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光华考研,北大光华考研分数线
12月18日,由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主办的第23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线举行。本届论坛以“跨越山海 预见未来——以研究服务国家战略与经济社会发展”为主题,北大光华多名教授与学子围绕经管领域和商学教育的热点话题进行了分享与探讨。论坛展示了光华管理学院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积极推动学术、学科、学人建设的成果与探索。
01
以研究,促发展——
做有组织的科研,服务国家战略
从2017年开始,光华着力打造“光华思想力”智库平台, 通过有组织的科研,以团队研究方式,鼓励研究人员聚焦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相关的,以及与商业前沿实践相关的一些重大课题。到目前为止,已经有110多个课题正在推进中。在此环节,三位教授进行了主题演讲,分享了他们的最新研究成果。
刘 俏:碳中和、5G与中国经济增长逻辑
刘俏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刘俏教授表示,改革开放至今,中国已大致完成了工业化,未来的经济增长主要由全要素生产率来驱动。寻找经济增长新动能,需要对“碳中和”、“5G/6G”等基础核心行业进行投融资。据光华思想力研究团队测算,在未来30年,“碳中和”将带动中国255万亿的投资,或将成为中国经济动能转换最大的推动力。而在2021年到2030年间,5G将为中国带来约31.21万亿的GDP增量。
对于新发展阶段的宏观经济政策构想,刘俏指出,“需围绕关键领域和节点行业进行投融资、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同时宏观领域也可以采用更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中有进的货币政策。”
这些关键领域和节点行业包括:双碳目标、中小企业扶持、共同富裕、新基建(5G/6G、地空天通信网络)、生育福利、基础研发、美丽乡村、人力资本投资、新型城市化和公共服务体系等。
张晓波:中国区域创新指数1990-2021:时空格局
张晓波教授(在线)
“过去30年,中国区域创新创业主要呈现三个特点,即区域创新发展迅猛、从沿海地区逐渐辐射到所有省份、北方创新指数明显低于南方。”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张晓波教授表示。
当日,张晓波教授研究团队还发布了《中国区域创新创业指数(1990—2021)》。张晓波说,根据研究成果,中部地区创新指数总分值占全国比重持续走高,呈现逐步崛起态势。由于数字经济的市场覆盖范围较大,且从业人员多是更愿意在大城市生活的年轻人,数字产业创新的集聚度高于总体区域指数创新的集聚度。值得注意的是,可能受疫情影响,整体创新创业活动在2021年趋缓,但数字经济创业创新水平在2021年逆势增长。
从城市排名来看,深圳创新创业指数高居榜首,北方城市排名相对落后,中部地区城市表现亮眼。
翁 翕 :反垄断与平台经济
翁翕教授
如何看待平台经济与反垄断之间的关系?平台反垄断,亟需解决哪些根本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翁翕教授进行了分享。翁翕指出,目前,针对平台“不公平竞争、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缺乏或限制竞争,以及利用客户数据不正当获利”这四大核心垄断问题,我国的政策法规有基本的抓手,但是,这些原则在实际操作中遭遇挑战。
“在从严监管和包容审慎之间,有一个很大的政策区间,而且从学术来讲都有各自的理由。”翁翕建议,平台反垄断需要关注四个方向:如何权衡竞争性原则和鼓励创新目标之间的矛盾;如何权衡平台治理规则与用户的差异化、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如何看待用户偏好不一致等行为偏误问题;以及如何界定相关市场和相关利益者。翁翕认为,在这些方面,是“从严监管”还是“包容审慎”,需要“微妙的平衡”,根本来讲,亟需重构“平台反垄断”的社会目标。
02
因思想,以服务——
价值主张与使命驱动,引领商学教育改革
每年光华管理学院会迎来1000多名新生,而光华也一直在思考如何给他们提供更好的教育,培养能担重任的新一代青年。在本环节,两位教授分享了他们对于商学教育的创新思考,同时还有四位优秀的光华青年来到论坛,讲述他们的成长故事与心之所向。
YOUTH圆桌派:未来之星,融通中国与世界
朱景琛同学
北大光华2018级本科生朱景琛表示,光华的课程培养体系不仅让他对学科有了高屋建瓴的认识,也培养了他严谨的学术思维,还为他打下了扎实的学术基础,更激发了对于学术研究的兴趣。同时作为“走进光华”项目主要负责人,他简要介绍了该项目。在他看来,该项目有利于打破大学和高中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为高中生以及其他非经管专业又对经济金融感兴趣的同学提供一个科学、可靠的信息来源。
谈及对学弟学妹的寄语,他认为:一是要学会充分利用学院资源;二是要脚踏实地学习、筑牢基础;三是要摆脱工具性思维,对世界保持好奇心;四是要注重知行合一。最后,他说:“本科阶段是人生中最自由的四年,我们应该多去做一些其他时间做不了,而又有重要意义的事。”
