常喜欢清华大学的氛围,他觉得如果他能够考上清华大学的研究生,他的人生一定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那一年开始,他就开始了漫长的“考清华大学研究生”的道路。
为了维持基本的生活,他开了一个画室,每天早上起来锻炼一小时,就开始到画室工作,教孩子们画画,或者是自己练习画画。
每一年最轻松的一个月,是研究生考试结束以后,成绩出来之前,这个月最轻松,不用备考,而成绩出来以后,他又开始了新的一轮备考。
他的英语是短板,因为学习英语有很大的困难,他改为日语,不过语言依然是他的短板,他说专业课一般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家人和网友的态度
袁博说考研是自己的事情,他没觉得这事有什么问题,他觉得在重复备考的日子里,自己的专业技能提升了,还是很有收获的。
当然了,多年备考,也确实影响了正常生活,影响了收入。除此之外,也确实影响了他的社交圈,友情和爱情。
对于他的选择,他的父母表示支持,就在今年考研以后,家人准备一桌子丰盛的餐食庆祝。
除了家人知道他的选择外,身边的很多人,学生、朋友,都不知道他一直在坚持做这件事。
网友对他的经历评价呈现两极分化,有人觉得既然已经考了10年,都没能上岸,说明才华有限,还是提前认清现实比较好,对父母也有个交代。
还有人认为,他是为了梦想而努力,他并不是脱产考试,他是一边工作,一边考试,为了自己的梦想不懈努力。这种精神值得点赞。
为他的不懈努力的精神点赞
个人觉得袁博和唐尚珺是不一样的,袁博是搞艺术创作的,并且他有自己的工作室,有比较稳定的收入,如果一定要说他给父母带来的影响,大概也就是在备考的十年间,他没有让父母过上好生活(这不是很正常吗,算不上什么影响吧),通透的父母不会认为这有什么问题。
作为旁观者,我们相信,他的持之以恒的努力,会有所收获的。
而且袁博自己也表示,这些年通过不懈努力,确实提升了自己,考研上岸是目标,但是在为了目标努力的过程中,他确实也收获了很多成长。
这注定是个不太平凡的人,至少他的毅力就已经超过了很多人,相信有了这份毅力,他是一定可以有所成就的。
不过他能够走这条路,说明父母也是有一定的家底的,他才能心无旁骛地去追求梦想,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要面对各种无奈,很难单纯地去追求想要的结果。
人生不只有目标,过程更精彩
只要有所收获,人生就是值得的。
可能在我们看来,10年就这样在备考的过程中过来了,太不值了,但是对于袁博来说,10年的备考经历,不只有那个目标,还有备考过程的成长。
退一步讲,如果这十年他没有做这件事,开着自己的画室,多招收一些学生,他收获的无非就是多点收入,十年后他的人生也并没有发生太大的变化。
但是十年间,他坚持在备考中度过,确实损失了一些社交的机会,丢掉了爱情,可是他提升了自己,至少他获得了自我认可,那么这件事就是值得的。
当我们立定目标以后,就把目标摆在那里,朝着这个目标前行,最重要的是每天睁开眼睛,享受着一天的精彩,这件事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