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治疗考研,康复治疗考研可以考什么专业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为主要特征,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汞柱,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上高血压可分为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两类。
高血压早期可能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常见的是头晕、头痛、颈项板紧、疲劳、心悸等。随着病程延长,血压明显的持续升高,逐渐会出现各种症状,如:头痛、头晕、注意力不集中、夜尿增多、心悸、胸闷、乏力等。当血压突然升高到一定程度时,会出现剧烈头痛、呕吐、心悸、眩晕等症状,严重时会发生神志不清、抽搐,多会在短期内发生严重的心、脑、肾等器官的损害和病变,如中风、心梗、肾衰等。
妊娠高血压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二大原因。怀孕女性发生率为5%-10%,严重威胁母婴的身体健康。发病因素较多,不仅与滋养细胞侵袭异常、过度氧化应激、内皮细胞激活、遗传因素有关,还与孕妇的身体素质、营养状态、遗传因素等有一定关系。
轻者没有明显症状或者表现为头晕、血压轻度升高,伴有水肿或者轻度蛋白尿;重者表现为头痛、眼花、恶心、呕吐、持续性右上腹痛等,还有血压升高明显,蛋白尿增多,水肿明显,甚至昏迷、抽搐。
妊娠高血压的治疗原则是镇静、解痉、降压、扩容、利尿,一般以药物治疗为主,监测血压。如果药物无法控制血压,出现子痫情况,则要立即终止妊娠。妊娠高血压患者饮食尽量清淡,避免食用高脂、高胆固醇食物。北京联科中医肾病医院中医专家张振忠表示,妊娠高血压在孕期发病,由于药物会对胎儿产生影响,服药应谨慎。轻度妊娠高血压可进行中医辨证治疗,主要以养阴平肝熄风为主。如果妊娠高血压发展到子痫前期和子痫病情较为严重,甚至会出现抽搐和昏迷,需要紧急抢救。如果妊娠高血压并发肾功能不全,应终止妊娠,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
女子妊娠期高血压并发心衰肾衰,经中西医综合治疗康复
患者xxx,女,29岁,广东人。在2014年第一胎孕期,曾查出妊娠期高血压,因没有症状,并未在意,没有影响生产。此后七年间没有定期监测血压。2021年底,患者第二次怀孕,仍然没有定期产检。
2022年1月24日,患者已怀孕16周,出现胸闷、气促,不能平卧的症状,随即到当地医院就医,检查发现血压 201/132mmHg,远远高于正常值。辅助检查提示心衰、肾功能不全。当天晚上,由当地医院120急救车转至省级某医院产科。
入院时血压已升至216/154mmHg。没有头晕、头痛、视物模糊等相关症状,胸闷、气促有好转,但医生考虑患者孕期未监测血压,且起病急,病情进展快,还累及心脏、肾脏等多处器官,经多学科专家紧急会诊后,患者被转ICU进一步监护治疗。患者的肾功能持续恶化,水电解质紊乱,心力衰竭,伴血小板下降,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多个学科的专家全程关注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由于病情危重,会诊专家认为,如果继续妊娠,会给患者的生命带来极大的风险。经过患者与家属沟通,决定行急诊手术终止妊娠,保住性命。
术后,救治团队继续紧密协助,时刻关注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机体系统功能状态的变化,观察病情进展,及时调整用药方案。患者度过危险期,血压逐渐平稳,各器官功能状态逐渐好转。随后转至肾内科病房,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继续进行肾功能康复治疗。在中西医共同努力下,患者各项指标逐渐恢复正常,血压控制平稳,2022年2月18日顺利康复出院。出院后继续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随时检测血压变化。
医生表示,高血压妊娠风险高,需定期监测血压。孕产妇由于胎儿和激素水平的影响,高血压会加重对母体的损害,如果未认真监测、积极控制,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如心衰、脑血管意外、肾功能不全等;对于胎儿及新生儿,可能出现胎儿生长受限、死胎、新生儿窒息、死产等情况。
对于有高血压疾病史的女性,需要充分评估血压控制情况和各个器官的功能后,再进行备孕。怀孕后,孕期需要定期做产检,由产科医生和心血管内科医生共同监测管理,保障母胎安全。
中医如何治疗妊娠高血压?
