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工程大学研究生,
398 研究生考试培训效果怎么样?传说中的必上岸是真是假? 3.经验决定成败
剑客小书 三剑客
三剑客
最近看到新闻,最后一届医学国防生毕业了,这也意味着,国防生制度的完全落幕。
最后的这批国防生,来自中山大学和复旦大学医学专业,今年2月份,正式步入军队的舞台,成为武警工程大学信息工程学院七大队的学员。
(最后一批医学国防生走上岗位)
有些感慨,黑格尔说:存在即合理。
国防生制度18年,它让数十万的青年穿上军装,走进军营。
现在,真的要说再见了。
剑客君突然想起来一些事,和大家聊聊。
2017年5月的某一天,我正在整理内务,同年兵跑过来说指导员找我,当时以为又有什么新闻事件需要报道,便火急火燎的往连部跑。
到了办公室,指导员让我坐下,我看他愁眉不展,随即,他点了一支烟,幽幽地说:国防生停招了。
我恍然大悟,一直以来的传言成真了!而我知道,我的指导员,是一名国防生。
他开始讲起自己的经历:高考之后,成绩还不错,而择校选专业成了难题。当时的他并不懂什么专业吃香,什么专业未来有前途,只是觉得,能考上大学就很好了。
无意中,听同学提起来,普通院校有国防生这个选择,从入校就是军人,指导员心动了。简单的查了查资料,他选择了一所稳妥学校的国防生,最终,如愿录取。
大学的生活每天按部就班,上课、训练,从最开始的不适应,到后来慢慢爱上了这种感觉,随后毕业分配,下连,一切都很顺利。身为一个国防生,他感觉特别骄傲。
说完这些,他手中的烟灭了,随后,指导员苦笑着说:似乎是有一种鄙视链?军校生看不起国防生,觉得国防生不正统,国防生呢?觉得自己没差。不过以后,再也不会有了。
说实话,那一刻我特别共情他,尽管我不是国防生。
就像是自己一直坚持的信念崩塌了,就像是一直认为对的事情,却被推翻了。
再次遇到“国防生”这个话题,是我退伍后,机缘巧合下,认识了武汉大学的一名国防生,他在高考大省河南,高分去了武大,成为一名国防生。准确的说,是最后一批国防生中的一员。
国防生停招后,对于他们的出路,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继续留下来,另一个是可以申请到普通专业去继续学习。
他得知我刚刚退伍,似乎是觉得我应该理解他的心情,便来问问我的意见。我逐个分析利弊,最后问他:你喜欢现在的生活吗?
后来我知道的是,他留了下来,一直成绩优秀的他,本科毕业后考入海军工程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
这两天,看到最后的国防生的消息,突然就想问问他近况,想问问他当时为什么决定留下来,现在的感觉又是怎么样的。
他想了想,说:当时大学读了一年,让我觉得兄弟战友情真的太可贵了!这种受虐的生活反而激发出了一种荣耀感。大一时候,带我们的学长,我觉得超级帅气,原本还想着自己能去带带下一届呢,结果这就停招了。
他又说:很复杂,有一种被抛弃的感觉,就是回到梅六,感觉家没了。梅六,是武汉大学的国防生宿舍。
(他和战友的聊天记录)
1999年7月17日,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和军委“四总部”联合发布《关于在普通高等学校开展选拔培养军队干部试点工作的通知》。也是在这一年,复旦大学与武警部队签署协议并招收国防生。
随后,国防生制度从最早试点的22所高校,迅速扩展为最高峰时的117所,几乎涵盖了国家“985”“211”所有的院校,四总部、海军、空军、二炮、武警及各大军区纷纷与地方高校签约,联合培养国防生。
2009年,国防生方阵亮相国庆大阅兵,让这个群体再次受到瞩目。大家对于国防生的标签,几乎都是:大学生、学历好、有文化、有素质、爱学习。
可仅仅存在了18年,一纸文书,轰轰烈烈的国防生制度便落下了帷幕。
没有对错,只是在政策与体制之间的磨合,没有生成该有的化学反应。
如今,距离国防生停招过去5年了,真真正正最后的国防生也已经走向了工作岗位,国防生这个称呼,也渐渐的成为了历史,湮没在了新中国漫长军队发展历史的长河当中。
我认识的国防生中,有分流的,他们目前忙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对于自己是国防生的那几年,有怀念,有不舍,也有释怀。
当然,更多的人,选择了留下。
一个朋友,是中国政法大学的国防生,也是我认识的第一个国防生,刚认识他时,其实还不太懂什么是国防生,只知道这是军人,很帅。
面临分流时,我问他,你有什么打算?
他想都没想,说:回家乡。
如今的他,是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的一名基层带兵人。
我突然想起来,和指导员聊天时,他最后跟我讲,因为连队其他的军官要么是军校生,要么是提干的,只有他一个人是国防生,而如今,制度没了,他觉得自己仿佛是一个试验品。
他叹了口气:如果说我是军队改革浪潮中的一个试验品,那我希望,这是一场有用的试验。
“生而国防,为国防而生。”
他们来过,我们记得。祝福国防生们,愿前途坦荡,一路生花!
(图片来源:武警工程大学、武汉大学、西南交通大学)
海军工程大学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