桑恩泽同学(在线)
北大光华 “未来领导者”国际本科项目2018级桑恩泽(Enzo Cardoso Pertence dos Santos)是来自巴西的同学。他所参加的“未来领导者”项目是北大光华精心打造的英文授课的国际本科项目,和全球多所顶尖大学开展合作,被录取的学生在完成前两年的经济管理基础学习后,在第三、四年与全球顶尖大学联盟院校中选拔出的杰出青年在光华以“书院制”共同学习与实践。
“除了由于疫情原因不能到学校学习之外,目前所有的经历都超出了我的预期。在这里,我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也学会更客观地看待世界。”桑恩泽开心地说,“通过这一阶段在北大的学习,我对学术研究越来越感兴趣,希望通过高质量的学术研究,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肉孜买买提·努尔买买提(在线)
北京大学2016届选调生肉孜买买提·努尔买买提,于2016年在光华获得硕士学位,而后毅然放弃高薪工作机会,选择回到新疆、建设家乡。在基层工作期间,他走访全村居民、担任农民夜校老师、指导庭院经济……解决村民实际困难、为村民办实事好事。
在他看来,驻村工作虽然辛苦,但他从中深刻体会到“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这句话所承载的深刻内涵,也更坚定了对未来的规划——更踏实地扎根在这片土地,从中汲取无穷的成长力量。“作为一名光华人,我将努力把学到的知识、掌握的本领用到工作实践中,认真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肉孜买买买提说。
吴少俊同学
北大光华2020级MBA学生、极光星通创始人/CEO吴少俊,去年辞去“铁饭碗”创立了一家商业航天公司。他认为,经营公司和体制内的科研工作还是有非常大的差异,科研通常追求研究成果的创新性,但是公司的经营更多需要从客户和行业的应用需求出发。“因为作为一家企业,存在的意义是为客户和行业创造价值。这就要求我们在技术指标、成本和交付进度之间做出权衡和取舍。”吴少俊说。
对于想创业的年轻人,他建议一定要顺势而为:第一,不要着急创业,第一份工作最好去大公司或者大平台,形成系统性的的思维,积累业务资源和人脉资源;第二,如果有创业计划,要把个人的成长当成最重要的考虑因素,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第三,积累到一定阶段,碰到合适机会就要当机立断,切入之后就要 all in。
周黎安:价值引领 中国底色
——北大光华教学改革进行时
周黎安教授
中国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样的教育?什么样的教育理念和实现的路径?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周黎安教授分享了光华对上述问题的思考与实践。“光华本研项目正在进行教学改革探索,构建以‘科学、创新、实践、情怀’为理念的新培养体系。”周黎安表示,希望学生能够具备科学的思维、创新的意识、实践导向和爱国情怀,这是整个打造教学改革的基石,基于此构建了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周黎安介绍,学院教育改革特别强调价值引领,为本科专业新增数据科学方向,推出“专业+辅修”的新培养模式。打造“一门精品本科课程、一门精品硕士课程、一本精品教材”的“三个一”工程,将思政融入课堂,推出精品课程和教材,将数据科学类课程贯通光华本硕博培养体系。此外,还推出“未来领导者”国际本科项目、升级国际博士生项目,引领商学教育的全球化。
张影:以数字创新跨越商学教育鸿沟
张影教授
“普惠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光华的责任,我们要把北大光华从3万人的课堂,变成3万万人的课堂。”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张影教授表示。
张影强调,商学教育不应该是成功之后的锦上添花,而应该是奋斗路上的一臂之力;不是成功之后再去念商学院,而是让商学教育去帮助努力中的人们成功。
“依托北大光华扎实的研究和完整的培养体系,紧密围绕国家发展的需要,搭建数字平台上的完整培养方案,开放给更广泛的人群,从而实现商学教育的普惠。”张影说。
03
因学术,而思想——
不骛于虚声:我在光华做学术
近年来,光华学者不断在国际顶尖的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其中涌现出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他们以负责任的研究,直面经济社会发展和管理实践中最重要的问题——那些必需但又难以解决的问题,产出了扎根中国大地的学术成果。在本环节,三位青年教授分享了他们最新的前沿学术研究。
孟涓涓: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试点方案调研研究
孟涓涓教授
中国的灵活就业人员达到了2亿多人,目前可以自愿缴存社保、医保,下一步如何解决这部分群体的住房问题?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和蚂蚁金服联合开展了“关于灵活就业人员住房公积金需求”的调研,并形成政策建议。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孟涓涓教授介绍,有61.1%的灵活就业人员愿意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高收入、高学历、已婚、女性灵活就业人员更愿意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所在城市认同度高、想落户的灵活就业人员更愿意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