据中医专家张振忠介绍,妊娠期高血压多发生在妊娠20周以后,临床表现为高血压、水肿、蛋白尿,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常并发肝、肾、心、肺等脏器的衰竭,影响胎盘功能。其临床症状属于中医学“子肿”、“子晕”、“子痫”的范畴。
中医认为,本病责之于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脾肾阳虚,水湿不化,泛于肌表;或素多抑郁,气机不畅,加之孕后胎体渐长,有碍气机升降,气滞湿停,溢于肌肤发为水肿,此即为子肿。脏气本虚,孕后母体阴血下聚冲任养胎,阴分必亏,阴不潜阳,肝阳偏亢,上扰清窍;或妊娠中期后,胎体渐大,影响气机升降,气郁犯脾,脾虚湿聚,化为痰浊,肝阳挟痰浊上扰清窍则出现头目眩晕、头痛、视物昏花,此即为子晕。若阴血虚甚,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或夹痰火上扰,蒙蔽清窍,而有动风、抽搐发为子痫。本病以脏腑虚损、阴血不足为本,风、火、痰、瘀为标。常见的辨证论治方法:
1、脾虚。证候:妊娠中晚期,面目及下肢浮肿,甚或遍及全身,肤色淡黄或白,皮薄而光亮,按之陷不起;伴倦怠无力,或胸闷气短,懒于语言,口淡无味,食欲不振,大便溏薄小便短少;舌胖有齿痕,苔薄白或薄腻,脉缓滑。治法:健脾除湿,行水消肿。方药白术散加减。若肿势明显,加猪苓、泽泻、防己;少气懒言、神疲乏力者加党参、黄芪。
2、肾虚。证候:妊娠中晚期,面浮肢肿,下肢尤甚,甚或外阴、小腹均肿,皮薄而光亮,按之凹陷,即时难起;伴面色晦暗,下肢逆冷,腰酸无力,小便不利;舌淡苔白润,脉沉迟。治法:补肾温阳,化气行水。方药:真武汤加减。心悸气短者,加葶苈子、远志;腰痛甚者加桑寄生、续断;便溏加白扁豆、莲子。
3、气滞。证候:妊娠中晚期,先由脚肿,渐及于腿,皮色不变,随按随起;行走艰难,头晕胀痛,胸闷胁胀,或脘腹胀满,纳少,尿少;苔薄腻,脉弦滑。治法:理气行滞,除湿消肿。方药:天仙藤散加减。若肿势较重、腹胀纳呆,加茯苓、白术、大腹皮;肺气壅塞、气逆面肿,加桑白皮、桔梗;胸胁胀痛、情志不畅,加柴胡、佛手。
4、阴虚肝旺。证候:妊娠中晚期,头晕目眩,耳鸣作响;颜面潮红,心悸怔忡,夜寐多梦,易惊,胸胁胀痛;舌红或绛,少苔,脉弦细数。治法:滋阴养血,平肝潜阳。方药:杞菊地黄丸加减。热象明显者,酌加知母、黄柏;视物不清者,加草决明、白蒺藜;口苦心烦者,加竹茹、黄芩;有动风之兆者加羚羊角。
5、脾虚肝旺。证候:妊娠后期,面浮肢肿逐渐加重,头昏头重如眩晕状,胸胁胀满;伴神疲肢软,纳少便溏;舌胖有齿痕,苔腻,脉弦滑。治法:健脾利湿,平肝潜阳。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若肿甚者,加猪苓、泽泻;若胸闷呕恶者,加旋覆花。
6、肝风内动。证候;妊娠后期,头痛、眩晕,突发四肢抽搐,两目直视,牙关紧闭,甚至昏不知人;颜面潮红,心悸烦躁;舌红苔薄黄,脉细弦而数。治法:滋阴潜阳,平肝息风。方药:羚角钩藤汤加减。喉中痰鸣加竹沥、天竺黄、石菖蒲;昏迷不醒、病情危重者加服安宫牛黄丸。
7、痰火上扰。证候:妊娠晚期,产时或新产后,头晕头重,胸闷泛恶,猝然昏不知人,全身抽搐,气粗痰鸣,多有水肿;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热开窍,豁痰息风。方药:牛黄清心丸。
(东方红星,文/李烈,医师/张振忠;约2880字)
康复治疗考研(康复治疗考研可以考什么专业)