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成刚需?2022考研人数再飙升,有哪些利弊,又该如何破局?

考研成刚需?2022考研人数再飙升,有哪些利弊,又该如何破局?

考研成刚需?2022考研人数再飙升,有哪些利弊,又该如何破局?

文/吴其伦

这几天,又是一年“研考季”,很多学生奔赴考场,寄希望于赢取他们人生的又一张入场券。

我惊奇地发现,“考研独木桥”上越来越挤。2019年考研人数为290万,2020年考研人数为341万,2021年考研人数为377万,今年,已经增长至474万人。

也就是说,每10个高校应届毕业生中就会有几乎3个人去考研,研究生学历俨然成了一种“刚需”。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众多的,主要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学历贬值。曾经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我国决策放长年轻人的学习年限,于是越来越多的人有了上大学的机会,“大学生”从原来的令人羡慕的身份直接变成烂大街的产物。这一现象带来的最直接影响,就是学历贬值,今年我国的高校应届毕业生突破了1000万人大关,无数人因工作问题而发愁。

第二,内卷加深。学历贬值之后,内卷随之而来,社会门槛越来越高,对学历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从前一个工人的岗位,只需要高中学历即可,可如今同样的岗位需要的是大学生甚至是硕士。这不是说该工种升级了抑或提升附加值了,这仅仅说明学历贬值了,内卷加深了。

第三,就业不佳。如果不是985/211的学生,拿着贬值后的本科学历几乎可以说是很难找到心仪的工作,对口的工作难找,工资不尽人意,再加上疫情的催化,让本就不如意的一切更是雪上加霜。于是在这种情况下,考研成了一种“逆天改命”的选择。

考研人数连年攀升,这有利亦有弊,我们需要辩证看待此事,但终究是弊是大于利的。

对于“利”而言,考研是有好处的。如考研的人越多,我国整体人民的素质便越高,各岗位吸引到的优秀者便也相应更多。对于个人来说,读研能扩宽眼界,拿到硕士学历后能够增大就业面,对自己升职、考公能起到诸多帮助。

对于“弊”而言,考研、读研人数激增有很多负面影响。

第一,硕士学历将贬值。全员大学生的下一步,便是“全员硕士”了,当这种局面形成后,硕士的竞争将空前加大,硕士的就业亦将迎来新的迷茫和困顿。在如今看来,这种迹象已经出现并不断深化了。

第三,易造成学生不健全的就业观。很多研究生会觉得自己学历很高,于是找工作的时候难免眼高手低,这样的想法研究生不能给自己合理的定位,于是更加难就业。

第四,易滋生更多迷茫。如今许多学生群体中已经出现了“不读研,不能活”的风向,这种风向对人起到的作用完全是负面的,许多对前路摇摆不定的人受这种风向影响毅然决然地踏上了考研这条路,即便他们根本不想学习。

“全民考研”是一种社会畸形,相比之下完全是弊大于利,久而久之会滋生更多的隐患,我国急需扭转这种局面。

1.分流政策需要进一步优化。我国如今依旧推出分流政策,未来一半学生从事技术类职业,一般学生从事学术类职业,这对“全民考研”的社会畸形现象是一种扭转式策略。如今成效还未显现,但一些地方还需要优化,如必须提高技术类工人的待遇,必须破除社会对于技术类工人的歧视,否则不会有人甘心从事技术类职业。

3.让岗位与学历的匹配回归合理区间。如今许多岗位对学历的要求存在不合理,比如服务员要求本科,装配工要求本科,售票员要求硕士,这是明显的不合理。放任这种现象不管,只会导致学历进一步贬值、内卷。我国急需扭转这一局面,对各用人单位起到有效的监管。督促作用。

4.学生应该树立健全的学习观、就业观。学生自中学就应该思考好自己未来想从事什么职业、想跨入哪个领域,而后便向着这一目标前进。高考后要选择适合自己、符合时代需求的专业,进入大学后要想清楚自己要考研、是否有考研的必要,如果得到的答案是否定的,那么就不要受他人言论和想法的影响,不要盲目加入考研大军。

想获得更多考研相关资料

京ICP备1402759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