依据灵活就业人员对住房公积金政策的期待,孟涓涓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明确大约1.2亿人有意愿加入住房公积金制度,建议在政策试点阶段,重点瞄准意愿更强的群体;与提供租赁住房相结合,从供给端支持灵活就业人员的住房问题;为灵活就业人员缴存住房公积金提供一定的补贴或配缴;运用移动互联网平台工具触达灵活就业人员可提升政策的影响力等。
虞吉海 :社会网络与企业创新
虞吉海教授
“‘十四五‘规划纲要把科技创新放在了前所未有的重要地位,从经济学角度来讲,技术进步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在规模递增的情况下,持续的经济发展才有可能实现。从国家角度来看,不仅要突破‘卡脖子‘技术,也要关注企业层面的创新。”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虞吉海教授表示。
他认为,企业间的社会网络有利于企业创新,但这个网络主要是基于现代教育体制下的校友网络,而不是传统文化上的老乡关系。同时,企业内的社会网络不利于发明性的创新。
“某种程度上来讲,距离产生美。”虞吉海说,在不同企业之间,社会网络有利于企业创新,但企业内的社会网络可能不利于发明性创新。
仲为国 :“两链”融合与企业创新战略研究
仲为国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仲为国教授表示,低程度的两链融合仍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现状,创新链资源低、产业链资源高,两链融合政策与资源错位等问题突出,加强两链融合还需持续发力。
对此,仲为国建议,政府部门要提高两链融合政策的靶向性,根据区域两链核心资源的禀赋基础,有针对性地选择两链融合重点产业方向,避免政策冲动与盲动,提升两链资源配置效率。
“企业要深刻研究区域两链融合政策,加大研发与自主创新力度,瞄准创新瓶颈资源、产业瓶颈资源,把控产业核心价值流动,充分利用两链融合增强发展内生动力。”仲为国说。
04
与光华同行——
敢当社会责任,迎接新的文明形态
在历史的关键节点,在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之时,光华敢当社会责任,发起成立“共同富裕实验室”和“碳中和实验室”。两位教授分别进行了相关介绍。
陈玉宇:共同富裕实验室支持计划
陈玉宇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陈玉宇教授介绍了“共同富裕行动实验室支持计划”。陈玉宇表示,宏大的社会愿景需要落实到一项一项可执行的政策中来,最近几年来经济学上的一个进步,是将宏大的雄心逐渐收缩到以项目为单位的执行上。光华管理学院设立“共同富裕实验室”,就是想寻求如何既能让收入分配变得更平等、让低收入的人收入最大化,与此同时也能使富人的收入不受损伤,希望通过经济学的理论、思考和实践能够实现,能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
陈玉宇介绍,北大光华“共同富裕行动实验室”接下来将聚焦在数字技术、人工智能与低收入人群健康,金融教育,消费者行为,文化价值与行为模式,技能培训和人力资本的培养等五大领域的研究。
任菲:碳中和实验室支持计划
任菲教授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任菲教授认为,今年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我国正在推动以碳达峰碳中和为重要引擎的高质量发展,寻找碳中和目标与经济增长间的最优路径至关重要,在此过程中,碳中和将给经济社会带来系统性变革。因此,亟待经济学与管理学的研究与突破。为此,光华管理学院发起“碳中和实验室支持计划”,将采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严谨的实证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碳中和行动方案,研究涉及经济转型、产业演变、市场交易、企业转型和消费变革。
“以消费端的研究为例,当前我们正在开展很多重要且有趣的研究。我们希望通过多元、交叉的研究,构建系统理解碳中和的理论基础,提出并评估解决方案,为政策制定建言献策。欢迎加入我们!”任菲说。
最后,第23届北大光华新年论坛在光华版《一起向未来》的歌声中圆满结束。
本次论坛由北大光华校友、北京卫视《北京您早》主持人祖冲亚,北大光华MBA2021级学生、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王笑梅主持。
此外,本次论坛通过新华财经、中国财经、国事直通车、新浪财经、腾讯新闻、中新经纬、凤凰网财经、网易财经、正和岛、财经网、中国财富网、贝壳财经、百度财经、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进行同步直播。
北大光华考研(北大光华考研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